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生命的泉流,血液停止流动,生命就再也维持不下去了。那么,是什么推动了血液在人体中循环不息地流动呢?
是心脏。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它像水泵一样,推动血液流遍全身,好让我们身上的亿万细胞吃饱喝足,让有害的废物能及时运走。作为人体的生命之泵,心脏任劳任怨地跳动着,伴人终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方才罢休。
让我们来看看这伴随我们终生的生命之泵。
心脏位于胸腔之内,横膈膜之上,在两肺和胸膜腔之间,它比自身的拳头稍大一点。心脏就像一座由又厚又结实的肌肉构筑而成的两层“楼”,里面分4个“房间”,2个在上,2个在下,每个“房间”都有血管连通。这两层“楼”分左右两边,上层的两间,左边的叫左心房,右边的叫右心房;下层的两间,左边的叫左心室,右边的叫右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设有能开能闭的“活门”——瓣膜,心室和大血管连通的地方也设有“活门”。这些“活门”起着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只准血液朝一个方向流,不许倒流。
心脏的活动很有节律:心房一收缩,心房里的血立刻推开通向心室的“活门”流进心室,接着就关闭“活门”,开始舒张。几乎在心房开始舒张的同时,心室便开始收缩,把血液挤进和它连通的大血管。左边的大血管通向全身大大小小的动脉,右边的大血管通向肺脏。心室把血液挤走以后,也立刻舒张。这时,通向心房的大血管的血,又把心房灌满了,心房重新收缩,把刚才的过程又重复一次。每重复一次,医学上叫做一个心跳周期。
心脏收缩的力量是很惊人的。一个正常成年人的心脏每次收缩可将50毫升~80毫升的血液排到血管里,如果按每分钟跳动75次,每次排出70毫升计算,那么每分钟就可排出血液5250毫升,大约有5千克。一昼夜总共就能排出血液7500多千克!不过,心脏每次搏动排出的血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譬如运动时,或当你遇到敌人准备应战时,心脏便突突地加快跳动,使得排出的血量增加,你身上的力量就随着加大了。
有一个很奇特的医案可帮助我们理解心脏收缩的力量。
一位58岁的老农来到医院,向大夫诉说:发烧一月,全身发冷,不思饮食,十分疲乏。大夫检查发现老汉精神萎靡,皮肤上有零散的淤点,心脏右侧三尖瓣区有收缩期杂音,脾脏明显增大,初步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三尖瓣闭锁不全”。
老汉后来病情突变,抢救无效死去。对老汉的死,医生很纳闷:为什么病发生在通常不常有病变的三尖瓣?病人没有拔牙、手术等情况,细菌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达瓣膜的?医院向病人家属表达了希望通过尸体解剖来澄清这些问题的愿望,获得了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解剖发现,一丝黑色的细线蜷缩在瓣膜一侧,瓣膜上紧粘着一枚扎入时间较久且已经生锈的2.5厘米长的细缝衣针,针孔仍穿挂着那根黑线!
上述发现肯定了医生的诊断,但疑问也随之而来:缝衣针是怎么进入人体的?有没有谋杀的可能?病理大夫配合法医,在当地警方协助下,对老汉生前环境进行实地探查。
他们一踏进老汉生前的居室,几乎都注意到了,在老式木床上的方帐帐门处别着几枚缝衣针,有旧的或半新旧的,穿线的或不穿线的。一问,原来这是当地用以压邪的一种迷信做法。
原因找到了。掉在床上的缝衣针刺进皮肤后,就随肌肉的收缩进入体内,进入血管,然后在那只强有力的生命之泵的原动力的驱使下,进到心脏,来到三尖瓣膜处扎了下来,缝衣针和缝线上的细菌可以引起病变。当然,针刺进皮肤时理应会产生疼痛的,但年龄大、熟睡等因素可能会疏忽短时的扎痛。
你看,多残忍,正是这日夜跳动的心脏将“凶手”送到自己身上,就像是自杀。
心脏跳动的次数视人的大小而定。初生的婴儿每分钟心跳120多次,成人每分钟只跳七八十次。因为年龄小时,心脏推动血流的力量不够,心脏只好加快跳动;长大以后,心脏的力量增强了,就可以跳得慢些。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要是心脏平时的“工作量”太小,对其发育成长是不利的。曾有生理学家对一些动物的心脏做了比较,发现在相同的体重条件下,野兔心脏重量是家兔的3.2倍;猎狗心脏重量是看门狗的2.2倍。为什么野兔、猎狗的心脏能够增强呢?没有别的奥秘,就是由于它们长期奔跑锻炼的结果。因此,如果青少年经常跑跑跳跳、打球、游泳,心脏的发育也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