书城文化谦虚礼让
73656900000005

第5章 周文王访贤遇姜尚

商朝西方有个叫周的诸侯国。商朝末年,周的国君是周文王。他很敬重有本事的人,多方延请他们来帮助治理国家,许多人都来投奔他。

殷纣王看到周的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找个理由把周文王召到首都囚禁起来。周文王的臣子为了搭救文王,搜罗了美女、好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且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在纣王面前求情。纣王贪财,又喜欢美女,他得到礼物,便把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恨。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已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武全才能够统筹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为此,他四处留心,八方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之滨的一条小河边遇见一位钓鱼的老人。老人须发斑白,看上去有七十多岁了。奇怪的是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叨念:“快上钩呀快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再一看,老人钓鱼的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但由于不会做买卖,尽亏本。

姜尚虽然很有才华,但是在商朝却一直不得重用,真是岁月不饶人,一晃就成了七十多岁的老人,但他还想找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他听说周文王广求贤才,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其实是在等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

周文王在和姜尚的谈论中,发现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久了,应当由贤明的君主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

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文王心里。他本来就是为了推翻商朝,到处去寻访大贤人,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寻访的大贤人吗?

文王恳切地对姜尚说:“我们盼望您很久了,请您到我们那里去,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吧!”

说完,就叫手下人赶过车子来,邀请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城里去。

姜尚到文王那里,先被立为国师,后来又升为国相,总管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周文王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向往着姜尚这样的大贤人了。所以人们遵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人们干脆把“望”字去掉,就叫他“姜太公”。

姜太公做了周文王的国相。他果然是个栋梁之材,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各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力量。最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在全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