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学思维
7326600000006

第6章 正确理解权力的内涵(1)

管理者手中一个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权力。所以我们要对这个权力做一个符合实际的理解,我们一说到“权力”这个概念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上级对下级的那种指挥命令之类的概念,隐含着一种强制的意味在里面。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有关“权力”的定义,这个定义最简单却实在,它是:一个人用以影响另一个人的能力,这种影响让另一个人做一些在其他情况下做不可能做的事情。影响(influence),指出了权力的实质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于上级对下级,也可能来自于同级,也可能来自于其他,只要有影响,这种影响能让他做一些其他情况下不可能做的事情就可以。

权力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职位权力,一个是个人魅力。个人魅力非常重要,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个人魅力实际上相当于催化剂,化学上的催化剂,它会使职位权力的作用得以倍数的扩大或萎缩。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种权力是分不开的,实际上都在一起起作用。但是个人魅力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忘记个人魅力的深远影响。下面我们对权力的具体来源做一个区分,这种区分路线是公认的一种区分方式,分为三二区分法,组织行为学也会涉及这个话题,三二区分法前面三个即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法定权力一般属于职位方面的权力,后面两个即专家性权力和参照性权力属于个人魅力。

一、强制权力之内涵及实现途径

通过给你一个受损失的预期和受惩罚的预期,让你做一些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做的事。注意,我们在定义权力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叫做权力它的本质是什么?相互认同,本质是影响,影响的前提是相互的,必须要相互认同这个权力。我们来看下这个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强制权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半夜三更走在路上,有个歹徒用枪指着你说:“小子,把钱包拿出来!”这时你会做出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让掏钱包的事,这就是强制的权力。但这个权力隐含着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受影响的你必须要知道或假定知道他这把枪是真家伙。即你认为他能真正实施威胁。二是你必须很在乎他的威胁,如果你不在乎他的威胁,他这种威胁就失效了,即也就是如果你不在乎,权力就失效了。一定要记住这两个前提,用在组织内部也一样。因此可以说,权力是靠双方共同定义的。巴纳德的“权威”理论也有类似的强调。他把权威定义为“一个正式组织中一种信息交流(命令)的性质,它被组织的成员接受并用来控制自己作出贡献的行为”。该权威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个人主观上承认这种信息交流是权威性的;二是“信息交流中被接受的”客观的、正式的“性质”。在巴纳德的理论中,权威的来源不在于“权威者”或发命令的人,而在于下级接受或不接受这个权威,即如果下级不服从这个命令,他们就不承认这个权威。

此外,在组织里,一般而言,这种强制性权力实际上是类似于一种威慑力,什么意思?就像核威慑一样,不是每次非得拿出来用一下才表示我拥有核力量,只要告诉你我有可能就可以了,同理,也不是每次都要开除员工来表明管理者权力的存在。只是告诉说,如果踩上这个底线,必须走人,我就有能力让你走人,这就是一种威慑力。在西方国家,一个员工跟组织最好的谈判工具是什么?就是工会组织,工会组织跟组织谈判,资方劳方谈判的最佳工具是什么?就是罢工。但一百次的劳资谈判里头真正付诸罢工的比例有多大?真正的比例是百分之二都不到。但百人之二与零比,那完全是天壤之别。至少有可能就够了,就不要每一次都付诸行动。很多时候因为有这个可能,就能把很多问题解决在罢工之前,这就叫威慑力。

二、奖赏性权力之内涵及实现途径

第二类权力叫奖赏性权力,奖赏不同于威慑,那是必须要兑现的,要百分之百。给下属一个奖励的预期,让其做一些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做的,这就是奖赏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一样,也隐含着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作为受影响的一方一定要很在乎这个奖赏,即这奖赏对他有吸引力。二是管理者有兑现奖赏物的能力,即下属完成任务了,管理者要兑现事先的承诺。如果管理者不履行事先的承诺,总是开空头支票,这是对管理者权力最大的损害。总之,奖赏性权力必须是吸引力及兑现预期二者的结合。

三、法定权力之内涵及实现途径

顾名思义,法定权力涵盖制度上赋予的所有权力,上面提到的奖赏性权力和强制性权力也属于法定权力的范畴,只是法定权力内涵更广。不难推论得知,任何权力背后多少都隐含了奖励和惩罚的预期,只是表现的直接或间接罢了。读者朋友们可以作这样理解,表现直接的就用奖赏性权力和强制性权力来概括,间接的就用法定权力来概括。比如,一管理者依制度流程给下属布置一个任务,下属不履行,管理者也不能当即给予惩罚,但从长远看,对下属肯定是不利的;反之,如果下属履行了,管理者也不能当即给予奖赏,但从长远看,对下属肯定是有好处的,这就是“间接”的含义所在。

此外,还有一类权力千万不要忽略,即个人的魅力。你会发现同样的位置不同人在上面结果绝对不一样。说明除了职位权力以外还要靠个人魅力,个人魅力可以分成两类,专家性权力和参照权力。

四、专家性权力之内涵及实现途径

专家性权力是指利用专业知识不对称让你做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做的事。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听律师的话?一是要打官司。二是不太懂法律,一个人越不懂法律的时候,就可能越听律师的话。律师这个时候拥有就是专家性权力。

人们一般容易在两种事物面前失去思辨能力,哪两种事物呢?第一是专家,第二是制度。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专家绝对正确,而制度是祖宗留下来,也是正确的。制度这个话题,我将在后面章节涉及,这里就说“专家”。“专家”是相当有魔力的,比如我们去牙科看病,医生说把嘴巴张开,你敢不敢合拢?肯定不敢,因为这是专家的意见。但换个场景,比如走在路上,一个人过来对你说,“把嘴巴张开”,你会骂的他狗血淋头。这就是专家的影响力,它会让你做一些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做的事。你知道为什么有很多从事行政工作的人总愿意回学校来攻读学位吗?除了补充知识这一目的外,可能还有这样一个考虑,即因为他可能在职位上发出的任何声音,都有两层涵义:一是这是职位发出来的;二是这是专家说的。专家会让你很多时候不会想到要去反驳,所以专家权力很重要。如果这个位置换成一个文凭较低的人,你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