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解码电视湘军
7306200000039

第39章 新闻和娱乐间的战略徘徊(1)

2000年初,魏文彬在一年一度的工作报告中暴露了他在岔路口的矛盾与彷徨。他一面害怕别人说湖南卫视是个“娱乐台”,湖南台只会“做游戏”和“谈恋爱”,一面却又敏感地意识到一个“娱乐经济时代”的到来,本能地想要伸手抓住这个先机。

17.1《潇湘晨光》:新闻还是娱乐

湖南卫视十年庆典之际,台内人士所编的一本书中写道:1997年,由湖南卫视原创的栏目《快乐大本营》在中国电视界掀起的“快乐旋风”,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就是这样一档全新的电视娱乐节目,不仅唤醒了湖南卫视这头沉睡的狮子,使之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电视星空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也同时把中国电视搅了个天翻地覆。当人们发现,作为喉舌的电视媒体,除了“教化”作用之外,还可以让人体验快乐时,中国电视便开始集体赶赴“娱乐潮”。从此,电视的娱乐功能被彻底释放,且一发不可收拾,广大电视观众也享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电视快乐。

然而对湖南卫视的崛起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快乐大本营》,并没有就此将湖南卫视从“综合频道”的影子中带离出去,“新闻立台”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

1997年的秋天,“快乐旋风”风力渐强,逐渐呈现出席卷全国之势,魏文彬“卫视出省、娱乐先行”的战略取得成功。接下来,他要打造第二辆“好车”,来装载他“新闻出省”的梦想。

魏文彬第二次在老台的演播厅里搭起了竞聘的“擂台”。

两年前,魏文彬在这个演播厅里第一次搭起竞聘台,为筹备中的湖南经视选出了一位台长。朴实无华的欧阳常林在竞聘答辩席上以崭新的电视观念和令人信服的办台思路征服了评委席上的专家和领导,从一百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之后成功创办经视,带领经视高速成长。新生的经视如同一条生猛的鲇鱼,强烈地刺激了老台这条慵懒的“沙丁鱼”,迫使老台不得不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1997年秋天的这一次竞聘,意味着老台开始了节目生产领域的机制改革。这一次的“擂台”上,将要产生湖南卫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这个制片人的使命,是打造一档湖南的《东方时空》,开发湖南卫视的早间节目资源。

关于公开竞聘,魏文彬有一些他自称为“奇奇怪怪”的论调:“一般的事情,怕出意外,怕出格,公开竞聘恰恰相反,怕没有意外,怕不出格。什么样的公开竞聘最有意义?

有‘黑马’冲出来的公开竞聘最有意义,也最有魅力。我们欢迎‘黑马’。‘白马’通常比较打眼,比较容易被发现,‘黑马’比较有隐蔽性、潜伏性。有些‘黑马’还比较骄傲,比较矜持,或者比较胆小,你要是不给他制造点特别的气氛,他还不肯出来呢。所以我说,公开竞聘就是给‘黑马’们冲出来准备的跑道。”

由于魏文彬反复宣扬这样的观点,参加竞聘答辩的评委们几乎都是怀着对于“黑马”的兴致盎然的期待走进演播厅的。

尽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和那样的心理期待,当丁晖站上竞聘答辩席的时候,评委席上的评委们还是多多少少吃了一惊。

丁晖时年25岁,如果竞聘成功,他将不止是湖南卫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还将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栏目负责人。而这个栏目,不是一个普通的栏目。就像1993年《东方时空》作为央视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横空出世,这个栏目也将是湖南卫视机制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它的制片人拥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权,可以自主招聘,自定薪资标准,自主调配摄像机、编辑机、车辆等生产资料,拥有相对独立的广告经营权和二级财务系统。换言之,这个栏目几乎就是一个“台中台”,制片人的权力大过当时的许多部门主任甚至某些台领导。

当然,这个制片人也要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机制改革的试点,台里除了给个“沉睡”的时段,给个政策,什么也不给。他必须要有白手起家的能力,必须同时具备节目创新的能力、团队组织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丁晖不是头一次因为年龄小让人吃惊——他不满20岁就执导了一部16集电视连续剧《范仲淹》,那时与他同龄的同行绝大多数还在学习怎么做场记;他也不是最后一次因为年龄小让人吃惊——他后来成为湖南广电最年轻的“高管”;2007年出任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官至正厅级时,年仅35岁。魏文彬当年43岁当厅长都被视做传奇,而他比他的魏老板还早7年。

