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谢梦想
73195000000006

第6章 在国际夏令营读深圳孩子

文艺通讯

1998年12月18日,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应国际儿童夏令营组织者的邀请,深圳市石岩公学四位同学在该校李建华老师的带领下,作为中国代表队,从香港乘坐国泰航班,抵达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城市墨尔本,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国际儿童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大本营设在市郊的一所大学里,六十余名小天使分别来自美国、德国、阿根廷、日本等12个国家。这些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俗的孩子将在这里组成一个国际小部落,共同度过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生活。

夏令营的组织者对孩子们的活动和生活作了精心的构思,他们要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

在安排孩子们住宿的时候,组织者规定,各国的小朋友无一例外地要遵守一条纪律:那就是每个人绝对不可以和自己国家的同学或老师同睡一个房间。于是,六十几名孩子全被交叉分开。起初,中国小朋友还真不乐意呢。

吃饭时,全体小天使同样无一例外地要吃统一安排的食品,不允许有特殊的照顾。

本次夏令营活动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游戏的形式却是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信赖

在温暖的阳光下,孩子们打乱国籍,按高矮次序,几个人一排,分成若干组,整整齐齐地站在一块草地上。在他们前方十几米开外,有几棵大树。每棵大树旁分别站着一位领队老师。他们是发令员。游戏开始时,几位老师用黑布把站在第一排的几个孩子的眼睛蒙住,当发令员吹一声口哨后,被蒙住眼睛的人必须不顾一切地朝自己前方的大树冲去。发令员不让停,你决不可以停止不跑。

比赛的结果,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事实:美国、德国、日本、阿根廷等国的孩子在冲出起跑线后,个个像拼命三郎,不顾一切向前冲。而中国的小同学却没等到发令员吹停止的口哨,就一个个在中途停住了。他们都害怕自己会一头撞在前方的大树上。这个名为“信赖”的游戏就是检测孩子们对人的信任和勇敢无畏的程度。相比之下,中国的小天使明显不及西方国家的孩子。毫无疑问,这次检测,他们没能及格。

竞选“总统”

在一个环形的大音乐厅里,各国的小天使按国籍各自坐在一角,开始了紧张而激烈的“总统”竞选。

首先是竞选演说,由各国代表队推选一名竞选人上台演说。要求全部用英语。这是一种即兴式的演讲,不能带稿子。倘若没有广博的知识、清醒的头脑、严密的思维和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是绝不能上台亮相的。

好些个西方国家的代表队纷纷登台参加角逐,音乐大厅里掌声不断。而中国的小朋友虽然也跃跃欲试,但全体队员中无一人能用英语演说,故只能眼巴巴地坐在那里看着别人上台大展风采。

竞选演说结束后,即开始选举。通过发放选票、投票、唱票,最后产生了“总统”。接着“总统”上台发表就职演说。整个过程,孩子们认真、投入,显得十分逼真,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个游戏活动的下半部分就是“联合国会议”。在模拟的“联合国会议”上,由各国代表提交建议书,即对这次夏令营活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可以尽情地提出来。并规定,各国领队老师不能干预。中国代表队当然也用英语写出了几条建议,交给了主持大会的“总统先生”。

当各国代表的提案交齐后,由“总统”一条条宣读。并让各国代表进行讨论。最后,给每个代表队发两个牌:一块写着“同意”,一块写着“不同意”。随即进行全体表决。凡已通过的提案再交各国领队集体讨论。原则上,已通过的提案应尽量予以采纳。

竞选“总统”的游戏,让人体会到组织者们用心的良苦。

检验协作精神

在一个偌大的西餐厅里,全体小天使打乱国籍,几个人一张台,正准备用餐。谁想,在这时,几位工作人员拿来了几十根绳子。他们不由分说把孩子们的手两只两只地绑在了一起,使每张台的八个人连成了一个圈,成了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并且不向孩子们作任何解释就宣布用餐开始。一瞬间,孩子们面面相觑,发出一个共同的疑问:这顿饭怎么个吃法?为什么要这样?要知道,这个时刻,每张餐台上并没有现成盛好的食物,而得靠孩子们一组一组地离开餐台自己去取餐具,盛食物。有些聪明的孩子马上明白了什么。在他们的带动下,孩子们开始叽叽咕咕地交头接耳起来。很快,餐厅里出现了异常热闹而令人捧腹的场面。每张台的孩子们各自用自己想出来的绝招儿,集体离开餐台,并且巧妙地取到了餐具,盛到了食物,又齐心协力地回到自己的餐台就座。可吃起来的时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有的习惯用右手,有的习惯用左手,有的则是左右手并用,结果往往弄得谁也吃不成。餐厅里爆发出阵阵笑声。有的孩子想出的办法是先让旁边的人吃完自己再吃。而有一位德国小朋友则对身旁的中国孩子说:“右手是你的,左手是我的,好吗?”中国小朋友马上明白了,连喊“OK”,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同时用餐了。

这种奇特的用餐方式真是精彩至极!这种游戏设计,其目的就是迫使孩子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学会生存,是一种群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协调意识的检验。相比之下,有些国家(包括中国)的孩子,就显得反应迟钝,甚至束手无策。

在一个来月里,类似的游戏举不胜举,还比如:组织者们让孩子自己进“银行”学会怎样存款、取款和贷款;让孩子们进“酒吧”、进“舞厅”、进“按摩院”学会适应娱乐场所的生活;更有趣的是让孩子们男女结伴扮成“新婚夫妇”举行“婚礼”,入“洞房”,以及学会怎样办理“离婚”手续等。总之,着意让孩子们去体验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并从中学习到各种社会经验。

中国小朋友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这次国际夏令营活动中,我第一次领略了世界民族风情,第一次体会到东西方教育的不同风格,我学到了很多在国内学不到的东西。在这里,我看到了西方国家儿童那种勇敢坚韧、勤劳节俭的可贵品质。他们对人热情、友爱,懂得文明礼貌,更懂得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我多么渴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和他们在一起啊!”

