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学思维
7326600000008

第8章 情绪管理和时间管理(1)

情绪管理这块,我个人认为它是很重要的,所以必须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情绪的意思是说,我们看待情绪事实看待周围事物的心态,情绪失控就是理性失控,情绪管理实际上就是,当情绪失控的时候或者情绪可能会失控的时候,努力使自己保持在一个理性的状态。请原谅这句话有点啰嗦,但是它很实在,它告诉我们理性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因为情绪失控实际上就是失去理性。如果在生气的时候,请用理性来主导个体。

一、乐观看待周遭事物

我认为理性应该是说希望我们乐观地看待周遭的事物。做到“乐观”二字是很难的,管理者一个最重要的情商表现就是乐观。乐观使人对周围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这样就会使你对很多事情应对更加从容。我们中国人一直生活在比较悲观的氛围当中,从小就在打击中长大,中国式教育更多只关注智商而不太关乎情商,这就难怪很多华裔在美国那边,特别中国大陆过去的第一代移民很难当得上高管位置。个中原因在哪里?其中语言或文化是部分原因,但我认为情商也可以解释部分原因即我们情商不如人家。情商很重要。因为中国式教育环境本质上是一种比较悲观的教育环境,从小就成绩排名,打击自信,而且很少从多元视角观察孩子身上的优点,主要用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是不是优秀。考试成绩只是智商的测试,似乎与情商无涉。

我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次我爸妈把我叫到房间里,很严肃地看着我,“孩子坐下”,给我拿一支笔拿一张纸。我以为什么大事啊,战战兢兢坐下,他们说一加一百等于多少?我就老老实实一加二等于三,三加三等于六,六加四等于十,如此这般加上去。他们看着我,“算了,孩子不要加了”,因为他们希望我是高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高斯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得到答案,即一加一百等于一百零一,二加九十九等于一百零一…….五十个一百零一等于五千零五十。我怎么可能那么聪明啊?!我看着他们的眼神,从他们眼里读到了失望(抑或绝望),一下子觉得自己很笨。实际上你想想,我用的方法实际上也无可挑剔,中规中矩,谈不上很厉害,但也不差。更何况全世界范围内高斯有几个啊?我想肯定为数有限,我怎么可能像他那样的聪明呢?所以说中国教育老是在这样打击人。还有一次我妈可能刚看完爱迪生的故事,灵感一来就跟我说,“孩子有什么问题不清楚问妈”,我就天真的问她,我问,“妈,为什么天上下雨啊?”“云遇到粉尘啊,冷空气凝结成水滴掉下来”,我继续问“为什么有云呢?”“因为是水蒸气蒸发上去的”,我继续问“为什么水蒸气会蒸发上去呢?”“地上有水”,问:“为什么地上有水呢?”“你是不是吃多了”——我们很多父母每当发现无法回答问题,就会用暴力结束谈话。当然,我们的创新也就会被扼杀在摇篮当中。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西方跟中国的不同,西方的父母他非常希望孩子问问题,保持他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自信,这样情商容易得到锻炼。相反我们老是用暴力结束谈话,下次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吃多”,你还敢不敢问这些“幼稚”的问题?总之,我们本质上是比较悲观的。因为从小都在打击中长大,即便考试第一名的人他也容易遭到打击,因为现在第一但总会有一次第二,不能永远都第一,在每一个位置都受到打击。

接下来一个结论就是,实际上我们比较不幸,因为我们的想法很悲观,骨子里悲观以后,我们总会找到悲观的证据,这时就会形成了过滤性思维,那是支持你悲观想法的证据就留下,不支持的就淘汰,这时你的结论也是悲观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个烂草莓。在悲观环境中成长的人,情商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老是悲观看待周围的事物,难以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该怎么改进呢?这时应从源头开始,改变我们的想法,由悲观变成乐观,学会乐观地看待周遭事物。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但是努力即可做到。这是我们要改善自己的一个重要的一面。遇到问题不要老是往坏里想,首先想到美好的,尽可能乐观,这时你会慢慢养成一种习惯。对管理者很重要,这会让你看到阳光的一面。个人想法是消极想法的人肯定会只收集到消极证据,最后得出的也是消极的结论;积极想法,他容易收集到一些积极证据,最后得出积极的结论。实际上在情绪管理方面,最难的就是这一个。