评委席上坐着厅、台主要领导和台里几大核心部门的负责人以及若干老干部老专家,认识丁晖的人不多,了解他的人更少。

小小的丁晖带来了一个很大的节目计划。60分钟全程直播,融新闻、服务、时尚、娱乐等资讯为一炉,强调是湖南视角但不能是湖南视野,是湖南制造但不能只是湖南制造。栏目将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编辑记者主持人,从报道队伍、报道题材、报道视野全面寻求突破地域限制。

方向正确,思路开阔,计划周详,表达出色。那些不认识丁晖的评委们感到惊讶的是,乍一露面的丁晖,小个子加上娃娃脸,显得比其他人稚嫩得多,但一开口讲话,声音沉着饱满,洪亮清晰,透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老成与从容。

曾经担任过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湖南电视台党委书记的资深前辈何共淮给丁晖打了最高分,并且发出由衷的赞叹:“后生可畏!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1998年1月30日,大年初三,《潇湘晨光》开播。

开播之初并不顺利。作为享受特殊政策的栏目,首先享受的特殊待遇是“断奶”。丁晖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一下子端起这么大一个盘子,颇有一些人不以为然或者不忿——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抱着这种心态来看待这场改革的人不在少数。就全台当时的整体状况而言,不改革、不“断奶”的栏目也经常在车辆、设备、差旅等方面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更何况明确宣布了要“断奶”的栏目。第一个月,丁晖是靠自己的人缘到处“化缘”支撑下来的。丁晖当时的副手方列很生动地回忆了丁晖的“化缘”情景:“一大早就夹个包来了,刷刷刷翻电话本,一个接一个打电话:某某吗?我丁晖呢,好久不联系了,有空吗?那好,我半小时到。啪,电话一挂,开上他那辆破桑塔纳就跑。过一阵子,回来了,一坐下又开始打电话:某某吗?我丁晖呢……联系上一个,又一阵风就跑。我就佩服他这一点,挨个儿求人,多难哪,换我绝对不灵。”

熬到第二个月的第一天,终于熬来了第一个广告。

“当时真是没米下锅,一筹莫展了,第一个广告来了,45万,樱花婚纱,找上门来冠名,冠我们的《完全新时尚》,这笔钱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们一下就挺过来了。更重要的是,它还给我们的团队打了强心针,表明我们的节目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尽管后来《潇湘晨光》的创收能力达到4000万,但是说起当初的45万元,丁晖依旧兴奋不已。“我还记得当时最难的时候老板跟我说的一句话:改革如果那么容易,那就不会总被人在前面冠以艰辛二字了,你不容易,我也不容易,要坚持。改革常常就是这样,你能看见一个美好的彼岸,但是中间那条河就是渡不过去,很多人在中间就掉下去淹死了,或者半路掉头回来了。我们当时虽然有《东方时空》的成功样板,但‘照虎画猫’也不容易。老板给了政策,但他不可能去钉着那些政策一一落实。而且这种改革实际上是改变生产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好多事情要扯皮,陡然间冒出来这么一个独立小王国,独立小王国又不可能真正独立,跟各个部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剪不断,理还乱。包括我们的节目风格、栏目定位,当时也有很多争议。”

“就这些事,这个时候我跟老板有大量的互动,很近距离、很直接地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很深地感受他的那种大智慧。在推进我们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他是一板拍下来的,特别果决,不容置疑;另外一些时候呢,我们找他反映这样那样的委屈,他是置之不理的,他不跟你多解释,你自己去琢磨,去磨合。有几次我跟他讲难处,讲得声情并茂的,就差声泪俱下了,他听完之后,话锋一转就扯到别的事情上去了,根本不跟你讨论,你就自己回去慢慢琢磨吧。”

《潇湘晨光》开播之初在机制改革上打了一阵乱仗,在内容生产上也打了一阵乱仗。一群充满激情、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凑在一起,稍一碰撞就火花四溅,新点子层出不穷。年轻人又敢于行动,一有想法就付诸实施,勇敢地进行各种尝试,结果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说,节目5天一小改,10天一大改,一个固定播出的栏目,内容与形式迟迟不能定型,电视没有这种搞法的。

