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亲近大海
73195100000013

第13章 四十年后的相聚

说实话,我们这次的老同学聚会搞得相当成功,现在回想起来还很激动。

说起这次聚会,还缘起于今年4月间和老同学熊细德的一次见面。

那次,熊细德偕同夫人去香港澳门旅游,路过深圳时,他打了我的电话。在第二天,我在一家酒店的包房里宴请了他和夫人。为了热闹些,我还拉上了几位能唱歌的朋友前去作陪。在酒席上,我们喝了不少酒,唱了不少歌。

酒过三巡之后,我和他聊起了班上的一些老同学,其中不少人已经有40年没见过面了。说着说着,我忽然萌发了一个想法:建议组织一次老同学40年后的聚会。他很赞同我的意见,当场拍胸脯表示一定尽力促成这件事情。

我很郑重地告诉他,到时候我一定会回南昌,时间就定在6月下旬。

在此后一段日子里,我先后和郑红武、熊细德和诸宝根三位同学通电话,最后,总算把聚会的事情确定了下来。时间就定在了6月25日上午10点。

据郑红武和熊细德告诉我,他们费尽了心机和周折,总算联络上了三十几个人。据说,同学们接到电话后都很激动。看来,这是我们班老同学分别40年之后人数最多的一次聚会。听郑红武说,为了这次聚会,班主任刘老师连自己最重要的一次出差都放弃了。另外刘老师还建议把当年教我们语文的薛老师请到聚会现场。我想,聚会能搞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是太圆满了!

事情定下来之后,我提前做好了一块2米6寸长的喷绘条幅。条幅的色彩是红底黄字,象征着喜庆。上面的主题词是:南昌十中68届初三(1)班老同学“40年后的相聚”。

从6月20日起,连续几个晚上,我都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有几次,我都是半夜爬起来,坐在电脑前写下了一篇散文和一首小诗。我决定把它们复印几十份,到时给每个同学送上一份,就当做是我送给老同学们的见面礼。

6月24日,我从深圳飞到了故乡,并于下午赶到了南昌城。

当天晚上,由老同学陈新国做东,请我和郑红武、熊细德、诸宝根、鄢小华五个同学吃晚饭,并就第二天聚会活动的细节进行商议。

当晚,我在陈新国家住了一宿。第二天上午9点半钟,我们俩抬着一个装满书的大纸箱(我送给全班同学的书),提前到达了聚会现场——南昌“独一处”酒楼。

这家酒楼最大的包间只能放两张桌子。按照原来的安排,三十几个人要安排在两个包间。这个建议遭到了我激烈的反对。我想,再怎么挤,也不能分开。于是,我和陈新国临时决定把聚会安排在一间大包房里进行。地点定好之后,我们立刻挂好条幅,就等老同学光临了。

几分钟之后,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是龙舜,紧接着,诸宝根和芦其珍也到了。过了不久,班主任刘老师和薛老师也来了。

我眼前的刘老师,还是那么年轻,那么精神矍铄,一点都没变。而眼前的薛老师,我已经40年不见,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一问才知道,她已经是82岁高龄的老人了。看到薛老师身体还依然这么健康,神智依然这么清醒,我心里真的很激动!

两位老师见到我们,也非常的激动,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甚至还能清楚地说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前来参加聚会的同学一个接一个来了。李菱花是和郑红武、赵小兰一道来的。在当年,李菱花是我们班上女同学里年龄最大的。我一眼就把她认出来了。没想到她居然还这么年轻,这么充满活力。

从男男女女相互拥抱的举动和闪着泪光的眼睛里,我看出了同学们在分别几十年之后蓦然相逢时,那种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我感觉同学当中在外貌上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远在奉新县的李道兴,他的头发居然全白了,而且是出奇的单瘦。可以想象,在这几十年里,他一定经历了太多人生的风雨和磨难。如今,我们这个班就他和徐小英两个人还留在当年下放的奉新县生活。徐小英是我们当年的班长,如今,她除了外貌上的变化,当年的那股子精气神还是一点儿没变。

最让我忘不了的是那位已经三十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文淑贞。我是在外面的楼梯口看见她的。当时的她,是在徐小英同学的搀扶下,从楼梯口一步步上来的。没想到她远远地就认出了我,还用手指了我一下。透过她一瞬间那闪烁的眼神,我看出了她心中的激动和喜悦。目睹她如今的身体状况,我心中陡然间有了几分沉重。

所有到场的老同学都一一在条幅上签了名,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聚会活动正式开始了。陈新国担任了我们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这位老同学到底是在企业干了多年的党务工作,他的组织能力和口才绝对是一流的。他一开场就把气氛给调动起来了。

按照事先的安排,先请出两位老师讲话,全体同学给两位恩师三鞠躬,给老师赠送礼品。

接着就由诸宝根代表全班同学讲话。想当年,诸宝根在我们班上个头是最高的,他是我们班男同学公认的主心骨,也是我们同学当中混得最为风光的一个。今天由他代表全班同学发表聚会感言,绝对是众望所归。

当他讲完之后,陈新国又把我给推出来了。我在讲话之前,先作了一个声明:我说我去南方漂泊已经15年了,我是以故乡游子的身份来发表聚会感言的。我的感言表达了两个意思:一、老同学之间的情感是一种最特殊的情感,除了我们家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老同学就是最亲的人。二、在这几十年里,在所有老同学当中,有的人也许一路坎坷,有的人也许有过辉煌,但在今日,我们同学之间不应该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分,我们要十分珍惜中学三年的同窗之情。

发表完我的感言,按照主持人的提议,我又即兴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小诗,诗的标题是《相聚二□□八》。诗的全文如下:

