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一无子嗣;二无传位遗诏。这可难坏了满朝文武!这个刘弗陵在位十三年,驾崩时年仅21岁,只留下一个15岁的上官皇后。由谁来接任皇位便成了当朝最大的一件难事。这千钧重担都落到朝中重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肩上。
霍光是怎么个情况呢,怎么这天大的事都落在他的肩上呢?原来,在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时将幼子刘弗陵和汉室江山托付给了他最信任的霍光,指定他为大司马大将军,总领朝政和天下兵马,领衔辅佐时年8岁的刘弗陵。转瞬间,十三年过去,已年过花甲的霍光没想到,刘弗陵会英年早逝,先他而去。
作为武帝的托孤重臣,霍光扪心自问,这些年来自己对幼主刘弗陵的辅佐已经做到了殚精竭虑,简直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不说死而后已,也算是鞠躬尽瘁了。朝廷一应的繁杂事务都是自己在处理,即使有天大的麻烦事也是自己扛在肩上,舍不得让小皇帝犯一点儿难。刘弗陵也很聪明,对自己非常信任。十三年君臣携手,按照孝武皇帝的嘱托,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整个大汉朝现在正是一派盛世景象。霍光觉得自己也算对得起孝武皇帝的重托了。可是谁能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正值国泰民安的时候,年纪轻轻的刘弗陵竟然驾鹤西去了。
想着英年早逝的刘弗陵,霍光心里头又是一阵悲伤:“陛下啊!我曾经几次打算还政于您,让您亲政。可是一看您的身体那么虚弱,我又哪里忍心开得了口呢。几次都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唉,谁曾想这天命无常啊!”
霍光这是要唱还是怎么着?现在霍光哪有心思唱呀?他心里清楚,辅政这些年,尽管自己问心无愧,但也不是没有引起他人的非议。尤其是小皇帝刘弗陵长大成人后,有些人对自己迟迟不能还政给皇上是颇有微词,有说自己恋栈权位的,也有说自己辜负了孝武皇帝的。其实他们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若大个国家要是哪里有点闪失,将来我霍光有何颜面去见九泉之下的先孝武皇帝呦!孝武皇帝把幼主和江山社稷托付给了自己,自己只有夙兴夜寐,鞠躬尽瘁,才对得起孝武皇帝的嘱托啊。唉,谁能知道自己心里头的苦楚啊!
此时的长安城里,那踞于高高石阶上的未央宫矗立在云中,俯视着长安城。未央宫四周石雕栏杆环列,飞檐挑角,宫殿巍峨雄伟。殿内,雕梁画栋,天花板上的藻井,是色彩庄重、式样古拙的图案花纹。合围的楠木巨柱上,雕着云龙,张牙舞爪,仿佛要挺身飞腾,气势如虹。
往日感觉巍峨雄伟的未央宫,现在在霍光的心里仿佛是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由谁来入主未央宫,这不仅关乎大汉朝的江山社稷,关系到孝武皇帝当年对自己的嘱托,同时,也关系到整个霍氏家族未来的命运。这个继承大统的人可不那么好选!孝武皇帝的六个儿子中只有一个还健在,却又争议很大,再往下一辈,可供选择的也不多。大臣们各有各的盘算,无外乎都想立对自己更有利的人选。
正殿内,一身素裹的上官皇后端坐在上,眼角垂着泪花。大殿底下文武百官一片肃穆。为首的一位,中等身材,腰板笔直,看着就结实,虽面白如玉,却长满了连鬓络腮的胡须,身上带着一种无形的刚毅和威严,敢情正是当朝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上官皇后才15岁,哪里经过这种大事。她望着满大殿焦虑的文武大臣,心中惶恐不安,不时地把可怜巴巴的目光投向她的外公——当朝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这才是她心里最坚实的后盾。
众文武都知道,这个时候,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话就相当于是圣旨。
只见霍光对着上官皇后深深一揖,然后面向众大臣,神情凝重地说道:“皇后殿下,各位大臣,皇帝突然驾崩,老臣很是悲痛,深感有负孝武皇帝之重托。但是,现在不是悲痛和检讨的时候,眼下最要紧的事,是要赶紧商议一下,由谁来继承大统,才符合汉室江山社稷的需要,符合孝武皇帝的瞩望啊。”霍光话音一落,众人可就纷纷议论起来了。
按照汉室皇位继承的规制,皇帝驾崩无子,首先应考虑的是传位给皇帝的兄弟。刘弗陵原本倒是有五个兄长,按照年龄排序,分别是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儿子里头最小的一位。作为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之所以能被立为太子当上皇帝,主要得益于汉武帝其他的皇子,也就是刘弗陵的哥哥们分别出了一些事。
汉武帝的长子、汉昭帝刘弗陵的大哥是刘据。刘据是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所生,在太子位上含冤而死,史称戾太子。提起太子刘据,却要牵出一桩天大的冤案来。
原来,在公元前128年春,汉武帝的宠妃卫子夫给已称帝十二年、已经29岁的武帝生下了第一位皇子。汉武帝中年得子,欣喜异常,为皇长子取名为刘据,并马上命人作《皇太子生赋》,等于提前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皇子就是太子了。合朝文武也都为这位盼之已久的大汉皇长子的出生而高兴。因汉武帝的原配夫人陈阿娇皇后这个时候已经被废黜,皇后之位已空缺一年有余,中大夫主父偃上书武帝,奏请立刘据生母卫子夫为皇后。同年三月,汉武帝册立卫子夫为皇后,并大赦天下。刘据也由庶长子的身份变为嫡长子。到刘据7岁时,便被立为太子。
作为太子的刘据,得到了汉武帝的悉心培养。虽然汉武帝感觉太子和自己相比显得有些文弱,但还是认为作为储君来说,太子尚属不错的人选。随着时光流逝,卫子夫皇后逐渐年老色衰,汉武帝对卫皇后与太子的宠爱也有些衰减,这让卫皇后和太子常常感到不安,但是汉武帝对太子刘据作为继位者的培养并没有松懈。
卫皇后容貌秀丽但出身卑微,为人处世都极其低调,很受后宫和众大臣的尊敬,汉武帝对卫皇后也很敬重和信任。汉武帝感觉到卫皇后与太子刘据内心的不安后,有一次就对刘据的舅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敌国对我国的侵扰不断,我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暂时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合适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觉,难道真是如此吗?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告他们。”
卫皇后听到兄弟卫青的传话后,特意摘掉首饰向汉武帝请罪。后来,每当太子劝阻汉武帝征伐四方时,汉武帝就笑着说:“由父皇我来担当艰苦重任,开疆辟土,而将稳定的江山留给你,不好吗?”
汉武帝晚年时经常外出巡游天下,每每出宫便将朝廷诸事交付给太子刘据,宫中事务交付给卫皇后。可见,汉武帝对卫皇后和太子的信任。
太子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颇得百姓之心。但是,在皇宫中,待人宽厚未必能得所有人的欢心;性格温和反倒易引来更多嫉恨。有句话,叫作“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汉武帝用法严厉,任用的多是冷绝无情的酷吏;而刘据却待人宽厚,经常在理政时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人和事从轻发落。
哪曾想就因为汉太子刘据的宽厚仁慈,却招来了杀身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