魏文彬对这一群活蹦乱跳的年轻人给予了极大的宽容。时任《潇湘晨光》子栏目《完全新时尚》制片人的夏青后来在一本书中写道:“记得当时我们的大老板魏文彬曾不止一次在不同的场合跟我们这些节目制作人员说过:不怕做不到,就怕你们想不到!每次老板的话总是那么直白又深刻,想不佩服都难。”他不怕他们打乱仗,全新的机制、空白的早间时段,他给他们的本来就是一块试验田,可以有一个胡种乱收的阶段。

《潇湘晨光》从一开始就面临两种诱惑,一种是来自《东方时空》的诱惑,1993年开播的《东方时空》当时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早间新闻板块,代表着电视新闻的一种成功模式;另一种诱惑来自湖南本土,以湖南经视的《幸运3721》和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综艺娱乐节目制造了全新的收视亮点。这两种诱惑使得《潇湘晨光》从一开始就在新闻和娱乐之间摇摆。经过半年左右的摸索,《潇湘晨光》开始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新闻和娱乐两手抓,两条腿走路。但这一特色使得它的定位有些模糊。

以新闻论,《潇湘晨光》应当说是出色的。“本台凌晨*点收到的信息”作为栏目的标志性语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栏目不仅在国际新闻的编发上抢占当日最早,也有大量鲜活生动的本地新闻的清晨速递。丁晖回忆说:“一个小时的节目,半个小时的新闻,每一条新闻都报收编时间,本台凌晨2点收到的消息,凌晨4点收到的消息,凌晨5点,早晨6点,早晨7点,还经常有‘5分钟前刚刚收到的消息’。因为东西方时差,我们的凌晨、黎明正好是国外媒体新闻播发比较密集的时候。那几年在国际新闻的编发上,我们抢了许多第一,像1998年12月美英对伊动武,1999年5月北约轰炸南联盟,1999年10月巴基斯坦政变等重大国际新闻,我们都是最先发稿的。”根据“新闻出省”的战略构想,《潇湘晨光》还率先在北京、上海设立了记者站,成为全台最早实现跨地域采访常规化的新闻栏目。

但是《潇湘晨光》的娱乐节目似乎比新闻节目更有市场。《潇湘晨光》的第一单广告,是《完全新时尚》挣来的,这是湖南第一档时尚娱乐类节目,大量报道时尚娱乐界的消息,虽然仍是新闻的范畴,但与传统的时事新闻有很大的差异。《完全新时尚》的主编就是后来参与策划“超男”“超女”的夏青。她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对时尚潮流非常敏感,视野比较开阔,抓了很多大型选题,譬如中国模特业十年的庆典、在三亚举办的中国新丝路的第一届模特比赛。作为一档地方卫视的自制节目,《完全新时尚》率先突破了报道题材与报道范围的地域限制,赢得了全国性的声誉,为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积聚了最早的“人脉”。

《潇湘晨光》后来又进军晚间时段,开办了《音乐不断歌友会》和《全球娱乐通》(后更名为《娱乐无极限》),吸引了大批年轻的观众,整个栏目组娱乐特色更加突出。

《潇湘晨光》规模最大时人员多达一百余人,每天一个小时的节目,不少早间首发的报道为晚间时段的栏目采用、重播,栏目呈现出快速成长的态势。丁晖是个善于把握时机开拓进取的人,一旦意识到娱乐节目需求量的增长趋势以及本部门所积聚的人才和经验在开发娱乐节目方面的能量,立即打起了开发其他空白时段的主意。

“《音乐不断歌友会》最先是以《潇湘晨光》特别节目的名义办起来的。星期一晚上有一个空档,没有编排节目,我们就去找台长批这个时段,由王平来做一档特别节目。每个星期批一次,批到一次算一次,可想而知王平这个节目做得有多累,每一次去批,都要被叮一句也许下个星期就没有你这个节目了。所以我们千方百计保收视率,让台里舍不得把它拍死。”

“当时省内没有这样的节目,国内也没有,一档现场音乐综艺节目,以推介音乐、展现艺人才艺、拉近歌手与歌迷的距离为特色,节目形态比较特别,熔歌舞、表演、游戏、访谈于一炉。《音乐不断歌友会》从开播一直到它后来停播,从来没有给过嘉宾一分钱,只承担机票费用。这是全国没有哪个台能做到的。当时云南有一档类似节目,每一期节目要给嘉宾几万块钱。每次到我们这里做节目,唱片公司都要使劲去跟歌手说明,我没有吞你的钱,是这个地方从来就不给钱的。我们把这个节目做成了所有歌手,欧美的、港澳的,包括亚洲其他国家的,进入中国内地必须要走的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