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文化建设与创新策划(下)
73401900000003

第3章 开发校园文化的积极因素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涌起,作为新一届的校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带领全校师生,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前瞻性地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互动发展为方向,将精神文化建设寓于校园文化主、客体之中”的建设方向,形成了个性鲜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取得了良好教育实效。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辩正关系

文化是历史上各种物质和精神现象的积淀,“文化”具有“培养、培育和有教养”之意,与“教育”的内涵基本吻合。校园文化则是学校的总体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逐步营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有四个组成要素: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以及校园行为文化。

其间,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是在一定的观念支配下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而实现的,精神文化总是体现在一定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中,并对其存在的物质环境产生某种文化影响力,行为文化的形成,又总是伴随着一定的价值观、生活信念和行为规范,行为的指向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再者,物质文化的创造、精神文化的孕育以及行为文化的选择,都要打上社会关系的烙印,制度规范的要求。因此说,校园文化应当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当然,在上述的校园文化的四个要素中,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精神文化意义尚没有达到明确化、普及化,大多数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当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导致行为文化效果总是不近人意。

重要的原因是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层次的建设缺乏明晰的目标,行为文化效果难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物质、制度层次的建设已经渐趋饱和并已开始显示出重复建设的苗头,不努力发掘现有的物质文化设施和制度文化的精神文化意义,必将导致校园文化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发挥不出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所以,将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到凸显的位置,并将它“寓于校园文化主、客体之中”的建设方向,已成为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趋势。

凸显精神文化建设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透过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可以看到校园文化的核心包含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建设包含进行科学文化艺术和审美教育,组织各类艺术社团,开展各种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丰富校园生活,提高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以得到两点结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与学校素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精神需求驱动下所形成的精神活动的方式极其对象化产品的总和。校园精神文化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并受其影响和制约。学校的文化传统、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都会体现校园精神文化。而校园文化的积淀性、隐渗性和持久性特点不仅预示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积极作用的深刻性,也预示着建设校园精神文化需要长久的坚持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巧妙的选择力。

高品位的精神生活、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高雅的文化生活氛围,会培养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健康心理。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利用文化活动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营造勤俭节约、勤奋苦读、集体利益至上的氛围,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活跃高雅,发挥青春活力,发展个性爱好,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文化气氛,推动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创设校园文化新境界

马克思曾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校园文化主体是校园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建设者、创造者和反映者,他们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归纳各家对校园文化主体的观点和认识,分析可得,校园文化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还包括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学校组织功能的实现,是各种主体协同活动和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作为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同样是全体师生员工在各自不同领域以各种不同方式,为创造和反映校园文化而协同活动的结果。校园文化主体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客体的组成部分:当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时,他们是主体;当他们成为校园文化结构中特定的研究对象时,他们是客体。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客体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既表现为一种成果,又表现为一种过程。要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寓于校园文化的主、客体之中,开展广泛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和创新功能,营造校园文化新境界。

(1)重视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

学生是校园文化主体中最大的群体,“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之以所进之善,而进之只功,在人自悟”。学生是以学习作为主要社会义务的人。作为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富于批判精神。学生的思想行为常常表现为波动不定的状态。学生主体的思想行为历来是校园文化的品质标志和焦点。重视对学生的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在进行对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为原则”的教育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为促进学生身心结构的健全、智慧才能的开发、人格的完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2)重视对教师的精神文化建设。

教师是学校职工队伍中的最大群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他们闻道在先、术有专攻。社会的要求以及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最终必须具体由教师来落实贯彻,用教育学的术语来说,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主体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性质、方向、水平甚至样式。

重视在教师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①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利益,重视对学校教师队伍中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教育人才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要求每一位教师严格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优良的品质陶冶学生。努力塑造学校和教师的良好形象。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诞辰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大家做到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促成了学校良好教风,促进了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专业教师队伍集体的形成。

②注重提高两支队伍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善打硬仗的教师队伍。特别强调严把“入口”关。经过严格筛选,学校吸纳了一大批高校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从兄弟学校调入了具备本科学历且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他们不仅迅速在教学第一线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且改善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知识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给学校注入了活力,优化了教师队伍。

为尽快提高现有师资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积极鼓励教师专业进修和参加各种培训,并为他们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专业合格率已达95%以上。要求学校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正式上岗前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式的培训,帮助他们及时地适应教学环境。邀请教育界的专家系统传授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工作方法,推动了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学校定期举办面向全市的教学开放日,给一大批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锤炼教学艺术,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拥有自身独特教学思路、风格,并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建设一支特色教师队伍,办出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学校,不断开拓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立足点。

建立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是学校工作总体思路得以切实贯彻的重要保证。用正确的思想教育武装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大胆使用、放手锻炼、不断调整优化。十分注重干部梯队的建设,将一批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充实到管理岗位,要求他们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确保整个干部队伍永葆活力。学校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学校各部门干部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并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事实证明,在创建及创建以后的工作中,学校绝大多数干部能够较好完成本部门工作并相互协同配合,能够肩负起九中未来发展的重任。

(3)重视环境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物质与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幽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校园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不言自明的!大量的事实表明: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重视环境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视在环境中的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得到了较好地反映;同时,精神文化的影响也得到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使学校的办学质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以和谐优雅的育人环境,以自然美的景观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通过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等,让学生耳濡目染,通过先进的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来塑造学生的道德、文化、科技、艺术灵魂。这里有散发着人类智慧幽香的花草树木、艺术长廊、教学设备、科技氛围,这里凝聚着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人文精神,集中反映了学校健康、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念,反映了崇高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与其无数次的“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正所谓:景观是校园的陶冶之源,解读是精神的建构之本。人与自然的融合,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志趣变得高尚,道德得到升华。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互动发展为方向,将精神文化建设寓于校园文化主、客体之中”的建设方向,通过不断学习、总结、汲取、创意,集集体智慧于一炉,而逐步形成个性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教育教学管理和发展取得了良好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