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安全警觉,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和普及安全事故防范的知识。
(1)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是未成年人聚集的场所,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主观从众倾向较为明显,个体行为易群体化,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2)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建立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3)在安全教育中,要针对学校的特点,针对学生在年龄、生理以及知识结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确定教育活动内容,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防患未然
规划建设学校要充分考虑安全的因素:
(1)要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从事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2)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各参建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
(3)未经质检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建设,严禁出现“条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
(4)应根据建筑防火、抗震、安全疏散等规范要求,认真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制定制度
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贯彻国家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提供经费
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1)目前全国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仍存有相当数量的危房,有些学校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不少学校消防设备、消防器械配备不齐,有的型号不符合要求,又未及时更新。这些因素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积极通过各种统筹安排政府各项投入,实行多种渠道筹集等办法,保证安全工作经费的落实。
(3)凡是危害师生安全的校舍,要采取果断措施封闭停用;对陈旧老化的水、电、暖等基础设施要加紧改造;配置必要的消防设备,对学校的消防设备、消防器械进行检查,按期更换更新,确保消防设备设施完好。
督促检查
检查安全保卫工作落实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1)安全检查是监督、指导学校加强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安全情况、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
(2)学校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注意把平时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
(3)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二是规章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三是事故隐患监控和整改情况;四是安全监督管理力量配备和职责履行情况;五是宣传教育和培训情况。对查出的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各种问题,应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整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4)学校应当经常召开防范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和检查本地区各学校防范安全事故的工作。
培训队伍
加强保卫队伍建设,对学校安全保卫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1)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专、兼安全保卫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
(2)学校要充分发挥安全保卫队伍的骨于作用,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同时还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安全保卫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的安全保卫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感、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可请有关部门或熟悉安全保卫业务工作的人员进行辅导,并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他们防范和消除安全事故的能力。
推广经验
总结、推广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先进经验,推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努力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发扬过去好的传统和行之有效的做法,贯彻群防群治、专群结合、人员防范和技术防范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各地各校的不同情况,探索加强学校安全防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追究责任
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责任人和学校负责人的责任追究。
(1)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是搞好安全保卫工作、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对疏于管理、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重大、特大事故的责任人,必须依法追究,严肃处理。通过事故查处,找出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吸取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2)坚持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师生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组织救助,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