那一年冬天

我们的心中虽说没有悲凉

离别的场景却有几分悲壮

虽说那一刻

我们心里装满了美好向往

可我们眼中仍有几丝迷茫

从那一刻起

我们踏上了一条未知的路

就要扑腾我们柔嫩的翅膀

就在那一天

一群雏鹰从省城飞向远方

我们抛下的是可爱的故乡

无数个夜晚

我们在土屋里把油灯点亮

静静地把校园生活来回想

在母校三载

我们有过一年的书声琅琅

也有过两年多荒唐的时光

当年的我们

谁不是意气风发激情飞扬

校园里哪天不是歌声荡漾

四十年时光

我们劳燕分飞,天各一方

漫长的思念之苦有谁知晓

四十年过去

我们今天和老师欢聚一堂

故乡游子怎能不心海激荡

我深深知道

我们经历了太多雨雪风霜

我们都曾为理想奋力飞翔

今天的你我

皱纹已经爬上我们的脸庞

我们的两鬓已经染上白霜

我多么想说

为我们今天的相逢而喜悦

不要为岁月的无情而感伤

我多么想说

我们不去感叹命运的坎坷

更不必去夸耀昔日的辉煌

因为这一切

都已经化为了过眼的云烟

只要今天能开心快乐就好

夕阳无限好

今天的我们个个儿孙满堂

今天的我们个个神清气爽

莫道近黄昏

我们仍将青春的影子寻觅

我们的歌声依然这么嘹亮

亲爱的同学

让我们畅饮醇美的家乡酒

把这相聚的日子铭记心上

在朗诵这首小诗的时候,我的鼻腔有点发酸。我觉得我是动了感情的。要知道,这首小诗是我半夜里爬起来写的,它完全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作品。

我们的这次聚会一共到了29位同学,超过了全班总人数的一半。在29位同学当中,只有我和程吉生是从外地赶来。我远在深圳,他远在湖南。

这天,我们喝的是家乡的四特酒,是我提议的。酒是诸宝根带来的。这天,桌上的菜很丰盛,是芦其珍和诸宝根点的菜。让我们感动的是,这两桌酒席的全部费用,都是芦其珍同学一个人主动承担下来的。我敬佩她的慷慨和大气。当然,我这位发起人也资助了一半的活动费用。

在开怀畅饮的过程中,我提议并带领全班同学唱了一首歌,这是我们读小学时唱的一首儿歌,歌名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真没想到,大家非常配合,每个人都唱得很有激情,而且每句歌词都记得很牢。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我们的歌声很嘹亮,我们似乎都找回了少年时代的感觉。

吃完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合影留念。按照常规,自然是先照大集体,再照小集体,最后才是自由组合照。

为了记录下这次聚会活动的全过程,我特地把在南昌工作的二弟叫来了,让他担任我们的摄像和拍照。二弟是我们十中校友,只是比我们晚几届,刘老师曾经是他的物理老师。

在酒席间,我特意去女同学那桌敬了一次酒。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我说了一些当年发生在班里的奇闻趣事,还大胆袒露了埋藏在自己心底40年的一个小秘密,说我当年曾经暗恋过班上的谁谁谁,逗得女同学全开怀大笑。

吃完饭,照完相,我们又接着去附近的一家歌厅唱歌。这是我们最后一个节目。这家歌厅是刘老师的一个学生开的,事先已经说好,只收300元场地费。

在歌厅里,我们玩得很尽兴,想唱歌的唱歌,愿跳舞的跳舞。特别让人开眼的是熊细德同学的独舞。在我们的千呼万唤中,他上场给我们跳了一段《在北京的金山上》。这位老弟真是风采不减当年,他的独舞,算是把全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陈新国这位出色的主持人,表现得异常活跃,他充分施展自己的口才,把场上的气氛煽动得很活跃。他拿着话筒,挨个让每个人发表聚会感言。最后,他把话筒递到了我的手里。我激动地说:“我就不讲什么了,我给大家唱一首毛阿敏的《思念》吧!”

我感觉,唱这首歌更能表达我对老同学的思念之情。于是,我带着深情演唱了这首歌。看来我唱得还不错,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只不过这掌声是鄙人请求来的。

坦率说,这次见到的28位同学,绝大部分人的精神状态都还不错。从他们的神情和言谈举止中,不仅能看到他们当年的影子和性格特征,更能感受到他们今天所拥有的幸福和快乐。当然,也不否认其中有极个别同学,其精神世界的变化让我感到陌生、感到失落。

生命是对岁月的回眸,人生是与岁月的较量。无情的岁月,无声地陪伴我们走过了几十个秋冬和春夏。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也许难免会嗟叹岁月的无情和命运的多舛,然而,当我们去细细揣摩生命真谛的时候,一定会翻然顿悟: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拥有过一段平凡生命历经苦痛与岁月抗衡而编织的辉煌。

人生短暂,瞬间即过。如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拥有健康的生命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看到这几十位依然健在的老同学,我再一次地感慨万千!

40年一次的相聚,把它看成是一次真诚的相聚也罢,看成是完成某种特定的程序也罢,它都是有意义的,它应该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里。

在这篇文字里,我要记下光临这次聚会的29位老同学,他们分别是:

郑红武、李菱花、文淑贞、徐小英、万春花、赵小兰、芦其珍、江美珍、刘玉华、周荷香、陈爱香、严咏兰、万桂香、黄玉琴、黄玲惠、肖雪英、龚根兰、诸宝根、鄢小华、熊细德、陈新国、邓毅辉、温人灿、吴方淮、程吉生、丁伟华、李道兴、龙舜、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