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情商课
7359300000017

第17章 高情商者的自我提升(6)

林肯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土沙地上和木板上写写画画,练习写字。他放牛、砍柴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然而林肯无论干什么都始终没忘记学习,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35岁时他开始竞选公职,几乎输掉了每次的重大竞选,但他一直努力没有放弃。

51岁,他当选为美国总统,并成功废除了奴隶制。

林肯出生于社会底层,但他具有勤劳、俭朴、谦虚和诚恳的品格,良好的习惯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林肯是高情商的成功者,这与他的习惯分不开的,他的习惯造就了他成为一个伟人与天才。其实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的辉煌只是我们肉眼看到的1/6的冰山之尖,而那5/6是泡在海水中的默默奋斗。

一位哲人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是习惯的力量,更是成功者共有的习惯。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做一名合格的高效能人士。所以我们就要养成正确的工作和生活的习惯,这样我们将收获高效能的工作和生活,然而成功人士也有不良的习惯,下面来看看马克·吐温的坏习惯。

马克·吐温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小说家,他一生写作的收入高达数百万美金。马克·吐温虽然名声颇大,但他有一个坏习惯:借钱不按时归还,有时甚至赖账。

马克·吐温做记者时,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说在某条大街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他必须马上到达现场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但一摸口袋分文皆无,就向同事借了50美元,在当时50美元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钱了,然而这件事过去了一个月,马克·吐温仍没有偿还的意思。他的同事便向他要账:“先生,您应该还给我50美元。”马克·吐温一愣:“我借过你钱吗?什么时候”“是的,您忘了,您去采访一个重大事件?”“我每天采访的都是重大事件,您说的是哪一天啊!”同事没有办法,当时也没有人证,他只得找来马克·吐温采访后发表稿件的报纸让他回忆。也不知马克·吐温想没想起来,同事觉得他是很不情愿地拿出50美元给了自己,虽然马克·吐温还是还给了同事钱,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想起来。

我们可以将马克·吐温这个习惯理解为是名人的不拘小节,但这种坏习惯无论如何也是让常人难以接受的。也可以认为这种习惯对马克·吐温的创作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因为没有去克制自己的弱点,当然会影响到他的整体形象。可见,习惯的重要性,那么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更要培养好的习惯,摒弃坏的习惯,从而成为习惯的主人。

习惯有赖于培养,下面我们先看以下培养好习惯的步骤:

1.好习惯的可行性。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否则,脑袋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

2.统筹安排,逐一击破。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有根、干、枝、叶。它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也可以是健康上的习惯、消费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的时候要统筹安排,分清主次,明确先后,有步骤地去培养。

3.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新习惯的诞生,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另外,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21天时间,我想这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时间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把它确定为一个月。

4.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实际上,这是一句名言。这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说的,我很多习惯的培养都受益于它。他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的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为了养成好习惯,我们每做一次,就对自己说:“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从这个意义上讲,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

5.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培养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下定决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一定能够建立自己理想的习惯,去除那些影响我们事业和命运的坏习惯。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细节是成功之源

哈佛教授奥里森·马登说:“小事也能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我们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我们有多么高的智商,而是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做好一件件小事的高情商。”

哈佛告诉学生:决定命运的有时不是小事,而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有时机会就在你的手里,就看你有没有为此做好准备。不要忽略细节,要养成注重细节的好习惯。

能否注重细节,直接决定你的成败。正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精细者常常可以旗开得胜,粗心者则常因忽略细节而功败垂成。人生之路是由很多细节组成了,养成了注重细节的好习惯,就等于叩开了成功的门扉。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思想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成大事者不必拘于小节。殊不知,“大”

字当头,必定眼高手低。有时候,一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如举手投足,待人接物,言语交谈