二、正确面对反对意见

真正难以沟通的对象是什么?就是面对一个利益和我们相左的对象,即持有反对观点的对象。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要树立一个新的理念,即面对反对意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观念上明确,反对意见本身隐含着机会,反对的观点很可能是我们认知上的盲点,只是自己当初由于不认可这些观点意见,就本能地予以排斥。因此,当人家一旦提出与你相左的观点时,你要冷静来看,说不定这是一个认识的盲点,这样一来心态就要好得多,不要老是认为他反对我,就是反对我这个人。

还要注意切忌上纲上线。反对最容易让人情绪失控,一想到别人反对我,我们肯定是认为,你看不起我这人。因此,有些学者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将反对原因归结到性格层面上。因为一般而言,性格是难以改变的,如果把反对原因归结到某种性格因素,结果可以想象,那就是沟通已经进入死胡同,问题根本无法解决。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总会把反对停留在问题本身,不要上纲上线,这是最聪明的应对之策。每个人可能都有吵架的经历吧。那请你回想一下,每一次你是怎么吵起来的,比如跟爱人吵架,比如丈夫要看体育频道,因为刚好有精彩的直播,妻子却刚好在看韩剧,家里只有一台电视,这就难免有冲突,本来这种情况是很简单的冲突,但吵着吵着,冲突逐步升级,双方就把对方与自己相处以来,对方给自己造成的伤害,一道道撕开(当然,一般不包括自己给对方的伤害),最后,必然会做一个总结,“你不是人”,上纲上线到对方无法克服的高度,“不是人”怎么克服?又为他们关系带来一道新伤痕。

因此,真正聪明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把吵架停留在问题本身,一旦上纲上线以后,理性就逐步丧失,非理性逐步占据主导,这个时候就很难控制了,最后就无法控制,跟一般人吵架的时候开始都是就事论事,后来上纲上线,甚至把对方祖宗十八代都罗列出来,这时你会发现真的很难解决问题。所以说真正聪明的人,会把问题停留在问题本身。

举个小故事,这个大家可能都听过。就是澳大利亚上有一个草原,草长得非常的肥沃,因此羊群壮大速度非常快,羊群壮大后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当前面羊在吃的时候后面羊就吃不到草,于是后面羊趁前面羊在吃时,就小跑到前面去吃,以便吃到更好的草。开始跑到前面的目的明确且理性,就是为了吃到更好的草,这时原来领先的羊现又落后,它们也趁前面羊在吃时,小跑到前面去吃,但跑着跑着就忘了初衷,后来为跑而跑,形成一个非常波澜壮阔的奔腾场面,结局是那个地方刚好有个悬崖,那群羊全都掉下去了。所以你看,我们吵架也是如此,开始吵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吵着吵着,逐步远离理性,情绪逐渐失控,后来就为吵而吵,就像羊群为跑而跑。

一定要注意,让理性永远停留在占据控制的地位,将反对停留在问题本身。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很多时候你做不到的,一不小心就情绪失控。四川方言博大精深、意味深长,其中有句俗语,叫做“面带猪相,心头燎亮”。文本原意有些贬义,但这里我们把它中性理解。说的是表面很憨厚,让对方看不出你是明白的,但你心里头很清楚,类似“揣着明白装糊”。亦即在沟通过程中,让理性驾驭,就事论事,避免将事情上纲上线,让对方感觉到无可发泄。所以我们遇到反对的时候,面带猪像,不要把精明写在脸上,这时对方真的无计可施,因为他发现他的对手就犹如棉花重重的打出去却化解于无形,简直没办法。这时你就很容易控制,试试看,尽管不见得一定都能做到。只有用理性来占据整个沟通过程的时候你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在下面我再介绍一个工具性的东西,即矛盾冲突的解决办法。这个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玛丽·帕克·福莱特女士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来的,她认为矛盾冲突解决的办法通常有四种:第一,自愿让步,一方自愿让步;第二,冲突,直至一方战胜另外一方;第三,妥协;第四,合作。

