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震惊世界的科技发明(上)
73437000000004

第4章 宇宙无限性

在古代中国,宇宙是无限大的说法早在战国时期就被许多人承认。《尸子》中解释“宇宙”两个字时写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日宙。”这里所说的“宇”即是指“东”、“南”、“西”、“北”、“上”、“下”6个方向。“宙”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

关于宇宙无限性的思想,中国到东汉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著名的几位科学家,如王充、张衡、黄宪等人的探讨,达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宇宙无限性认识的最高水平。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了在宇宙空间里都有“气”的存在,这个想法和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星际空间物质的存在有相似之处。

黄宪在《天文》一书中,提出了日月星辰只是在有限空间里活动的天体,而真正的天却在这有限的空间之外。然而,他却又认为这个真正的天也有一个固定的边界,在这个边界的外面才是无限的空间。这就把整个宇宙和有一定边界的天分别开来了,虽然与现在的结论不太一样,但也提出了宇宙是无限大的这个想法。著名科学家张衡在他所著的《灵宪》一书中,也明确地说明了与黄宪类似的想法,他认为天有一个椭圆形的边界,但张衡并不认为这就是宇宙的边界,相反,他却认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这句话明确地表达了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思想。但张衡却又认为天这个椭圆形的“天球”是有周长和面积的,日月星辰只不过是“嵌”在“天球”上的。他计算出的“天”的半径,妨碍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真正无限性的认识。

三国时期的杨泉、东晋的张湛和宋朝的张载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宇宙的看法。杨泉在《物理论》中,表达了自己认为“天无体”的思想,并且指出:“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而“星者,元气之英也。”

唐朝时的柳宗元,对宇宙无限性的认识作出了更加精辟的论述,他在《天对》一书中,认为天没有青黄赤黑这些颜色之分,也没有中心和边界。其中关于天没有中心的思想,是对宇宙无限性十分深刻的一个见解。元明时期,人们对宇宙无限性的认识又提高了一步,出现了无穷的天体系统的概念。

现在,人们早已知道宇宙是无限大的这个道理。而中国古代对宇宙研究的辩证论述和理论,促进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这些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将有助于我们去探索那奥秘无穷的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