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致命的败局:企业绝境案例研究
7357100000046

第46章 错位的品牌意识,盲目的广告战略(3)

5.提高文化内涵,树立开放性品牌文化

品牌竞争的背后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文化品牌不仅能吸收和融合当地文化,而且能为企业的跨国经营克服文化障碍,做到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企业品牌在异地遭到“冷遇”和感到“孤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品牌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提高品牌文化内涵,让品牌走向国际,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品牌超越地理文化边界的能力问题,使自己的品牌个性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首先在品牌设计上要向国外名牌学习,做到简洁醒目,便于识记,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具有吸引力和亲合力;其次在品牌策划上,应当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品牌价值理念策划、品牌形象策划和品牌广告策划;最后,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把自己发展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实体。这可以通过组织跨文化培训,造就一批高质量的跨文化管理团队,并逐渐形成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愿景的多元组织文化。

6.提高企业声誉,树立品牌形象

成功的广告投资是获得社会认同的主要途径。要让社会和顾客认知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就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运用现代的传播手段,树立产品的形象。例如,20世纪70年代金利来公司成立初期,资金极其有限,曾宪梓拿出3万港元作电视广告,结果领带开始畅销,以后随着收入增加,广告投资十倍、百倍地增加,从而确定了金利来领带在香港的名牌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利来打入中国市场,采取提前3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广告的策略,培养大陆公众对金利来的品牌认识和消费意识,结果一举成功,创造出其领带销售量连年翻番的的惊人效益。

7.注重产品质量,保护品牌形象

首先,要关注行业动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个企业为激活市场正努力开拓新产品,没有哪一种产品可以一枝独秀,独占市场。时刻关注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市场动态,可以更好把握市场脉搏,及时做出相应对策。

其次,防止假冒产品的侵袭。造假者唯利是图,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及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很难避免市场中假冒产品的侵袭。对此,商家企业应有足够的准备与防范措施,避免企业及产品形象遭受损害。

最后,应警惕质量意识的松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很难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懈现象。这些问题如不能引起重视,会对企业产品、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品牌设计往往要体现出企业的宗旨和核心价值,但其立足点大多根植于企业优势、消费者特点、同行比较这三维坐标。如美国3M品牌优势在于机械、动力与管理,服务并满足的是公司办公需要与工厂制造需要,在同行中凸现的是“小而精”的个性与数字化技术领先的魅力。诚然,品牌设计必须顺应市场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创新,这是品牌竞争制胜的法宝。决策者只有向员工灌输企业理念,提高主人翁意识,才能让员工始终保持较强的质量观,维护良好的品牌声誉。

8.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品牌信誉度

高质量的产品再加上优良的售后服务,更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依赖感,品牌的信誉度也必然随之得以提高。海尔集团初期就是凭这一点来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的。海尔集团送货上门、免费安装、免费维修等的服务与承诺,使得海尔产品连续几年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总之,通过上述八个方面的战略分析和论述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战略性行为,只有科学地、合理地制订出相关的战略方案,才能使企业创立出名牌,为我国现代企业的持续发展发挥重大作用。在日益动荡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重新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特别是国内的企业,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不断创新的压力已经直逼本土的企业,要求我们必须将竞争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准。

成也造名,败也造名

——“标王”秦池的英雄泪

秦池酒厂原来是山东临朐县一个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多年来白酒产量一直维持在万吨的规模。1995年,它们斥巨资夺得中央电视台1996年黄金时段广告“标王”,一时间名声大震。尝到广告甜头的秦池酒厂于次年再以中国广告史上前所未有的32亿元高价,蝉联了1997年的“标王”。

然而,再次的夺标给秦池带来的不是滚滚的财源,而是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大部分本该用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的资金,却分散到夺标王的竞争中;企业的管理者更无暇对白酒市场进行分析,只是在盲目地增加生产线、扩大白酒生产规模。此后,秦池大量勾兑白酒出售的事实被媒体披露,消费者很快就表示出对秦池的不信任。一时间,秦池名声扫地,销售急剧下降。到当年年底,销售收入比上年减少了3亿元,产品还大量积压。曾经风靡一时的秦池酒就这样很快衰落,直至在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了。

1999年11月,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下达了一个民事裁定,将秦池酒厂曾引以为傲的当家之宝——“秦池”注册商标予以冻结。随后,法院又下达了将其拍卖的裁定。秦池酒厂究竟怎么了?人们又开始关注这一知名品牌的命运。

