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贸易壁垒及其应对
7327000000027

第27章 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应对策略(2)

(3)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日益严厉

从我国加入 WTO 以来,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日益严厉,标准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①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受限范围;②不断颁布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③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检验项目并提高标准;④对产品标签规定更加详细;⑤对农产品实行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⑥绿色标准从具体的农产品向对生产、加工利用的一切延伸。

以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为例,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大幅提高了我国农产品、食品的输日准入门槛。目前为止,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被认为是最为严苛的检测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每种产品制定的限量标准众多,而且该制度执行的难度高,从而对我国输日农产品构成巨大威胁。

从国内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1)小农经济自身缺陷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抵抗风险能力差。很多中小企业对国际间的产品标准化制定及立法程序等信息比较闭塞,屡屡被动挨打。特别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太低,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2) 环境标准过低

国内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标准和技术,经常修订行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经常滞后,周期也很长。国内的环保意识、环保标准较低,加上实际生产过程中缺乏约束,使我国生产的农产品很难达到国际标准。

(3)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农户的用药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使用高毒农药屡禁不止。而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针对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产品质量低下。

(4)出口农产品质量低劣

我国农产品生产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农民的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了许多农产品在生产时缺乏安全约束,如种植蔬菜时使用禁用农药、肥料,养殖禽畜时添加激素,养殖水产品时喂食药物等,这样生产的产品不仅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甚至还有安全隐患。

(5)出口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整体品质不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相对狭小。加入WTO后,随着经营主体的增加,我国大量农产品竞相压价进入这些国家,势必对当地农业带来较大冲击,因此,也很容易遭遇这些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副产品的影响——以禽肉出口为例

2002年1月,欧盟以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动物源食品中含有氯霉素残留为由,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产品,肠衣和公海捕获直接运抵欧盟市场的鱼类产品除外。后经中欧双方多次协商,欧盟决定 2004年8月31日起解除对部分产品的禁令。但2004年1月,中国部分地区暴发禽流感,欧盟没有对禽肉解禁。40多个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暂停进口中国生禽肉。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启用新的食品安全法规。新法规提高了食品市场准入的标准,特别是对肉食,不仅要求终端产品要符合标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要符合标准。这对我国禽肉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欧盟新法规对我国出口农副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以及检验检疫的影响是全面的。以欧盟对动物福利的新规定为例,向欧盟出口的生猪出生后要吃13天母乳,不可用水泥修建猪栏以满足猪拱食泥土的天性,还要在猪栏里铺上稻草,运输生猪的过程中要每隔8小时让猪休息24小时,宰杀前要先将猪电晕才能进行宰杀,以减少宰杀产生的痛苦。对比这些标准,目前我国养殖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对欧盟猪肉、牛肉类食品的出口一直非常少。面对欧盟食品新法规提出的近乎苛刻的高标准,出口企业应根据新法规进行对照,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尽快整改、提高。检验检疫部门、农业生产部门应对企业进行监督,指导出口企业完善自检自控体系,确保食品生产全过程符合欧盟的新法规。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禽生产国,家禽业是美国畜牧业中发展最迅速的产业。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人均消费禽肉最多的国家,人均年消费量达到50公斤以上。为了保障禽肉食品安全,美国政府建立了较完善的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以保证国民能享受到安全的禽肉食品供应。2009年3月1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第727条款。该条款规定,“根据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拨款,不得用于制订或执行任何允许美国进口中国禽肉产品的规则。”该条款通过限制政府经费用途的方式,不允许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开展从中国进口的禽肉产品的解禁工作,这将限制中国禽肉产品对美出口。此次美国参议院通过的727条款,可以说是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上的一种创新,通过国内法律,以限制政府经费用途的方式来禁止进口,用政治手段直接干预贸易,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实际上就是全面禁止了美国政府从事任何有关恢复中国禽肉进口的工作,也就从根本上断绝了中国禽肉出口美国的可能性。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禽肉产品出口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对我国禽肉产品出口数量的影响

发达国家严格的认证制度和繁琐的检验程序,使我们的出口企业很不适应。如美国对进入该国的禽肉要求必须来自于经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认可的国家和厂家。而我国能达到上述要求的企业还很少,导致我国禽肉出口额大幅度减少,出口总量急剧下降。

