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极致之美100地
7353500000034

第34章 不可不知No.1世界遗产精华巡礼(7)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种宗教的圣地,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在它的220个历史建筑物中,有著名的岩石圆顶寺,建于7世纪,外墙装饰有许多美丽的几何图案和植物图案。耶路撒冷被认为是亚伯拉罕的殉难地。哭墙分隔出代表三种不同宗教的部分,圣墓大堂庇护着耶稣的墓地。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都与耶路撒冷有着至深渊缘,每年更有18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徒远道而来朝拜,使之无愧为三大宗教的“圣城”。在历史上,耶路撒冷曾18次毁于战争,甚至一度被用犁铲在已成废墟的土地上再度蹂躏。而它又一次次地被重建,以至于今天仍屹立于世。历史的硝烟,宗教的地位,多样的文化,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都让耶路撒冷不断散发出神秘、华美的光芒。

耶路撒冷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名字叫“耶布斯”,它得名于一个从阿拉伯半岛迁居到此的迦南人部落,5000多年前迦南人用自己部落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地方。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扫罗王的继任者犹太王大卫战胜了迦南人并统一了各个部落,然后建都于耶布斯,并把它改名为耶路撒冷。在西伯来语里,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之意,但是令人迷惑的是,从古到今,耶路撒冷却硝烟不断。它一定比海伦更美貌,人们一旦见识到她的美丽,就会陷入争夺她的漩涡。历史上犹太人、波斯人、亚述人、巴比伦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都统治过这里,埃及人、鞑靼人、叙利亚人也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城市,至今仍是世界的焦点,以及狂热爱恨的所在之地。

现在的耶路撒冷分新城区和旧城区两个部分。位于西部的新城区在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面积为老城区的好几倍,主要聚居着犹太居民,耶路撒冷的现代化建筑也集中在此,并有众多商厦和旅馆,与世界上其他大城市并无二致。而位于东部的旧城区仅1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即“圣城”所在地。它由高高的城墙围起,内部又划分为基督教区、阿拉伯区、犹太区、亚美尼亚天主教区和圣殿山区。

与新城区不同,旧城区还完好地保持着中世纪的风貌,拥挤陈旧的小巷中,石道已经被打磨得光滑可鉴,阳光斜照下来,似乎还能听到遥远的马蹄声驰来,嘶杀宛若在耳,忽而又是阵阵庄严的祈祷声,恍惚间感觉每一寸日光都弥漫着历史,而每一段历史又都诉说着沧桑与沉重。慢慢地走在这承载厚重历史的地方,每走几步,就可能遇到书中提到的地方,让人回想起《旧约》 《新约》中记载的人和事。不仅仅是那些辉煌肃穆的庙宇殿堂,哪怕是一个个转角,一扇扇陈旧的门,似乎都在等着人们不经意的路过,并期待人们用手指轻轻触碰、推开它后面深藏的历史。

最美中的最美

哭墙,又称西墙,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它位于锡安山上,源于3000多年前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建的“十诫”法柜的圣殿,史称第一圣殿,用于供奉、朝拜耶和华。公元前587年巴比伦攻破耶路撒冷,将所有的犹太人,包括国王约雅斤和大多数贵族,都掳至巴比伦囚禁,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也是犹太人史上第一次大流散。 “巴比伦之囚”之后50年,犹太人重回故地,重修圣殿; “巴比伦之囚”之后70年,犹太人战败于罗马人,被作为奴隶贩卖到欧洲,犹太人再次流散。而罗马人则拆毁第二圣殿,故意仅余部分西墙。这里铭刻着犹太人辛酸的历史,犹太人在此祈祷时都会唏嘘落泪,所以这段西墙又称哭墙。

苦路是耶路撒冷的一条圣路。2000多年前,耶稣头戴荆棘冠冕,身负十字架,从耶路撒冷的一条小路走向刑场,人们夹道而迎。期间耶稣经历了14件事,所以苦路也有了14站。现在,每个周五的下午都有苦路巡游。人们循着耶稣当年的足迹,一站站地祈祷唱经,追思耶稣的苦难,来表达一个基督徒的虔诚。