毫无疑问,第四种方法是最好的,福莱特认为前面三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1、一方自愿让步他并不是真的让步,而是考虑到如果发生冲突很可能不是你的对手,即退让是为了新一轮进攻作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可能会卷土重来;2、冲突,直至一方战胜另外一方,失败一方会由此播下仇恨的种子。特别很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复仇文化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国似乎也不例外,诸如“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甚至复仇还可以代际传递;3、妥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妥协只是把解决问题的时间推迟了,以后还是要摆上桌面。

可见,综合起来而言,合作是最好的。福莱特女士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值得我们思考。她说,虽然不是所有情况下我们都可以用合作方式解决矛盾,但一个人能用合作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的情境,绝对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前提是只要你用心。但并不是所有冲突都能用合作解决,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无论怎么强调都很难合作,它们两个民族的冲突已经上升为宗教层面,那是骨子里头的东西,很难解决,但多数情况下确实可以用合作来解决,只要你用心。

福莱特女士举了个例子,哈佛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冬天很冷。这时阅览室里坐了两类人,一类人想把窗户打开,因为他们想获得新鲜的空气;另一类人希望把窗户关上,因为他们怕冷。这两类人意见肯定有冲突。怎么解决?她的解决思路很简单,刚好隔壁有个空房间,就把此空房间的窗户打开,让新鲜空气缓缓流入。她特别强调,只要用心就能简单地解决问题。

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合作方式其实隐含着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前提是,尊重对方利益,一定要切实地考虑对方利益,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利益。双方都一味地强调自己利益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冲突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尊重对方利益非常重要。第二,合作双方心理一定要健康。如果你的对手是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你就不要强调合作,很可能会费力不讨好。比如说对方之所以主张把窗户打开并不是因为需要获得新鲜空气,而是看到他恨的人今天衣服穿少了点,想借此冻他一下,希望冻出病来;他之所以主张把窗户关上,并不是因为怕冷,而是发现他恨的人今天喉咙不好使,想憋他一下,看能不能憋出病来。如果你遇到的是这样一种心态不正常的人,这时强调合作可能是你的一厢情愿。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这种人他永远怀着一种损人不利己,甚至损人损己,这样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损人利己者,其心理至少算是正常的,因为他至少维持了自己的利益,只是这样的合作模式维持不了多久。需要提倡一下,最好是利人利己但不管怎么说,心理健康且要尊重对方利益,这时合作才更有可能展开。这就是我说的切忌上纲上线,就事论事这个概念,就是一定要停留在问题本身。一个越理性维持自己冲突观念的人,他越容易成功地解决问题。

总之,针对反对意见,除了维持理性状态外,还要注意策略。沟通的策略可以有很多种,这里提出一个简单模型。

沟通最理想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沟通,所有的人都变得非常支持你,而不管这些人原先是处于什么立场,但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有些人很可能其立场(特别是反对者)始终不改。因此,沟通是需要策略的。比如说,某人目前状态是非常反对你,你想通过沟通让他变成中立,这也是成功的,甚至让他变成一般反对都算成功。因为他非常反对的话,他有可能还要影响别人,即他还要组织其他人来反对你。你通过努力让他自己个人反对你就可以了,而不要去影响别人。这也是成功策略。图表中这里最难理解的可能是这种情形,即有个人(表中的E)本来非常支持我,但我却让他变为一般支持,为什么?因为他太狂热了,让别人感觉忍无可忍,这是会使其他很多人特别是中立立场的人转而反对你。这时你要劝他千万要冷静,不要那么狂热而近乎盲目这样会令他人很反感。这时要劝他冷静,让他将支持我的行为停留在观点或问题本身,而非感情用事。

本书之所以举例上述模型,是因为处理反对意见时需要我们策略性地应对,不要寄希望于通过沟通把所有的人都变得非常支持,这不需要且很多时候也做不到。你只需要策略性的各个击破,这样一种思路可能更现实、更有成效。

讲完该点,我们可以说,情绪管理最核心的一句话时,也希望读者们记住的一句话是,“让理性占据主导”,越理性的人驾驭能力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