作为中国代表队领队的李建华老师,很感慨地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夏令营的全部孩子去大海游泳,其他国家的领队老师把孩子们带到海边后,就不再管他们了,任由他们尽情去玩。而李建华老师把几个中国孩子带去后,总也放心不下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于是下海前,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再三地“约法三章”。这倒好,反而弄得几个孩子迟迟不敢下海。事后想起来,这种担心既多余又不多余。试想,如果平时给孩子们多一点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的教育,能用得着对孩子们下海游泳提心吊胆吗?

让幻想与现实碰撞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六十余名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组,在一块草地上静静等待着一个游戏活动的开始。这时,每个小组走来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工作人员,他们分别对各小组的小朋友说:“孩子们,现在,我就要带你去一个最美丽最好玩的地方,但你们只能一个一个跟随我去,而且去的人一定要蒙上眼睛,谁先去呀?”

话音未落,小朋友们立刻嚷了起来,纷纷举起了小手,谁都渴望第一个去。

首先被选中的那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走出了人群,被蒙上眼睛,满怀着美丽的憧憬,跟着工作人员去了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就再也不见回来了。

就这样,用同样的方式,草地上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被蒙上眼睛给领走了,而且都不再回来了。

到游戏结束后,中国代表队的领队李建华老师才弄清了“谜底”,刹那间,她是又惊又喜又心疼。

原来,那一个个孩子被工作人员带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后,工作人员牵着被蒙住双眼的孩子走近两只盛满水的大脸盆,并让孩子把两只脚分别踏进两只水盆里。谁知这两只水盆分别装着冰凉的冷水和滚烫的热水。当孩子们把脚伸进去的一瞬间,吓得哇哇乱叫!而这时,工作人员也不解释什么,马上牵着孩子又走,走到一个地方,又突然操起粗大的水管龙头,对着孩子一阵猛浇,变成落汤鸡似的孩子更是吓得哇哇乱叫。完事后,工作人员才把孩子牵回宿舍,让他们冲凉换衣服,并让人看着再不许出来。接着又去牵第二个孩子,又如此残酷地折磨一番。

据李建华老师说,这种近似“残酷”的游戏,是一种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测试。试想,当一个孩子怀着美好的希冀跟着工作人员向一个他心中的“神秘之地”走去时,迎接他的竟是一个个如此意想不到的“残酷打击”,在孩子的心灵上将会留下怎样的启迪呢?也许这种游戏是在告诉善良的孩子们:幻想和现实往往是不相一致的,既要有美丽的幻想,更要有随时迎接残酷现实的心理准备。

可无论怎么说,这样的游戏活动倘若能在我们中国诞生,那真是“石破天惊”了!

在当地居民家过周末

一个愉快的周末又到了。按照夏令营组织者的安排,六十余名小朋友要全部分散到当地居民家生活两天。也就是说,在这两天中,孩子们吃喝拉撒睡一切都在当地居民家里,目的是让孩子们适应陌生的环境,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同时,让孩子们目睹外国家长的育儿术。

按照规定:每家分配两个孩子,而且两个孩子不能是同一个国家的。

中国四位小朋友尽管不乐意分开,但也要遵守这一严格的规定。于是,中国的四个小朋友分别被分到了四户人家住。

当地的主人们十分热情好客,他们把分到自己家的小天使当做最珍贵的小嘉宾,给予了最好的照顾。他们知道中国的孩子吃不惯西餐,便使尽浑身解数精心为中国孩子做中国饭菜。可中国的孩子事后悄悄地告诉李老师:外国人做的中国饭菜味道真不地道,难吃极了。尽管这样,孩子们还是十分高兴,他们十分感激主人们的盛情款待。

到了晚上,孩子们同主人家的孩子同住一屋,但却是分床而睡。

到了第二天,主人们开着自家的小车,带着小客人上街吃饭,去海边,去野外的农场游玩。每到一处,主人们都不会忘记给小客人买上一点小礼物。如T恤衫啦,绣上小客人名字的小礼帽啦,还有其他小工艺品什么的,让小客人开心至极,流连忘返,可谓乐不思蜀。

在当地居民家里,中国小朋友和主人家的孩子相处得十分融洽。虽然言语不通,但孩子们常常借助手势和图画彼此交流思想。有的主人家想得很周到,当中国孩子一到家后,就开始用英文记下孩子们的一切活动,到最后孩子们离开时,会把这些孩子的生活记录交给中国的领队老师。

这一天,发生了一个很感人的小故事。中国的姚家烨小朋友离开主人家返回营地后,忽然发现自己上街买的几件小东西遗忘在当地主人家里。主人家离营地有近百公里,他不可能再返回去拿了。谁知道,就在第二天早上,那家主人特地开车来到了营地,把姚家烨同学遗忘的几件东西送来了,这令中国小朋友和领队老师感动不已。

就在孩子们即将离开澳大利亚的时刻,那些当地居民家的主人们一个个从很远的地方驱车来到营地,又一次给在他们家住过的孩子送来了各种小礼物,表达了他们对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心情。

据李建华老师说,中国的四位小朋友谁也不愿回国。分别之际,一个个哭得像个小泪人。一个来月的国外夏令营生活,将给他们留下终生美好的回忆,也将是他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澳大利亚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国家,但那里的人们有一个可贵的共识:那就是“再富也要穷孩子”,一切教育要为孩子们在将来闯天下着想。相比之下,我们特区众多的家长却恰恰相反,他们对孩子百般呵护宠爱。由此,诞生出了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种教育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