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先生曾举过一个“孔子上任七日杀少正卯”的例子,来揭露后汉儒生的虚伪,他们把残酷的法家思想强行嫁接到儒家头上,把孔子也改头换面,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模样。这种证据其实还很多,从《后汉书》中记载的那些儒生士大夫文章来看,确实以前的很多历史已经失去了真相,比如焚书坑儒,在党锢之祸的首领李膺的奏疏中,已经坐实在秦始皇头上,近来很多学者都已经证明坑儒一说并不真实,乃是层层积累的历史。孔融的奏疏中也曾提到过赵高,说他是个阉人,败坏朝政。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睡虎地秦简考证,赵高并不是阉人。那么,后汉知识分子普遍认定赵高是个阉人,显然和当时的历史状况密切相关。说起来,赵高所处的时代距离后汉不过三四百年,那时的社会变化不大,按理说赵高是不是阉人这种简单的史实不该搞错。但是当时一直把持朝政的宦官都未对此进行过反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话语权在儒生这边,在后汉的政治斗争中,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宦官掌握着国家机器,但舆论权从来不在他们手里。或者说,他们只掌握了枪杆子,却没掌握笔杆子。这也就预示了他们最后不可避免的覆亡命运。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党锢之祸和后汉灭亡的基本历史,从而看清像孔融这样的知识分子,在后汉的灭亡中所起的作用。或者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后汉的朝廷,完全毁于这伙儒家知识分子手中。而现在的史书,基本上都把同情的天平偏向党人,对宦官们却不惮以最恶毒的言辞加以讥讽。说实话,这是不公平的。
读过《后汉书·宦者列传》的人就知道,后汉的宦官不但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坏,而且其中不乏贤人。比如郑众“一心王室,不树豪党”;蔡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良贺“清俭退后”,死后让皇帝都思念他的忠厚;曹腾“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吕强“清忠奉公”,面对封侯的赏赐“辞让恳切”,说起来,这些优秀品质,就算那些读儒书最多,号称最忠心的儒生们,也顶多不过如此,为什么动不动就要皇帝把阉人一网打尽呢?
说到底还是为了争权。
后汉的儒家知识分子,并非孔子那时温柔敦厚的原始儒家,而是法家化的儒家,充满了戾气,相当于原教旨儒家。他们说的爱才,有他们的标准,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则杀之。窦武派人逮捕宦官长乐尚书郑飒加以审讯的时候,党锢之祸的首领陈蕃曾经说:“这样的人渣还审个什么劲?马上杀了就得了。”一副真理在握的样子。如果说陈蕃还是因为朴素的“正义感”的话,那个号称四世三公的儒家士大夫首领袁绍,则完全是为了争权,袁绍,实际上是后汉朝廷倾覆的直接罪魁。
当我们回顾一下后汉倾覆的过程,就可以很明显看到这点。
灵帝死后,掌握政权的是大将军何进。按理说,何家是由宦官们推举起来的。但不知怎么回事,何进中了袁绍的毒,一切都依袁绍的话行事。袁绍屡屡劝何进,把宦官全杀了,才能偃服海内的人心,平息黄巾军的叛乱。何进对袁绍的话信之不疑,大概也有因为自己出身屠户之家,想高攀进入知识分子圈的缘故。不过何进的建议都不被妹妹何太后采纳,连他弟弟何苗和外祖母舞阳君也反对他,史书上说何苗和舞阳君收了宦官们很多贿赂,所以为宦官说话。实际上到底怎么样,谁也不清楚。何苗对何进曾苦苦劝诫,说:“我们刚从南阳来的时候,都是穷鬼,如今这么富贵,都是靠宦官们提拔。说是诛灭宦官,就可以海内升平,国家大事,哪有那么容易?还是认真考虑一下,和宦官们和好。”
何苗的话其实很有道理,我们说过,国家危机,确实不应该全部诿过于宦官团体,甚至可以说后汉搞成那个样子,宦官的作用连一半都没有。只不过当时宦官权力大,总领了枢机,让人觉得什么都是宦官造成的。其实这仍旧可以用一个理论来解释:绝对的权力造成绝对的腐败。难道士人当政,就不贪污不腐败?黄巾起义刚兴起的时候,宦官吕强劝灵帝赦免党人,其他宦官在灵帝面前诋毁吕强,说他和党人一起非议朝廷,天天读《霍光传》,兄弟宗族也多为不法。
霍光不是宦官,但他执政的时候,他的宗族子弟哪个又不是欺男霸女?连他的一个监奴冯子都都能权倾都邑,乃至因此成为汉乐府诗《羽林郎》中飞扬跋扈的主人公。
知识分子当政也一样,严嵩不是知识分子?和珅不是知识分子?谁当政又能比宦官好多少?
当太后不许何进蛮干的时候,袁绍又在后面怂恿,劝他召四方郡守率兵入京,以诛戮宦官为名,逼太后就范。这种馊主意何进竟然听从了,最终导致宦官不惜拼死一搏,中常侍张让设谋捕获了何进,面责他说:“天下愦愦,难道都是我们这些人的过错?你们就个个都是好人?况且当初何太后鸩杀王美人,差点被先帝废黜,不是我们苦苦哀求,每个人贡献千万家财讨好先帝,你能有今天吗?现在你竟然想灭我们所有人的宗族,未免太忘恩负义了。你说我们贪墨,公卿以下谁又忠正清廉?”
最后一句话可以说问得很有道理,张让敢于这么问,也可以说是看穿了知识分子官僚的虚伪。也可以说,正是知识分子官吏的傲慢不宽容,才导致了后汉的倾覆,而不是传统上说的宦官专权。
那个袁绍,按说是儒家士大夫的领袖,在何进被杀之后,他是怎么做的呢?率兵进攻皇宫,攻不下就放火焚烧。之后割据冀州,意欲取代汉室称帝。刘表是后汉清流的头面人物,割据荆州,车舆服饰也僭拟天子。哪个又是汉室忠臣?哪个又比宦官高尚?
最后回到孔融身上来,孔融的死亡,是把后汉知识阶层的傲慢发挥到极致,这种文人嘴巴尖刻,治国一无所长。历史也曾给过他机会,他曾经主宰北海一国,最后是弃国而逃;还曾掌控青州一州,最后也弃州而奔。如此不得意,在史书上就留下了妄杀的记录,如果他能有曹操这样的才能,杀起人来,只怕会比曹操更厉害。
所以,比起曹操这种丑话说在前头的法家做派,以孔融为首的儒家知识分子更为可怕,因为他们的杀人,还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的。曹操最后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恐怕连他自己也会觉得好笑,因为这显得太像一个恶作剧。
当然,我不否认在那个时代,儒家大部分言论的正当性,但也许他们自己也会被这种正当性迷惑,乃至失去理智。这是完全可能的。
无论是哪个团体,只要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就会有绝对的腐败。宦官是这样,知识分子是这样,一般的技术官僚也是这样。从比例上来讲,宦官并不比其他的团体危害更大。
所以,后汉儒家的知识分子,不是误国,就是窃国。促使后汉灭亡的最大罪魁不是宦官,而是儒家知识分子。由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一直是儒家知识分子所书写的,所以不一定是历史的真相。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