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尘不染的历代廉吏(上)
73436000000006

第6章 西门豹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魏国人,他生卒年月不详,却“名闻天下,泽被后世,无绝已时”。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他为政清廉治邺有功。

邺是当时魏国边远地区的一个县,夹在韩国和赵国之间,位于今日的河南安阳和河北临漳一带,过去一直属于战略要地。时任魏国国君的魏文侯(前424~前396年在位)是位奋发图强的君主,很注重要冲之地官吏的任用。但这里的历任县令都令他失望,致使他一度“以邺为忧”。后经人推荐,他改任西门豹做了邺县县令。

西门豹一到任,只见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市面萧条,一片凄凉景气。于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们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地告诉他:“这都是为了给‘河伯娶妇’才闹到这步田地!”

原来,邺县境内有条漳河,因年久失修,一遇暴雨,便泛滥成灾。当时有种迷信传说,说主管漳河的水神叫河伯,他法力无边,却非常贪色。若每年夏初挑选一位漂亮的姑娘送他为妻,他就会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然,便兴风作浪,冲毁房屋,淹没庄稼。为此,巫婆在每年春天便开始挨家挨户地选美女。一旦物色到合适的姑娘,便将她隔离在一个特殊的小院中,然后择“吉日”将她放在用芦苇编制的小船上,随水漂流,直到沉人河底。与此同时,三老、廷掾也借口为“河伯娶妇”而搜刮民财。他们每年索取的钱财多达数百万,绝大部分都进了他们和巫婆的腰包。也正因此,一般人家凡有美貌的女孩子,生怕被巫婆看中,不得不带着女儿逃亡他乡;而更多的人是承担不起乡绅摊派的“娶妇”钱,被迫离乡背井;即使还留在当地的老百姓,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西门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十分气愤。他认为:要使邺县百姓安宁,生产发展,当务之急是解决“河伯娶妇”问题。他思来想去,很快就有了主意,但却不动声色地对长老们说:下次河伯娶妇时,让三老、巫婆们都参加,你们也都去,我也前去为新妇送行。

到了给河伯送媳妇那一天,西门豹亲临现场,“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主持嫁娶仪式的那位祝婆,原来是个70多岁的老妖婆,有20来个女弟子簇拥着她。她正要宣布仪式开始,西门豹突然提出要看看新娘长得怎么样。老巫婆将新娘带到他面前,他打量了一下,便对三老、巫婆和围观的百姓说:“河伯是贵神,给他找的夫人应当分外漂亮,而这个女孩子看来还稍为逊色。请大巫前去报告河伯,请他暂缓数日,待找到更理想的再送去。”说罢,没等那巫婆反映过来,已“令吏卒共抱大巫妪投入河中”。在场者顿时目瞪口呆,而西门豹却一本正经地注视着河水。等了一会,又对其随从说:“看来大巫是上了岁数,办事不够利索,让她的弟子去催催吧厂说罢,即令属下“复以弟子一个投河中”。又等了一会,老巫没回来,小巫也没动静,西门豹又装做不耐烦的样子说:“这个弟子无能,再派个弟子去!”接着,又一个小女巫被扔进了河里。待一连投下三个小女巫之后,西门豹又表示:可能因为大巫小巫都是女的,缺乏社会经验,遂将三老也投入河中。当然,这些人也都一去不复返。于是,西门豹又显出忧愁的样子,环顾众人说:“他们杳然无音,是不是因为他们上了年纪……”话未说完,在场的乡绅官吏、里长衙役,不约而同地战战兢兢跪在了地上,“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一个劲地求“饶命”。

这时,西门豹才郑重地对众人讲:“河伯本来是并不存在的,是一些坏人平白编造出来的。他们借以盘剥百姓,坑害民女,真是罪大恶极!我恨不得将他们统统扔进河中,让他们偿还血债!”随后,又严肃警告道:今后,谁要是再提河伯娶妇,我就派他当媒人,先送他到河伯那儿去!

此后,西门豹又派兵将三老、廷掾之流从百姓那儿盘剥来的财物全部追回,如数发还给了老百姓,又将巫婆剩下的女弟子一一配人,再不许她们装神弄鬼。

西门豹清楚地知道:若想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单靠破除迷信还不够,重要的是兴修水利,消除水患。所以,他又亲自带人察看地形,发动群众在漳河两岸凿修了12道水渠,以便洪来疏导,旱时灌溉。从此,这一带原来遍布的盐碱地全部变成了良田,亩产比其他地区高出了4倍多。而这些水渠,直到1000多年后仍发挥着重大作用。当然,随着各种情势的迅速好转,当初逃荒避难的人家也都纷纷重返家园,过起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对告别贫困的百姓,西门豹又实行起“蓄积于民”的办法,免除其沉重的赋敛,使“民人以给足富”,“河内称治”。其间,魏文侯曾特地前去视察,并为那儿的欣欣向荣而大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