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7310600000061

第61章 新闻规律要遵守(1)

——兼谈党报评论

■王武录

马克思说过:“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掉。”当然,报刊规律是什么?新闻规律有哪些?目前还没有发现谁用准确的语言予以概括,而且概括到“约定俗成”的境界。但是人们对新闻的特性是不难感知的。我们认为新闻的特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不依赖于报道者的主观愿望而存在的客观事物。1964年10月15日尼·谢·赫鲁晓夫下台,不论新华社、塔斯社、美联社……对赫鲁晓夫是恶是好,各家在报道这一新闻时,总不能否认这么一点——赫鲁晓夫再也不是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了。

第二,新闻反映现实生活迅速及时。“迅速及时”在当代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人们凭借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能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万里之外甚至其他星球上正在发生的事。

第三,新闻公开地为最广泛的服务对象效劳。秘而不宣的东西不能成为新闻,也正因为新闻直接同广大受众见面,所以不论人们的政治地位高低、文化程度深浅,也不论敌、我、友,都可从中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

在这三点中,内容的客观性是新闻的最重要的特性,其他两点都是由此派生的。正因为新闻所报道的是现实生活中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所以报道过程必须迅速及时;正因为客观事物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新闻可公开传布它(除非是新闻政策所不许报道的);正因为谁都不能说它与现实生活无关,所以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闻有着广泛的服务对象。

一、由感知新闻特性到感悟新闻评论规律

1.新闻评论来自社会舆论,又作用于社会舆论

既然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不依赖于报道者的主观愿望而存在的客观事物,那么“新闻评论来自社会舆论,又作用于社会舆论”就应该是包含在新闻评论规律中的一个元素。诚然,新闻评论是社会舆论的集中反映,而且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但它毕竟只能“引导”社会舆论,而不能“凭空制造”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它有时是分散的、零碎的、杂乱的、片面的、不正确的、互相矛盾的意见。唯其如此,才需要新闻评论去引导,把它变成集中的、系统的、有序的、全面的、正确的、辩证统一的意见。“引导”在这里表现为先从社会上来,再回到社会上去,即媒体先对原始形态的社会舆论加以集中、概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形成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等新闻评论,再又借助媒体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手段,把新闻评论扩散到社会上去,形成比原始形态的社会舆论强大得多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有个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问题,即不是照相式、消极地反映社会舆论,而是能动地、积极地引导社会舆论。然而不论媒体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何种程度,都必须讲一个前提——尊重社会舆论。

不论是业界还是学界人士,只要直面现实就不难察觉:自己身边有两个舆论圈,一个是读者口头的舆论圈,一个是报纸的舆论圈。这两个舆论圈的重合度时大时小。大时,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强;小时,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弱。已是闹得满城风雨,成为群众街谈巷议的话题,报纸新闻评论却不予触及,何谈引导社会舆论?

今天,若出于忧患意识来观察国内媒体,就不难察觉:我们的新闻传播,有时有政治高度,但缺事实支撑;有时有结论表述,但缺过程展示;有时有宣传声势,但缺实际效果;有时有典型报道,但缺社会感动;有时有热点引导,但缺及时主动……从媒体的旗帜上找原因,其中之一在于:对新闻评论来自社会舆论,强调不够。

20世纪80年代,评论大家范荣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授课时说:“建国以后,我们党成了执政党,党报新闻评论侧重于宣传和解释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如果说造舆论的话,那就是为推行党的方针、政策,完成党提出的各项任务造舆论。久而久之,在一些同志的观念上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新闻评论不是从群众中来的,而是从中央文件上来的。新闻评论无需反映社会舆论,只需反映领导意图。于是唯物论的反映论被丢掉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被丢掉了。评论工作者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吃透’中央精神,就可以提笔作文。这就产生了许多‘演绎法评论’,从一个概念推论出另一个概念,空空洞洞,言之无物。”

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持党中央机关报评论工作达十年之久的《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的公允看法。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2.新闻评论寓教育读者于服务读者之中

如前所述,新闻的特性之一是公开地为最广泛的服务对象效劳。我国当今媒体的七大职能,都是与服务受众相通的。

其一,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工具;

其二,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渠道;

其三,公众民意的舆论反映;

其四,知识、文化、价值观的大学校;

其五,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资源和工具;

其六,社会监督的哨兵;

其七,老百姓娱乐的场所。

要实现这些职能,媒体须臾不可离开为受众服务。也正因为服务性是媒体与生俱来的特质,新闻评论对读者的教育是建立在为读者服务基础上的。报纸包括我们党的三级党委机关报,是以商品的形式见诸社会的,读者可买可不买。新闻评论包括党报新闻评论,读者可看可不看。你服务得好——紧密结合读者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评论,读者买你的报纸,看你的评论,进而受到教育;你服务得不好——不适应读者需要,不贴近读者,读者不买你的报纸,不看你的评论,你想教育读者也达不到目的,甚至叫读者对你的报纸、你的评论产生反感。当年,为什么一些报纸读者抱怨“我花一块钱买个爹?”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报纸只想教育读者而不设法寓教育于服务之中,结果读者感到他花钱订了报,不仅得不到服务,相反读报如同挨爹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