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7308000000059

第59章 后记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现在将它正式出版,意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和热心读者。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已进入了“深水区”,以经济为始动力的全球化正向全方位拓展,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和管理模式的交流借鉴日益广泛;政治宽容、政治民主为人们探讨各种政治问题提供了自由空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民间舆论场的形成创造了技术基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催生了公民社会的发育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公共舆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政府公共舆论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期。

本书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基本理论、宏观背景、结构功能、现实矛盾及未来发展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比较研究,以期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公共舆论执政能力尽一份绵薄之力。

施拉姆曾把这个领域的研究说成是一个“许多人路过但很少有人驻足的大交叉路口之一”。我至今也不能确定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究竟属于哪一个学科,因为它涉及的学科之多令人难以置信:政治学、法学、舆论学、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由此决定了本书是一项边缘性、交叉性、探索性研究项目。涉及如此多的学科,仅靠我自身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如饥似渴地向各领域的大师们学习了,因此,本书实际上是融汇了各类学科和各位名家大师智慧的集体成果。

在书稿即将付梓之时,心中充满感恩之情。我的导师乔耀章教授对论文的写作和书稿的修改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的谆谆教诲我今生难忘,感谢他为我点亮了学术之灯,他不仅是我的“经师”也是我的“人师”。本书的写作还得到了张铭教授、闵春发教授、靳辉明教授、方世南教授、沈荣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曹沛霖教授、林尚立教授、孙关宏教授的悉心指导,他们的指导和建议已经不同程度地融入书稿之中。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南京大学首席教授周三多先生也对本书的写作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田芝健教授、钱美华老师、韦国岭同志以及博士点的诸位同学给我以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我还要衷心感谢将本书列入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政治学)经费资助的苏州大学学科办的各位领导和同志,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正是你们的关心和厚爱,本书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出版,与读者见面。

敲下最后一个字符,已是午夜。推开窗户,仰望星空,感慨颇多。既有成果完成后的释然,更有闻听中国政府舆论改革“创举”的欣喜。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素材,我无法辍笔。看来,本书的出版也只能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