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邦传:一个中年男人的奋斗史
73206900000006

第6章 时逆借强势

刘邦成了“沛公”,应该说是初战告捷,小有成果。

然而,这只是个开端。天下大势瞬息万变,顺逆不定,陈王陈胜败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沛县,这让刚刚当上“沛公”的刘邦如坐针毡。

紧接着是丰邑失守。秦末大起义刚开始的时候,义军们并不是团结的一个整体,每个势力都有私心,所以其实都是面临着两股敌对力量:一股是朝廷的军队,一股是其他的义军。朝廷的军队自然是公敌,然而,义军之间也经常发生激战,互相蚕食吞并。

刘邦的义军当然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像他那样的小股势力,不被朝廷剿灭,也有可能会被其他义军吞掉。

刘邦起事后最大的不顺,就是他的大本营丰邑守将雍齿率子弟投靠了魏国周巿。之后,刘邦攻打了三次,好不容易才将丰邑夺了回来。

然而刘邦发动的这三次战役,都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

刘邦心想:如此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必须想一个长久的生存之道。在这样的局势下,首先应该谋划的是如何生存下去,然后才能想着发展壮大。

当时的义军集团,一般有三种选择,其中之一是自立为王。然而,自立为王更容易成为秦军和别的义军的攻击目标。最典型的如陈胜起义后自立为陈王,6个月后便被杀了。

刘邦最先投靠了景驹。景驹是楚国王族后人,后来被陈胜的原部下秦嘉立为“假王”,也就是暂代楚王之位。然而,景驹还没顾得上帮助刘邦,朝廷的军队就杀了过来。刘邦、萧何看势大难敌,只得赶紧撤退。于是他们就急忙领着自己的军队另谋他途了。

之后,刘邦听说项梁兵多,就和部下商议投奔了项梁,想请他帮自己收复丰邑。

然而,刘邦脱离景驹后,景驹驻守彭城,意欲阻挡项梁的军队。项梁的义军是当时楚地势力最大的义军,非常得民心。结果,景驹遭了灭顶之灾,秦嘉和景驹两个人都被杀死了。

当然,在那样的形势下,投奔项梁的并非只有刘邦军队,很多小股义军都纷纷来投,比如东阳县的陈婴军队。陈婴本是朝廷一般官员,秦末农民大起义开始后东阳县令被杀,县中数千人聚在一处,要找一个人当他们的头,找来找去找到了陈婴,然而陈婴不想造反,不愿当这个头儿。这样人们就不答应了,强逼着他当了自己的首领。有了大旗,就会有人来当兵,很快就聚集了两万人马。人们想拥戴陈婴当王,一时间,陈婴心里也很振奋,那是王呀,自己以前何曾想过要当王!那是做梦也梦不到的好事呀!可是他的母亲说了:“儿呀,自从我来到你们家,就没有听说你们祖上富贵过。如今忽然得了这样的富贵,不会是什么好事,那是有凶险的。依照娘的意见,就应当去投奔一个势力强大的军队。”

说起来,这位老太太还真是了不得,在某些方面,竟和深谋远虑的刘邦想到一块去了。

老太太又说了:“这样,事情成了,咱可以封侯,事情失败了,就是死也死得不显山、不露水,不会成为人皆议论的首犯。”

在他们的意识里,造反是实在没办法的不得已之举,根本不是正当的取富贵之途。当然了,谁会平白无故地造反呀?

陈婴听闻母亲此言,便没有胆量称王了。他和刘邦一样觉得项梁势大,是可以依靠的对象,就劝他的部下说:“项家祖祖辈辈都是楚国的名将,如今欲干成大事,非跟着这个人不可。我们要是投奔项梁的军队,那秦朝一定会被我们灭掉!”

如此一说,部下也被他说动了,都同意了他的看法,于是全军投靠项梁。

实际上,项梁此时也只是刚刚渡江,听说了陈婴的东阳义军,便想着和他联合起来共同西进。谁想陈婴却投奔了自己,项梁当然是喜出望外。

除此之外,猛将黥布等也因机缘巧合加入项梁集团,这样就让项梁的军队猛增至七万多人,势力更大了。

刘邦投靠项梁后,项梁对他的军备进行了加强和扩充,给他了五千士兵、十名战将。这对于刚刚起兵,势单力薄的刘邦而言,真是天大的好事。从此之后,他们不再孤军奋战了,不再整日胆战心惊了。最令刘邦高兴的是,自己凭借这些兵力很快就收复了丰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