等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若平时不注意这些细节,

就会因小失大,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有一家广告公司承接了美国著名的某家电集团一批商场海报的设计和印刷任务,在设计稿设计完毕准备输入写真的时候,突然设计师查尔发现海报上的E-mail有一个字母不对,在准备打电话通知暂缓写真的时候,身后的广告公司经理说:“不用了,那样要耽搁时间,这个稿子上的文字我们是依据这家公司提供的文字设计的,而且他们也已经签过了字认可,出了事情也跟我们没有关系。现在我们这样做多此一举。”“可是这的确与我们原来设计时附加的E-mail不一样,而且这个小小的错误有可能影响到我们俩家的合作……”查尔还没来得及说完,“听我的,就这样了!”经理一锤定音,把查尔的话打了回去。

两日之后,在该家电集团领导到商场检查工作时,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个错误的E-mail。并很生气地问“哪家做的?这么小的事情都会错。” “XX广告公司。”产品经理回答。“看,这哪是我们的E-mail!?”第二天,这个广告公司就被这个家电集团停止了业务。

细节决定成败,这点很重要,我们要做好每一步、每一个细节,才会离成功更近一步。什么是不简单,就是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情;什么是不平凡,就是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只有注重细节变通留心细节的人,才能构筑理想的大厦,走向成功的殿堂。

著名的“铁娘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与生活细节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细节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就是好习惯。”

巴尔塔沙·格拉西安说:“完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很难,需要每一细节都完美;只要一个细节没有画好,整幅画卷就会功亏一篑。”生活中,为人处世也是如此,有时一个细节就会改变你的命运。

哈特曼是一个很严格的教授。学期第一个专题报告发下来,只有10分的作业,竟被老师扣去了2分,杰克心里一阵沮丧。老师刚刚宣布下课,杰克已经冲到他面前。老师说:“我的课已经结束,有问题请与我的助手预约,明天上午我会在办公室里一对一地回答你的问题。”

第二天,杰克推来到哈特曼办公室,哈特曼说:“你迟到了1分钟。”“对不起,刚才走到另一个方向去了。”哈特曼教授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我只在乎我们已经约定的时间。好,你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杰克拿出考卷,平放在老师的桌上,说:“对不起,我把Hartman写成Hartmen,把a写成e,今后我会注意。可是,这个作业总共才10分,因为一个字母就被你扣去了2分。”

哈特曼教授在书桌上一笔一画用大写字体写下了HARTMAN,用手指在上面敲了敲:“这是一个人的姓名,写错了,就好像一只狗被称呼为猫。你认为这样的问题不严重?”“我保证不再犯此类错误,对不起。”

10年后,杰克忘记了许多事,但这件事却永远记得。使他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犯了许多错误。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就像每一根树根,每一片树叶。没有根,没有叶,何为大树?在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今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成大事”或者“乱大谋”的决定性因素。不要让细节成为身体里的那个“癌细胞”,不要让细节成为粥锅里的一粒老鼠屎,不要让细节成为成功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从细小处着手,致力于从细小处创新,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哈佛大学的学生常被这样教导: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难成功的。世界文豪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浦·克劳斯比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世间最睿智的国王所罗门说过:“万事皆因小事起。”不要忽视细节,一个墨点足可将白纸玷污,一件小事足可招人厌恶。在激烈的竞争中,细节常会显出奇特的魅力,它可以提升你的人格,使你博得他人的青睐,获得更好的机会。平时生活中看似很细微的事情也会毫不留情地影响整个事态的发展,也许它只是无数砖头中的一块,却导致了整座大楼的倒塌;也许它只是一个棋子,却影响了整盘棋局的输赢……

一个看似小小的错误可能会导致惨败的结局。杜绝更小错误,才能除掉犯大错误的隐患。事情无论大小都要慎重对待,这其实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但能成就一番大事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只能做一些细微而琐碎、单调而具体的事,虽然平淡而枯燥,但如果连小事也做不好,连小事也做不到位,成就大事谈何容易?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无道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时候让我们功败垂成的不是敌人的强大、环境的恶劣,而是我们不屑一顾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