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煜:血泪凝成春水流
73204000000008

第8章 一片芳心千万绪

芳心一片,却惹了万缕千丝的愁,好一个如花般的心事。而花的故事,向来离不开蝶。

蝶恋花,就这样,迷了多少世人的眼。

《蝶恋花》这一词牌,来源于“翻阶蛱蝶恋花情”,听起来颇有些缠绵悱恻之意,主要是以词作者心中的愁绪为主,即使有些是写山水。可是,中国古代的词人,即使写山、写水,也还是寄情于景,万变不离其宗。

在《蝶恋花》这个词牌里,既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也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的无奈,更有“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苏轼)的别情。似乎,在这个词牌里,向人们展示更多的是词人百转千回的感情,也许这就是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蝶恋花》

深夜里,词人在水边的亭子里散步,颇有些闲庭信步的悠闲自在。此时,清明刚过,眼看着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可是他的心中没有一丝一毫欣喜,反而有着无限的伤感,原因很简单——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伤春之感永远无法释怀。

为何美好的东西那样容易消逝,即使是想在它消逝的时候做最后的抚摸也无法做到,真让人惆怅。惆怅是一滴忧伤的水珠,点染心海,泛起千层浪。

夜深了,他还在独自来回踱着步子。此时,心中郁积的烦闷感情无法挥散,他想,还是自己一个人吧,就是有了一个可以陪伴的人儿,可是,为何要把这种烦闷转嫁于他人呢?这只是徒增伤感的无聊之举,罢了,还是独处为妙。

才过清明,即使夏天快到了,距春天的离去还有一段时间,不知为何,此时就已经开始“伤春暮”了。

一阵急雨到来,他连忙躲进亭子里,风声、雨声,交织成一首悲伤的乐曲。月亮好似也染上了这愁绪,变得分外朦胧,这要归功于那几片飘来飘去的云彩。

雨随风,云遮月,眼前的景物清新淡雅,婉转自然,这本是极具神韵的美好之物,为何在词人的眼中都带有了一丝惆怅?当真是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境由心生吗?

对面的桃花还在竞相开放,似乎体会不到他的愁绪,春天已经悄悄地溜走了,心中正是伤感之时。远处传来一阵轻声笑语,也许是离得远了些,竟有些听得不甚清楚,只是知道,那些女子在悠闲地荡着秋千,聊着天,多么美好!

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他笑着苦叹了一声,远处莺莺细语,而自己却在黯然伤神,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呀。无奈、幽怨,却是他永远也难释怀的心事。

伤春的情怀该怎样安置排遣?无奈之下,只能任由其堆积在心里,越埋越深。千丝万缕愁绪的强压之下,只能落得个“人间没个安排处”的感叹。

从表面上看,李煜的这首《蝶恋花》写的是一位曼妙如林黛玉般的女子,独自感伤,看似和词人对于国事的担忧没有丝毫关系。而大家都知道,古代文人在创作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点——借用美女的形象来比喻君王。春光易逝,美人的青春也就要不在,那么,南唐的未来呢?更是令人堪忧!

花逝般的青春,颓然的南唐,都是涌动在骨子里流不出的愁和痛。

无论是南唐词、花间词,或者是敦煌曲子词,都是以男女之间的感情作为词的主要内容。“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玉指、黛眉、芳心,皆受到此类词人的追捧。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泣秋风,金凤花残满地红。闲蹙黛眉慵不语,情绪。寂寞相思知几许。玉枕拥孤衾,挹恨还闻岁月深。帘卷曲房谁共醉,憔悴。惆怅秦楼弹粉泪。”也是类似的作品。

李煜诗词创作的早期,均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到了中后期,自身的经历使然,多描写心中的愁绪,但也许是受了早期作品的影响,有时也创作些此类的词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的“后主之词所谓以血书者”,皆是此意,而他的“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就是词人倾吐肺腑之言最好的写照。一个皇帝能出此言,可见他心中的痛苦和愁,就如同他的皇位一样,唯有他一人独享了。个中滋味,自认为没有资格揣度。

总觉得“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此句甚妙,想来,这人世间是多么广大,可竟然容不下词人这寸心之愁。由此可知,李煜的愁并非一丝一缕,而是纷繁无际。

有人曾说,这首《蝶恋花》是欧阳修所作,又有人说这是北宋李冠的词作。但在《尊前集》《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南唐二主词》中皆说此词为李煜所作。我心中甚是喜欢这首词的风格,睹物伤感、悲春伤情,我个人认为此词是李煜在金陵城被围困之际的作品。

