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上)
73436500000003

第3章 市邑 墟集

一、古代商业(上)

乡村集市

相传神农作市,这种市无疑是乡村集市。《史记·平准书》载,因井田以为市,显然亦是乡村市场。

孟子更是形象地描写了站在乡村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伺机牟利的“贱丈夫”。

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孟子·公孙丑下》)

后来人们把操纵和把持贸易的行为,叫做垄断,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战国时,这类农村集市已为数不少。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伞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声则民乏。(《管子·乘马》)

另有资料说,战国时,中国已有800~900个城镇。

据《汉书·地理志下》载,汉代全国分为130个郡国,1587个县、道、国、邑,6622个乡。在郡县乡村中都有市场。县以下定期集市贸易的小邑,称为市邑。汉代,这种市邑数以万计。

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王符《潜夫论》)

另据日本学者估计,西汉后期(公元2年)全国有大小城镇37844个。

西汉时,全国“名都”只有20来个,郡国县道所在的城市1710个,加在一起,约有1730个。从37844个城镇中,减去这1730个县以上城市,尚有36114个乡村集市,即市邑。与上述“市邑万数”的记载是一致的。平均每个乡有6个市邑,每县约有24个市邑。汉代,县的面积一般为方圆100里,人口多的地方,县的面积较小;人口少的地方,县的面积较大。也就是说,每方圆100里内,平均有24个乡村集市,约为战国时期城镇集市数的5倍。

农村小集市的名称各地不一。或叫做“市”,或叫做“墟”、“痃”、“亥”、“场”、“集”、“街”,……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从这些杂乱名称中,我们不难窥见其面貌。乡村集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交易时间短暂。战国时的市是朝满夕虚式的,早晨起来赶集,晚上散去。市罢人散,市场空空。

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

(《战国策·齐策》)

定期集市。每隔三五日,或十日八日,集会交易一次。而不像城市市场那样是常设的。“墟”的名称鲜明地反映出这一事实。

柳宗元在《柳州峒氓》中引《青缃纪录》说:

岭南人谓市为虚,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故谓之虚。(《柳河东集》卷四二)

宋人吴处厚进一步解释了称市为虚的原因: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又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即是也。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手。(吴处厚《青箱杂记》)

“痃”(亥)市的名称也很形象生动。痃疟是一种定期发作的疾病,人们以此称呼当地间日或几日举行一次的集市。

又蜀有痃市,而间日一集,如痃疟之一发,则其俗以冷热发歇为市喻。

江南人觉得这种称呼不雅,而改“痃”为“亥”,以符合当地寅、申、巳、亥日集市的习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东南行》中的“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豸区(出)”诗句中所说的就是这种农村小集市。

活跃于这种集市上的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农民以粮食交换手工业者制造的农具、用具和酒、肉等日常生活用品。农忙时,手工业者还把农具运到田间地头出售,农民以五谷、货币购买,或赊贷。所卖农具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器不善者不集”,不合格的产品是不拿到集市上出卖的。

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鞔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币)易货。或时贳。(《盐铁论·水旱》)

这种市场上还没有看到商人的身影,进入市场的货物就地摆设,买卖,“老翁主贸易,俯仰众所尊”。有的农村集市尚无货币流通,处于物物交换阶段。

“古者市朝而无刀币,各以其所有易无,抱布贸丝而已”。(《盐铁论·错币》)

这种农村集市数量多,相距很近。宋代,广州肇庆府惠州共管墟税83场,皆系乡村墟市。有“三里一虚”之说。

墟市上的货物一般是不纳税的,但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希冀增加税收,请示朝廷要求对其收税。但皇帝认为,这是一种扰民举动,未予同意。

(北宋至道二年(996)七月)二十八日,上封者言: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冀增市算。帝曰:徒扰民尔,可仍其旧。(《宋会要辑稿·食货》)

可有些地方并不听中央的,照样创立税场收税,对米粟亦且收钱,甚或横征暴敛,甚为民害。

草市

草市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农村市场。“草市”一词最早见于东晋南北朝。草市的确切含义不详。草字的本意是潦草,草率,粗略之意。大概是因为有些农村市场与官府设立的县以上城市市场比起来,相形见绌,不那么规范,故称草市。现在学术界引用的有关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淝水左渎有“草市门”。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东晋成帝时,宫城移往苑城后,在建康城外置七尉,其中“南尉在草市北”。南朝齐永元三年(501)张欣泰之乱,鄱阳王宝夤投奔草市尉,这可能就是驻在草市附近的南尉。

宝夤亡三日,戌服诣草市尉,尉驰以启帝,帝迎宝夤入宫。(《南齐书·鄱阳王宝夤传》)

草市在唐宋时有很大发展,许多诗词和史书对此有所记载。从中可以看到草市如下一些特征:

草市上的货物多为农林渔牧产品,有诗为证。

十里山村道,千峰栎(例)树林。

霜浓竹枝亚,岁晚获花深。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李嘉祜:《登楚城驿路·十里村竹林次交映》)

草市中有常设的药肆。据《太平广记》载,唐玄宗曾诏兼琼求访王老。兼琼搜索青城山前后,并无此人。惟草市药肆说,常有二人来肆卖药,说是王老让他们来的。兼琼根据这个线索果然找到了王老。草市亦有酒肆。陆游《村居》诗中有“草市寒沽酒,江城夜捣衣”的名句。范成大在《离池阳十里清溪口复阻风》中亦有“远寻草市沽新酒,牢闭逢窗理旧书”的诗句。草市中还有饭馆等设施。

大的草市非常繁华,有来自四面八方、语言各异的商贾,有长途贩运来的货物。如距汴州(开封)城不远的汴水渡口上的一个草市就有“江货”、“海商”:

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回看故宫柳,憔悴不成行。(王建《汴路即事》,《全唐诗》卷十一)

有的草市上还出卖名人诗句。如白居易和元稹的诗就被“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拿去换酒茗。

草市上有许多富室大户定居,也招来江贼的劫掠。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元和)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樊川文集》卷十一)

有的草市设有管理的官吏——“草市尉”,已如上述。

多草市位于城市附近。上已言及,建康城外有草市。宋求敏《长安志》载,万年县城东有草市。四川的西川城东门亦有草市。宋代,城郊草市更多。

宿州自唐以来,罗城狭小,居民多在城外。……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多。(苏轼《乞罢宿州修城状》,《东坡全集》卷三十五)宋代许多草市是“自唐以来”就已存在的。五代时曾规定,兴建草市要在城外距标识7里以外处。

草市有的位于交通要道,特别是江河沿岸。上引“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两句,已说得很清楚了。

有些人口多、贸易发达、交通方便、位置重要的草市上升为县治。如唐代著名的灌家口草市于开元十三年(725)升为归化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