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7315000000003

第3章 影视与戏剧(1)

不管怎么说,学习表演艺术的人在你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戏剧,什么是电影,什么是电视。这三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都与表演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知道它们都从哪里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认识它们各自独立存在的道理,然后再揣摩表演时该如何面对它们,对将来从事三者的表演都将大有益处。

单纯就表演艺术来说,适应三者(戏剧、电影、电视)所需的表演绝不是问题,但必须是在正确认识三者不同表现式样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它们实行不同的掌控,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赋予及调整它们各自所需的表演分寸。要想从思考中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就必须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你要先知道它们的历史及不同的表现方式的原因。

第一节 戏剧、电影、电视的发展简史

我们知道,表演艺术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历史的长河赋予了它最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赋予了它更多的种类。在各种繁衍的、演化的、派生的、引进的等名目繁多的表演种类中,戏剧、电影、电视是我们首先要加以认识的,因为这几种艺术的诞生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和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有直接关系。研究这三种艺术类型的着重点并不是研究它们的“史学”,而是它们所涉及的表演艺术中的“影视表演”,也就是我们所命名的“镜头前的表演”。因此,有必要在研究“镜头前表演”之前,将这三种艺术类型作一个简单的叙述。搞清楚,它们都是以什么形式及什么时间传入我国的,对它们的不同发展史及传入我国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作一个基本的了解。史学界和评论界在涉及这几方面的问题上没有太大的原则性分歧和争议。

在叙述“影视镜前表演”之前,还需要让学生知道两个问题:(一)“戏剧与影视有什么异同”;(二)“影视表演与舞台表演有哪些异同”。尽管这两个“不同”并不是我们所要重点讲述的,但首先把它们作一个区分还是十分必要的。

明确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样式,这对表演不仅仅是重要,更是讲述“镜头前的表演”这门课程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说到戏剧与影视,人们首先会对它们产生很多美妙的联想,无论是舞台的还是银屏幕的,都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认识它们时,我们只能粗略地分辨舞台的是戏剧,银屏(幕)的是影视。至于它们是怎样诞生的,又是如何发展过来的,却常常容易被我们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想知道它们的必要,这对普通人无可非议,但对学表演专业的人来说就不应该了。

当演员把表演作为职业而愿为之终生努力时却发现,上述问题不但不能忽略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但要知道它,还必须对此加以研究和对比,如此我们的表演艺术在对三者不同的表演掌控中才能得到正确的运用。

以下将粗略地介绍一下戏剧、电影和电视各自不同的发展简史。说粗略,是指我们不去专门研究它们的详细发展过程,只是让大家知道简单的概况,这有助于帮大家回忆起它们各自的身份和来历。严格说,还是应该要求同学们细读它们各自的详细发展史,作为一名学习表演的大学生,你至少应该知道这些,这对你将来的艺术实践会大有好处。

一、戏剧

关于中国戏剧起源的问题历来说法不一:一种是来自古人劳动和丰收后即兴的歌舞表演;一种是来自古人祭祀性的仪式,在时间上无法确定。无论是欧洲戏剧的起源还是中国戏剧的起源都与祭祀性的宗教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学界比较一致认同。说到“祭祀”这一名词,其本身源于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活动,也可以说是宗教活动的一种形式。至今我们仍能从少数民族宗教活动中看到那种祭祀仪式,人们祭祀天、地、日、月,喜庆丰收;祭祀鬼神、先祖,等等。在祭祀中产生的戏剧行为是人类最自然不过的一种娱心、娱体的活动,应该说带有极大的自娱性。这种自娱的形态包含了从简单到繁杂的肢体手舞足蹈过程,也包含了因舞蹈的兴奋而发出的不同声音、节奏等,也许那就是最早的戏剧。不规范的自娱表现中包含了戏剧、舞蹈、音乐等最初的雏形,戏剧的因素及丰富的表现形态在祭祀中得以形成及发展。

如果单就话剧这一名词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戏剧传统,而欧洲则从古希腊悲剧开始延续了数百年。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从19世纪初传入到中国,后经著名剧作家洪深提议改名为“话剧”后才有了“话剧”这个名称。对于“话剧”的传入也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为西方舶来品,一种说法为“引进是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这两种说法的不同就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果说“主动”是有目的地引进,那么“被动”则是不情愿或者说无奈。但不管怎么说,话剧是从西方引进的无可争议。据资料记载,最早接触西方戏剧的中国人是那些留洋海外的外交官、学生等。但国内的人真正看到戏剧是随着口岸的开放,大批西方传教士和侨民来到中国,他们在上海休闲时演出的一些西方戏剧,主要是以自娱为主。到了1866年,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剧院建成后定期演出话剧。也就是在这时,少部分中国人才有机会在本土接触到了西方戏剧。1899年,上海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戏剧。大约从这时起中国出现了话剧萌芽,但仍然是改良了的戏曲,表演中的一些动作仍然是戏曲式的,甚至语言及道白上也时时会出现戏曲的味道,虽然借鉴了一点西方戏剧的东西(包括场面调度及人物动作),但本质上还不是话剧。直到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演出的《黑奴吁天录》,成为中国话剧开端的标志。从“春柳社”到文明戏(所谓文明戏就是不中不西,在艺术上既不像西方戏剧又多有戏曲的表演,没有自家的东西,作为一种过渡很快便消失了),直到1914年南开新剧团成立,同名的演出活动传达了时代变革的先声,且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者。

纵观中国话剧的由来及发展,有关专家及学者的论述几乎成为定式,其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新剧时期;(2)爱美剧时期;(3)左翼戏剧时期;(4)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5)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二、电影

