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来社会必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学生如果不具备科技素养,那么,他们将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有被时代远远抛在后面的危险。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文阅读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含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教育的感染和影响。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寓语文基础教育于广阔的科学世界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为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找到新的生长点。
吃透教材,挖掘科技含量
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花,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对事实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了解。语文教材为我们的科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吃透教材。就拿苏教版第九册语文来说,教材26篇课文中,其中有9篇文章中都含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关于自然方面的,有关于气象方面的,有关于环保方面的……这些课文,有的讲述了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如《装满昆虫的衣袋》,透过语言文字我们不难看到科学家的聪明,智慧的火花,对科学的执着态度,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科学方法,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这一切无不使学生深受感动和敬佩,无不激励和促动着学生行为。除此之外,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如介绍环保方面的《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介绍发明创造的《吊灯和鲨鱼》;介绍现代科技知识《信用卡》;介绍文物方面知识的《莫高窟》……归纳起来简直就是一本科学的百科全书。这些知识,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浓郁了学生的科学文化底蕴。语文教材中的这类课文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把握人物的精神魅力,培养科学兴趣
行为科学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十分重要,常常主宰着学业和事业的成败。科学情感更是—切科学行为之源.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科学情感的培养。在教学科学家的故事的文章时,我就是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去体会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科学家的精神实质和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让科学家们成为他们的榜样和偶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时,我就提出了“是什么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的”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课文中所举的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几个事例的了解,特别是“法布尔为了抓住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捉到一只漂亮的小甲虫高兴极了,把这个宝贝放进蜗牛的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回家好好欣赏……”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科学殿堂的。课后,学生收集科学家的故事,利用班会时间举行“科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由此,学生也明白了只要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实现的。法布尔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事业的执着,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的心中涌动着对科学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了解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那他们学科学,用科学就会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在学完《陈增巧破巫术》后,学生话匣子打开了:“老师,我有一次头疼,奶奶说可能是去世的爷爷摸我的头了,为了证实是不是真的,就用了两根筷子竖在锅里,一边叫着死去家人的名字,一边用水从筷子的上头淋,不一会,奇迹真的出现了,那筷子竟然站住了。奶奶说:“看,真是爷爷摸你的头了。一定是你爷爷没有钱用了想要钱了,晚上去少点纸钱给你爷爷,你的头就不疼了。”晚上爸爸真的帮了我去烧了纸钱,第二天我的头真的不疼了。老师,你说是不是爷爷摸我的头呀?”有的说,我头疼时,我的家人,用黄豆,一边走,一边丢,还不时的叫着家里死去的家人的名字。然后还烧纸钱……针对此,我利用一节科技课让学生专门自己做实验。学生做了明矾写字的实验,筷子直立的实验后,不约而同地对我说,回家一定告诉奶奶那种做法是迷信的,下次生病一定到医院去,有的说回家做实验,用事实说话,让大人们不要再迷信了……自那以后,学生对科学越来越感兴趣了,还经常找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课外书聚在一起探讨研究,班上学科学的气氛更加浓厚。
利用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研究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讲到了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教育我们要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自然环境,这样,能造福于人类。反之,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例如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老师又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水资源缺乏的资料,让学生增加节约用水的意识。我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来到附近的张村河,亲眼看看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在活动中我们采集了水标本,请科学老师帮忙进行分析研究。学生通过调查和访问,了解产生污染的原因,写出调查报告,并向镇政府提出倡议,号召家乡人民爱护家乡,爱护水资源,在发展好乡镇企业的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生存的空间,采取科学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以有利于经济的更快发展。
开展语文竞赛活动,渗透科技教育
语文竞赛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全不受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限制,它的存在和发展为开展科技教育创设了一个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也为学生中的科技骨干力量——一部分有科技潜力的学生提供了“冒尖”的机会和条件。
(1)科学儿歌朗读比赛。
朗诵是小学阶段经常举行的一项比赛活动,让学生朗诵爱科学的儿歌宣传科技知识,有利于启迪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爱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为未来的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2)电脑作文竞赛。
当今时代已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时代,电脑的运用已开始普及。开展电脑作文竞赛,就是让学生利用电脑直接作文,打破传统的作文方式,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现代技术手段的优越性,激发科学兴趣。
(3)设计机器人写说明比赛。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当学生对现代科技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而且愉快地进行学习。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物,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也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因此,我们举行了机器人设计大赛并要求为设计的机器人写上说明,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想象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对自己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对小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启蒙是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注重渗透,讲究科学,鼓励探究,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不断发展。因地制宜的科学教育是有效的,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陶冶,操作水平得到了锻炼,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虽然语文课不像科学课那样直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但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材的功能决定了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固有特点,她犹如一缕春风,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