小小酒瓶帽把曾经的“标王”逼上绝境

秦池的这一结局,都源于小小酒瓶帽所引发的轩然大波,1997年1月8日和1997年9月20日,秦池酒厂与山东临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下称临沂国际公司)分两次签订了购销合同,秦池酒厂向临沂国际公司购买进口防伪秦池酒瓶帽2,010万只及10台封口机,付款方式为货物随到随清。至1998年10月30日双方对账时止,秦池酒厂共收到货物价值计1,600余万元,已付款1,200余万元,尚欠临沂国际公司394万余元。双方约定该款在1998年底结清,如违约须支付违约金,发生纠纷可以在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后半年多时间里,临沂国际公司数次派人到酒厂要款,均未有果。直到1999年7月28日,他们才最后将山东秦池酒厂告上法庭。经审理,1999年9月22日,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了一审民事判决书,判令秦池酒厂偿还临沂国际公司欠款394万余元并支付违约金。对此判决结果,秦池酒厂没有提出上诉,但也未履行法院的判决。于是,临沂国际公司便依法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案子进入执行阶段。执行期间,秦池的窘态毕现:已欠发7个月的工人工资,欠税16亿元,欠银行贷款4,800万元,负债超过2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80%。秦池好不容易凑了现金16万元,后又通过法院拍卖一辆轿车和一批服装,价值229万元,但这些远未达到原告方的要求。此后,法院执行人员多次赴秦池酒厂执行,并查封了酒厂一批库存产品。后又扣押了一辆轿车和一批服装及毛巾被之类的东西,此两项折款也仅为258万元。1999年11月,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依法对秦池酒厂的无形资产——已在国家工商局商标局依法注册的“秦池”注册商标予以冻结,并正式委托山东省价格信息中心对该注册商标进行价格认定。2000年4月18日,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发出公告,声明“在‘秦池’商标被查封期间,未经本院许可,不得变卖、转让、赠与、租赁,否则本院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与山东秦池酒厂进行租赁、承包使用‘秦池’注册商标的,须经本院许可。”近一个月后,情况急转直下——2000年5月17日,临沂中院又做出裁定,依法对“秦池”牌注册商标予以拍卖。欠款不足四百万,“标王”真无力还债?一个小小的酒瓶帽,就真的能将当年的“标王”逼上绝路?或许,秦池人自己不相信;在外人看来,则更加不可思议。商标如果易主,对秦池酒厂是毁灭性的。秦池集团所在的临朐县政府也坐不住了,多次向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函,指出如果拍卖商标,现有3000余万元“秦池”包装物便毁于一炬,还会造成1,500多名员工下岗。秦池总裁胡福东认为秦池完全有能力还钱,“目前企业存货价值5,600万,中秋节后白酒销售旺季一到,300多万算不了什么。”秦池希望能用酒抵债,但临沂国际公司总经理刘建勇没同意,他说:“秦池白酒根本卖不出去,临沂批发市场找不出一家经营秦池白酒的公司,只有一家店里有秦池酒,但也积压在那里没人买。这样的白酒在市场上无法变现,我要了有什么用?”因为300多万的债务,秦池几乎被逼上绝路,人们没想到曾经一掷千金的前标王已衰落至此。

秦池又一次成为众多传媒关注的焦点,但这一次使秦池极为尴尬的境况通过传媒暴露无遗。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差不多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已经因债务而被法院查封或银行抵押,数千万白酒堆在仓库卖不出去,就连这些卖不出去的白酒也有一部分被查封。所有的人都可以明白,这样的局面对一个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引起这种隐私曝光的只是一笔只有300多万的债务纠纷,而这种事是发生在曾一把掷出32亿广告费的企业身上。涛涛市场之浪,让秦池标王霸业梦成空。

一代“标王”兵败滑铁卢

至今,正营级退伍军人姬长孔还清晰地记得他到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秦池酒厂报到那天的情形。几间低矮的平房,一地的大瓦缸,厂里的杂草长得有一人多高,全厂500多个工人有一半想往外走。这家1990年3月正式领到工商执照的酒厂,只是山东无数个不景气的小酒厂中的一个,每年白酒产量一万吨左右,产品从来没有跑出过潍坊地区。

姬长孔在临朐当地算得上一个人才。6年前转业到地方后,他担任临朐县食品公司经理,半年后食品公司扭亏为盈;不久被调任县饮食服务公司经理,又半年,再次实现扭亏为盈。然后,他又接到县里最大的亏损户秦池酒厂担任经营厂长的任命。

山东历来是白酒生产和消费大省,1993年以后,孔府家酒以其浓郁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广告定位已在全国市场立住脚跟。在这样的竞争对手面前,寒酸的秦池几乎找不到一点抗衡的机会。于是,姬长孔把目光移出了被孔府家酒浸泡得有点醉醺醺的山东。天寒地冻的东三省成了姬长孔首先的攻击目标。1993年7月,他赶到吉林,在那里他有不少朋友和战友,以为可以得到帮助,那些东北汉子也自是胸脯猛拍,大包大揽。姬长孔惊喜无比,天天穿梭在朋友圈子里。可是,饭请过不少顿,酒也喝醉无数回,有热情而并没有商业经验的朋友和战友们并没有能够帮他卖出多少瓶白酒。悟性极好的姬长孔意识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市场推广其实走不了多远,市场的决胜还有待于市场化的手段和智慧。于是,他迅速移师沈阳,从头再来。

在沈阳,他找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可是他却随身带来了一张人人都熟悉的纸片:50万元现金承兑支票。这是秦池最后的家当。在沈阳,姬长孔完成了一次极其漂亮的攻城战役。他在当地电视台上买断段位,密集投放广告;跑到大街上,沿街请市民免费品尝秦池白酒;又跟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搞好关系,请他们做出质量鉴定报告,并向消费者郑重推荐。最轰动的一招是,他租用了一艘大飞艇在沈阳闹市区的上空游弋,撒下数万张广告传单,一时间场面壮观、混乱,引来无数是非争议。

20天不到,秦池酒在沈阳已经为人熟知并热销。姬长孔迅速在媒体上发布“秦池白酒在沈阳脱销”的新闻,并用上了一些极富传奇色彩的内容:两个山东大汉,怀揣50万元,19天踹开沈阳大门……很显然,姬长孔是一个十分善于造势的人,他懂得怎样利用任何现有的社会资源,他懂得怎样吸引大众的目光。仅仅一年时间,价位较低而宣传手段大胆的秦池酒在“东北”市场上蔓延开来,销售额节节上升。这段时间,姬长孔长期转战各地,他住十来块甚至几块钱一天的地下室,每天吃的主食是面条。他还指令从临朐开出的运货车里必须带上一大袋子青菜,他和他的手下就每天炝一锅葱放几株青菜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