不管世界电影的起源还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始作俑者都与开照相馆的人有直接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两者虽然远隔万里且时间上相隔十年之久,但各自都在照相馆里完成第一部影片这是事实。

一百多年前的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公映了由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的电影生活短片———《工厂下班》、《火车进站》等(均由电影胶片拍摄的),后来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真正的世界电影诞生日。准确地说,这部影片只是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对生活场景的一次记录,还无从谈到“表演”或者说“表演意识”,当然更谈不到艺术。

但仅仅如此简单拍摄的生活记录影片已足够让观众震惊,他们不相信那些熟悉的生活场景是怎么被搬到那个小小的机器里面去的,而且放映出来的场景、物件似乎相识又不相识,那些实物是怎么变到银幕上去的呢?尤其是卢米埃尔兄弟在给观众放映巨大火车进站的画面时,观众惊呆了!他们怀疑、兴奋甚至恐慌,几乎到了疯狂地步,这也许就是电影诞生对观众所产生的魔力,并由此奠定了它百多年来迅速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正是由于卢米埃尔兄弟真实捕捉和记录了大量民众所熟悉的场景(极其浓烈的纪实风格显现)才得以使观众对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玩意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也奠定了电影这门艺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电影的诞生日)起大约不到半年多的时间电影便传到了中国,但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对它没有更深的认识,仅有的认识也只是极少数人在仅有的地方———上海看到了由法国人放映的几部小片子,虽有惊奇,但仅当一种“玩意儿”而已,故按中国人的理解把它叫做“影戏”。

直至十年后的1905年才有了中国电影的诞生。那一年的夏天,北京前门的“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也是当时老北京的实业家任庆泰(原籍山东,生于辽宁法库。1892年在京创办丰泰照相馆。1905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并在大观楼首映。),在自家照相馆的摄影棚(大玻璃房子内)主持拍摄了中国第一部京剧戏曲纪录影片《定军山》。此片是由京剧名家谭鑫培主演的同名京剧(此剧目是谭派代表作品),应该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

此后,直到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等人拍了一部戏剧情节简单的短片《难夫难妻》,才是中国故事片的真正开始,但也很不正规。进入20年代才有了较长的片子如:《阎瑞生》、《海誓》。后来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加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取得了成功,于是有了评论家所说的“影戏”风格的形成。纵观这个时期的电影制作及剧情叙事,多以戏剧为本,以电影技术为手段,所以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口味。

三、电视

诞生最晚且影响力最大的当属电视。它的诞生与发展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早在19世纪很多科学家就在探讨将图像转变为电子信号的方法,对于最初的发明者尽管有着不同的说法,但1926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采用电视扫描盘完成了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这是不可怀疑和更改的。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举行了一场盛大歌舞晚会的电视(转播)正式播出,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定为世界电视诞生日。我国电视业的起步是在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在这一天开始试验性播出,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电视经历了无线传输、有线传输、卫星转播等几个重要阶段,到今天电视已普及,成了传媒之首。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至今,我国电视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电视作为大众媒体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节 影视与戏剧的异同

影视和戏剧,作为两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由于传播媒介不同,它们的表现方式也完全不同。

一、戏剧的特点及表现方式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剧本、导演、演员、美术、音效、服装、化装等要素缺一不可,而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观众。戏剧是通过在舞台上与观众交流而传播给观众的,也就是用舞台来表现内容,用对话来表现剧情冲突。因此,戏剧属于文学范畴。

戏剧的空间是假定性的,是受“四堵墙”(“四堵墙”是一个戏剧概念,指的是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假设舞台的前沿有一堵无形的墙将演员和观众隔开,演员应在自己信念感的支撑下,不受观众的任何影响而建立一堵无形的墙)限制的,其时间、地点、情节也必须在严格的“三一律”(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古典戏剧的艺术法则,它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的假定性中完成,演员的动作及表演也主要是在犹如画框包裹的舞台空间中完成的。一般来说,戏剧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舞台性。表演及一切为演出服务的技术都要以舞台为中心,以突出舞台、利于观众欣赏为前提。(2)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舞台行动,也可以说是以演员活生生的身体、声音、对话、动作等让观众产生直接的视觉及听觉冲击。(3)对话性。与其他艺术种类所不同的是,戏剧必须通过从头到尾的对话去展现剧情,通过对话推进剧情的发展矛盾冲突及人物关系的演变。其中无论是人物间的对话,还是演员独自面对观众的对话,都必须在特定的时空中完成。(4)互动性。戏剧是在与观众交流互动中推进剧情的高潮。

二、影视的特性及表现方式

夏衍同志在论述电影的特性时是这样说的,“电影是兼有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特性的视听艺术,是兼有时间艺术、空间艺术特性的时空艺术,是善于用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在运动中表现事物运动的艺术,是需借助于必要的放映设施,以群体性、‘一次过’的方式进行观赏的艺术……”

影视的特性又决定了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影视是通过机器记录(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间接地传给观众的,是用画面来叙事和表现内容的,通过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影视画面镜头语言的处理及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独特视觉表现形式。

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影视的“视听语言”艺术特性。影视不受时空的限制,其运动与调度(包括镜头调度与场面调度)而形成的画面可以随心所欲地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剧情需要、叙事需要,古往今来、高山大海、宇宙空间,等等,都可以利用各种创作与造型手段瞬间展现在影视画面上。

这种神奇的转换来自影视独特的“蒙太奇”处理,来自影视镜头语言与镜头调度的表现特性及处理。所以影视的叙事结构及交错的叙事表现(比如平行蒙太奇)可以打破时间的先后次序及画面空间的视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