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下)
73438000000004

第4章 《兵法百战经》

《兵法百战经》,简称《百战经》,由《兵法百战经全卷》和《兵法百战经下卷》两部分组成。“全卷”以“王鸣鹤曰”开篇,其中有些思想与《登坛必究》相同;“下卷”卷首则称:“是辑酌古宜今,汇集诸家之精粹,诚兵法之大成,以为卫民之一助也。”而且没有“王鸣鹤曰”字样。卷首均著录“淮阴王鸣鹤编订,古吴何仲叔参辑”。由此推知,“全卷”应为王鸣鹤所著,“下卷”系由何仲叔所辑。

《兵法百战经全卷》有如下细目:地利总说、圮地、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选能、两翼游兵、火攻药法、骑射、安营机要。“全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论述地形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各种地形的特点及作战方法。“全卷”第一句话就是:“王鸣鹤曰:我先知胜地,则敌不能以制我;敌先居胜地,则我不能以制敌。若择地顿兵不能趋利避害,是驱百万之众而自投死所,非天之灾,将之过也。”接着列举了《孙子》中提出的圮地、死地、通形、挂形、支形等各类地形概念,以吴子问,孙武答的形式,阐8述了敌我双方陷入上述地形条件时的作战方法。如在“死地”作战,若我陷死地,要深沟高垒,示我有备,安静勿动,以隐蔽我军实力;然后杀牛燔车,犒赏士卒,填井毁灶,打消侥幸偷生的心理。这样全军死战,必锐不可挡,转败为胜。若敌居死地,则要网开一面,虚留生路,动摇其斗志,并在生路两侧埋伏精兵,在要道隘口布署精骑,乘敌逃跑进行截击,必获全胜。

二是记述了选贤任能的原则和考选弓弩、鸟铳手的方法及标准。强调统军作战,务必选拔搜揽各方面的人才。主张要像春秋战国时那样,“虽鸡鸣狗盗之士,无不延见庭养,以为己用”。对于有特殊才能的以很高的礼遇对待。要求将帅不仅要有才,更要有德,“世之为将者,贵有将才,尤贵有将德。”对于鸟铳手的考选记述很细致,从铅子、火药、火绳、铅子袋到瞄准、射击都有具体规定。

三是记述了明代的游兵战法和军中赏罚制度及指挥旗号。所谓游兵,就是在军队左右两翼的前锋,各设一个头队,即侦察分队,由骁将统领,负责侦察敌情,搜索伏兵,应付突然事变。头队中实行逐级论功行赏,一队之中如果赏多罚少,队长领红顶签、赏少罚多,队长则领黑顶签。主将则根据红、黑签赏罚队长。

四是记述了明代火器种类及炮火药、水火药等火药配方。9该书记载,当时“火器二百六十余种,皆有稗于实用”,按其用途分,有战器,有埋器,有攻器,有守器,有陆器,有水器。提出用器在于“合宜”;制器在于便利使用,如战器利于轻捷,攻器利于机巧,埋器利于爆击易碎。

五是记述了骑马射箭的要领和训练、检验足力的工具及方法。有歌诀,如马箭歌诀等。有图式,如马箭式、步箭式等。

六是阐述了营垒的重要性。王鸣鹤认为,“张军宿野必有营垒。营者,三军之家也。止而无营,犹人之居无屋宇、墙堑,一旦盗贼窃发,何以押御耶”。他还提出,要巩固营垒安全,形势、米粟、赏罚等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上下相亲,人和为要”,“无事忧为有事之防”。

七是总结了明军刘家河惨败的教训,提出加强“正兵”建设的建议。他认为刘家河之败的原因是“既不能用奇,而又自弃其正”。建议先定什伍之法,“五人为伍,以上递相连属,以至于将皆如身臂相使,首尾相应,虽极仓促,只须百人。其差次,先以强力疾足负重能走者三千人,次能射远趋二百里者三千人,次能命中者四千人,次能射远者四千人,次壮健轻勇能格斗者一万人,总二万四千人,将校并在内,为马、步、战兵之数”。

《兵法百战经下卷》的细目有:军誓、定惑、符契、乡导、金镜捷法淘金歌、年局起例、月局起例、日局起例、时局起例、太乙起例、测水平器、水军营法、兵夫列船。“下卷”内容较杂,多为用历法推算吉凶祸福,是封建糟粕。其中讲到古代的战斗动员、稳定军心的教育、水军战阵营法等尚有些参考价值。它公开声称,军中进行祭祀等迷信活动是“以权佐政”,巩固军心,鼓舞士气。它记述了当时的战船战斗队形,并认为战斗队形应随水域的不同情况而变化,“港有湾曲阔狭,当风隐风之不同,随港形深浅难拘一定之势”。

《兵法百战经》是产生在明代末期的一部兵书。它篇幅较小,约8000余字,但涉及到军事的许多方面,而且图文并茂,附图20幅,比较适宜当时粗通文墨的军人学习。它还能结合明代的军事特点对古代军事思想进行阐发,尚有一些参考价值。不过本书编排较乱,各部分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有的本应标目的内容没有标出来,杂在其他类中,名不符实。该书刊本著录为“板藏南阳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