(2) 对我国禽肉出口市场的影响

我国禽肉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我国禽肉出口总额的80%左右。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境标准较严,人民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也占世界前列。他们为了本国利益,凭借自身的环保优势,制定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求较高甚至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标准,从而使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范围缩小。

(3)对我国禽肉企业的成本和效益的影响

在禽肉生产和销售中,出口企业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进行各种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使我国出口禽肉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了利润。

三、对工业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以纺织产品为例

我国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国内企业对国际标准缺乏了解,很容易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传统行业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下面,以纺织产业为例阐述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工业产品出口的影响。

纺织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与此同时,我国纺织业也成为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对纺织品的绿色要求越来越严格。纺织行业是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和制成品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备受世人关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纺织品进入 WTO 成员国的传统贸易壁垒将逐步取消,但也要看到,中国服装要想进入发达国家,面前还横着一道“绿色贸易壁垒”。

1.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形式包括:

(1)技术标准

纺织品领域中涉及的技术标准主要是有害物质的使用量、残留量以及禁用物质种类等。例如对于甲醛的含量,日本规定幼儿纺织品不能超过20ppm,成人不能超过75ppm。

(2) 产品标签

发达国家建立了产品标签制度,用来表明产品不仅符合质量标准,而且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符合环保的要求,不会损害人类的健康,发达国家关于纺织品的绿色标签主要有 ClearnFashion、Toxproof、Otn100 等。

(3)环保包装

许多国家和地区要求纺织品使用环保、安全的包装材料,包装要易于回收和再利用,而且不污染环境。

2.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原因

我国纺织品出口屡遭绿色贸易壁垒,原因主要有:

(1)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出口的纺织品价格低,影响了其他国家纺织品的销售,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力度,以达到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保护其国内市场的目的。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而这些国家对纺织产品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要求最严。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速度趋缓,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如果不尽快采取对策,我国很多纺织产品很有可能因为达不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准入条件,而被拒之于市场之外。

(3)企业重视不够

虽然我国的ISO14000的认证工作几年前就开始了,但是这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还都远远不够,仅仅处于起始阶段,我国纺织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国际标准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容易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在中国七万多家服装企业中,只有知名品牌“杉杉”、“波司登”等18家企业24 种产品获得绿色认证。而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如面料生产企业、印染制造企业、辅料生产企业等更很少申请生态纺织品的认证。

(4)纺织品品质相对较弱

发达国家产品侧重个性化、环保化和高档化,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档次偏低,出口的产品多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内衣、睡衣、低档服装为主,而装饰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例很小,使得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多为无品牌的中低档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竞争力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时,往往无力还击。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我们在分析加入 WTO 对中国纺织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时,总会很乐观地认为,配额的取消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但往往忽视了正在准备挑战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新的挑战缺乏应有的敏感和足够的准备。

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实行限制,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国内市场。我国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就可能会因为达不到这些国家的准入条件而被迫退出这些国家的市场。

绿色贸易壁垒的条件不断提高,要求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而所有这一切都会使纺织服装产品的成本增加。同时,由于各国对纺织产品的贸易壁垒各不相同,我国产品在满足某一进口国要求的同时,可能达不到另一进口国的要求,导致纺织产品出口成本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的整体投入加大,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阻,不利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

尽管短期内绿色贸易壁垒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但从长远来看,其对我国产品出口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将进一步加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从而规范我国产品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对出口包装的影响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将占据主导地位。而绿色产品必须要有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已经成为产品包装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和开发“绿色包装”是企业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绿色包装又称为无公害包装,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从原料选择、产品的制造、使用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绿色包装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减少环境污染,由于商品包装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各国相继采取了许多环境保护措施。

欧盟除了对玩具安全严格遵守CE标识指令外,还要求在包装盒上印制“回收标志”,以便消费者处理。对于影响环境的产品及包装材料,尤其是塑料材料,实施了越来越严格的管理。例如,在印有“纸类回收标志”的内盒及外箱上,不能使用U型钉,而应用胶糊。封囗的胶带要用无蜡制品,或无胶质类牛皮纸或胶带。供货商还要与欧洲公司签订“废弃物收费回收契约”,以便确认废弃包装的流向。许多国家不断出台一些新的措施,给我国玩具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再如一些国家对木制玩具的油漆要求、对布绒玩具填充物的卫生要求越来越高,也给我国玩具出口带来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