“朦胧淡月云来去”,我想,也只有李煜能有此番神作,只用了区区七个字,就准确地描绘出了云和月的缠绵悱恻,云与月之间的自然流转恰恰和词人心中的骚动不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贺铸《蝶恋花》

这首词是自号“庆湖遗老”的北宋词人贺铸所作,他的这首《蝶恋花》完整地诠释了李煜的“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皆不如李煜的这两句有味道。

说起李煜的身份,可能很多人会说,他只是一个落入红尘的昏君,抑或是一个亡国之君,可事实是哪个,又有几人体会得到。说起词作,个人也很喜欢苏轼、辛弃疾此类词人的豪放之情,更对李易安的“凄凄惨惨”感到同情,但是,最能与之产生强烈共鸣的,还要数后主李煜。不管是“春花秋月何时了”,还是“人间没个安排处”,抑或是“林花谢了春红”,再或者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婉约惆怅,更深感沧桑,只为那丧国之痛。

历史不会为哪一个人停下它前进的脚步,一切都会成为过眼烟云。李煜的遭遇,在后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可是,我想说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为什么世人总盯着他政治上的昏庸而低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耀眼才华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不想承认,可自己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人物,没有远大的志向,更缺乏建功立业的想法,有的只是愤世嫉俗的想法。可小人物又有什么不好,为了那所谓的鸿鹄之志,就要在凡尘俗世中摸爬翻滚,最终忘记了自己是谁,这样的日子,我们会感觉到快乐吗?如果不快乐,在人生短暂的几十年里,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说到这里,我倒是真心佩服那些有勇气脱离俗世的人,也许有人说他们逃避现实,可如果有能力逃避所谓的现实,并且乐在其中,又有什么不好呢?这样的勇气,有多少人有?真正能做到者,更是寥寥无几。

在这里,我倒是想问一问,做皇帝真的是件快乐无比的事情吗?如果你想体会一下其中的快乐,想必也一定要付出绝大部分的精力来维护这种快乐吧。作为一个小人物的我,只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青山绿水间享受惬意的生活,这才是作为一个小人物应该享受到的快乐。当然,这仅是个人的观点。也许,李煜的痛苦和无奈,根本原因在于他错生在了帝王家。

满腔的悲苦难道真的像李煜词中所说的那样“人间没个安排处”了吗?我想不是的,李煜也曾度过一段快活的时光,除了风雨飘摇的国事,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还是让他找到一些排遣寂寞的方式。

有人说,李煜生活在二元的世界里,在享受着富庶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上却在饱受着痛苦,忧伤愁恨时刻折磨着他的内心。可以说,这种情感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登基称帝,本不是他所希望的,导致了他悠闲安逸的生活转眼间成了过去,以至于最后从一代帝王沦落为阶下囚,残酷的现实造就了李煜的悲剧人生。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直接导致了他的文学创作臻于化境。

事实就是这样,当一个人担负着巨大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排遣的话,他会自发地在精神世界中寻找解脱之道。对于此时的李煜来说,没有比宗教信仰更有吸引力的了。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在南方各国盛行,而恰好,李煜正需要一个寻求解脱的契机,一拍即合之下,李煜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他的佛教之旅。

从小,李煜就是一个受着佛教熏陶的孩子,这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窥见端倪。李煜,名从嘉,字重光。他还有“钟隐”等名号。虽然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名字当中蕴含了浓厚的超脱意味。

“钟隐”,意味着他内心深处向往隐士的生活,这从他的两首《渔父》中就可以窥见一二。李煜对佛教的推崇,各大史书都有记载。

“后主天资纯孝……然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这是陆游在《南唐书》中所记载的。

为了支持佛教事业,李煜不仅在金陵城内外广修寺庙,更是请了高僧在寺庙中设法会、斋会。

李煜如此信佛、奉佛,应该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他强烈地感受到生命中无法避免的“人生愁恨”。所以便会自然而然地寻找另一种超脱。

古来圣贤皆寂寞,每个词人都是寂寞的,也许是知道自己必然寂寞,因此,心中仅存的那些忧患和不满也有了一些慰藉的理由。但是,李煜,与其他人不同,也许是由于他的切身经历,更是由于他本身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在他的词作中,要么全身心地体会生活的惬意,要么在苦难中彻底地醒悟人生。如此大起大落的态度,我们真的是猜不透。

李煜就是这样,总是能够用一种真诚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对灵魂做出深刻反省。他不屑与那些遮遮掩掩的人为伍,而是毫不保留地把自责、悔恨和无奈的心声袒露给世人。

想到这里,心中不免会感叹,除了李煜,还有哪一个人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呢?叫我不喜欢他,都找不到合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