耶路撒冷旧城区仍完整地保留着中世纪风貌。这段古老的城墙就是“哭墙”,人们将祈祷词写在纸上塞到墙边所设的邮箱里。信封上面写着:哭墙,上帝收。

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有一段无以言说的故事。 “哭墙”承载了太多的忧伤、忏悔和祝福。

奇琴伊察羽蛇之城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墨西哥。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奇琴伊察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殿,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五百年到七百年左右,对整个乌松布拉河盆地有着重大的影响。典雅的建筑、高超的技术以及轻巧的浮雕都说明了玛雅人的神话,证明他们是这一文明的天才创造者。

在墨西哥尤卡坦神秘的玛雅古城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坎昆以西200公里处的“羽蛇之城” ——奇琴伊察。在玛雅语里“奇琴伊察”是“伊察人的井口”的意思。因距此地不远处有两个天然泉瀑布,伊察人选中了这个有水的地方长期居住下来,于是定名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始建于公元5世纪,公元11~13世纪时,城市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成为古代中美洲玛雅文明的三大城市之一。奇琴伊察遗址共占地5平方公里,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公里,城市建筑以天象确立方位,共有建筑数百座,布局严密、结构合理。但是,在短暂的巅峰期后,奇琴伊察就神秘地消失在中美洲的葱郁丛林中,因此,它也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古代文明遗迹之一。

就天文和数学知识而言,居住在奇琴伊察的玛雅人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们对于月亮、金星和其他行星运行周期的推算比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部历法都精准,他们关于数学“ 0”的发现则比欧洲要早了整整800年。而他们建造的螺旋天文台,更是把这种高超的数学和天文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经过科学家研究,从螺旋天文台的一些观测窗口望出,其观测点竟是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即使现代人关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纪录也只始于1781年和1846年。1000多年的时间差距,玛雅人所选择的观测方向,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巧合?

活祭是玛雅人最悲壮的祭祀活动,祭品包括奴隶、战俘甚至平民百姓。举行这一祭祀的主要地点就在著名的战士神庙。战士神庙面积广大,庙中有一座长方形的石质祭台,它用于解剖活人祭品,而支撑祭台的就是顶天立地者阿特兰登欧的雕像。每当仪式开始,祭司们就会负责把“祭品”安置到祭台上,然后由主祭人员用磨得锋利的石刀把活人的胸膛剖开,并在第一时间将心脏取出,交给神使恰克摩尔。恰克摩尔身体半躺,上身仰起,双膝向上,双手紧抱圆盘,当主祭人员把仍在伸缩跳动的血淋淋的心脏交过来后,他就会把它放在圆盘里,然后脸转向一侧,注视着太阳,意即把心脏献给玛雅的主神太阳神。

在战士神庙周围,环绕着一片称为“千柱群”的廊柱,1000多根柱身雕刻有士兵威武形象的石柱,如忠实的武士,守卫着这片千年之前的土地。

最美中的最美

库库尔坎金字塔是奇琴伊察的主要古迹之一。库库尔坎金字塔又称“城堡”,因塔顶的神庙里供奉的是羽蛇神库库尔坎而得名。由凤鸟羽毛和响尾蛇组合而成的羽蛇神是玛雅人崇拜的神灵,被玛雅人视为伟大的城市建立者,数学、冶金学和天文学之父。它操控着收成与降雨,给人们带来文明和教化,是玛雅宗教里最重要的神灵之一。

库库尔坎金字塔占地3000余平方米,高约30米,抬头仰视,塔身高挺,四面台阶环绕,加起来共有364级,再加上塔顶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正好象征了一年365天的全年天数。据说,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日落时分,阳光照射在金字塔的边沿,形成的影子连同塔底雕刻的蛇头,宛若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的羽蛇神。每一次,这个幻像持续整整3小时22分,分秒不差。

通过四面高高的台阶可以登至库库尔坎金字塔塔顶。

位于库库尔坎金字塔南面的天文台,建在高大的方形底座上,圆形的主体设计为玛雅遗迹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