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7359700000026

第26章 简单处理危机(4)

故事启思:

面对机会的来临,人们常有许多不同的选择方式。有的人会单纯地接受;有的人抱持怀疑的态度,站在一旁观望;有的人则顽强得如同骡子一样,固执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变。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导致截然迥异的结果。许多成功的契机,起初未必能让每个人都看得到深藏的潜力,而起初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更决定了成功与失败的分野。

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您的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您的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随时检查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产生偏差,适时地加以调整,千万不能像背棉花的樵夫一般,只凭一套哲学,便欲度过人生所有的阶段。

时刻留意自己所执著的意念,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抵触;追求成功,并非意味着您必须全盘放弃自己的执著,而来迁就成功法则。只需您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正,使之切合成功者的经验及建议,即可走上成功的轻松之道。

心灵感悟:

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去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选择将指引您永远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简单处理危机

英国某家报纸曾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世界兴亡命运的科学家。

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们,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噩运。

第二位是核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

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刊出之后,因为奖金的金额实在相当庞大,各地答复的信件如雪片飞来。在这些答复的信中,每个人皆竭其所能,甚至天马行空地阐述他们认为必须丢下哪位科学家的宏观见解。

最后结果揭晓,巨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小男孩。

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故事启思:

您比较想将哪位科学家丢出去呢?

这位小男孩睿智而幽默的答案,是否也同时提醒了许多聪明的大人们:单纯的思考方式,往往会比复杂地去钻牛角尖,更能获得良好的成效。

任何疑难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真正能切合该问题的实际,而非自说自话,迷惑于问题本身的盲目探讨。

所以,在往后如遭遇任何困境,我们不妨先仔细想清楚,问题真正的重点何在,对方的需要又是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单纯化的思考,将这种思考的模式,训练成为日常的习惯。经过反复的应用,假以时日,您将不再为问题复杂的表象所困惑,而拥有足够的智慧,得以找出自己能够处理的角度。

当然,您的这项成长,也就有助您在与任何人的沟通上,能够更得心应手,臻至圆满融洽的更新境界。

心灵感悟:

处理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与人交往时,明白对方真正的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删繁取简,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康熙坚忍降鳌拜

根据祖宗的惯例,康熙满14岁那年举行了亲政大典,可是亲政后的康熙帝,仍然没有实权,鳌拜继续大权独揽。皇帝与权臣之间的矛盾,终于在如何对待苏克萨哈的问题上公开化了。

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一向为鳌拜所妒忌。在一次朝会上,鳌拜对康熙大帝说:

“苏克萨哈心怀不轨,蓄意篡权,我已下令将他抓了起来。请皇上同意将苏克萨哈立即正法。”

此时康熙尽管对鳌拜的做法不满,可自知实力太差,远不是鳌拜的对手,所以只好忍痛。虽然表面上一个要杀,一个不准杀,谁也不肯让步,但是实际上还是鳌拜势力更大。

鳌拜一气之下,袖子一扬,扬长而去。满朝文武,人人惶恐,没人敢吱声。鳌拜一回到家,马上传令绞杀苏克萨哈,同时诛杀了他的一家人。

康熙听到苏克萨哈被处死的消息后,气得两眼冒火,决心要除掉这个欺君擅权的鳌拜。但是,康熙心里清楚:鳌拜羽翼丰满,并且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亲信党羽遍及朝廷内外;而且身高力大,武艺高强,平时行动总是戒备森严。康熙帝深知要除掉鳌拜绝非一件易事,弄不好,激起兵变,那么,他这皇帝的位子也就莫想再坐了。

经过一夜的冥思苦想,康熙帝最后定下了剪除鳌拜的计策。

第二天鳌拜上朝时,康熙帝不露声色,也不再提苏克萨哈的事情,仿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昨天那场争执。

鳌拜却心里暗自得意:皇上到底是个小孩子,你一厉害,他就软了下来了。其实他哪里知道,这是康熙大帝高明的地方,先忍一步为的是图最终的胜利。

没过几天,康熙帝给鳌拜晋爵位,又加封号,又给鳌拜的儿子加官晋爵,鳌拜心里美滋滋的。

康熙一面故作软弱无能,稳住鳌拜,一面挑选了十几个机灵的小太监,在宫内舞刀弄棒,练习角力摔跤。康熙帝自己也加入摔跤队伍与小太监们对阵取乐。消息传到宫外,大家认为只不过是小皇帝变着法子闹着玩罢了。鳌拜进宫奏事,见一伙小太监们练习摔跤,康熙在一旁忘情地呐喊、助威,也认为是小皇帝瞎折腾,闹着好玩。

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机智,沉默忍耐,康熙确实有过人之处。康熙这样才使得自己掌握了主动权,所以从表面上看,朝中大事一切照旧,鳌拜还是那样为所欲为,康熙对鳌拜还是那样信赖,鳌拜渐渐放松了戒备。练习拳棒和摔跤的小太监们,技艺逐渐纯熟。康熙见时机已到,决定向鳌拜下手。

一天,康熙派人通知鳌拜,说是有要事商量,请他立即进宫。鳌拜直奔宫中,康熙此时正和小太监们摔跤玩哩,鳌拜上前,正要与康熙打招呼,十几个小太监打打闹闹地挨近了鳌拜身边,说时迟,那时快,大家一拥而上,拉胳膊扯腿地将毫无防备的鳌拜翻倒在地。

鳌拜很快反应过来,感到大事不妙,急得挣扎反抗时,十几个小太监已牢牢地将他制伏在地,哪里肯让他脱身。他们拿来准备好的绳索,将鳌拜捆了个结结实实。

康熙正言厉色地对躺在地上动弹不得的鳌拜说:

“你欺凌幼主,图谋不轨,飞扬跋扈,滥杀无辜。今日下场,是你罪有应得。你鳌拜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待我查清你的罪行,一定严惩,绝不宽待。”

鳌拜自知难逃一死,紧紧地闭着双眼,一句话也不说。只能像待宰的羔羊那样,任人宰割!

故事启思:

忍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项重大发明。在儒家哲学中,它是为实现某种远大抱负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克制的韬晦术。在道家学说中,忍更是一种柔韧的武器。忍,不是软弱的表现,忍是一种策略,忍与坚韧是同义语。忍不是放弃,忍的最深含义是积蓄力量,待时而动,一个人在轻蔑和侮辱面前,如果能够忍得住,就能有所作为。忍需要宽广的胸怀和度量。人在逆境中,最需要的防身术是一个忍字,学会忍辱负重,学会在利益和荣誉面前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藏而不露,不树敌,才能在别人不知不觉中发展壮大自己,待时机成熟,你便可以马上脱颖而出。到那时,他人想扼制你的发展,已经来不及了。

心灵感悟:

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也终归城府太浅,难成大事。说到底,忍耐是一种成熟的修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

曾国藩保身有术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最懂参悟保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