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解码电视湘军
7306200000018

第18章 给湖南一个世界(1)

十几年后,重提这段往事,魏文彬仍旧像当年那样如释重负。他用了“极具智慧,极具谋略,极具耐力”三个极高级别的词汇来评价自己当年的作为。自我矜许是每个人内心都有的“小九九”,但很少有人会这样口无遮拦地说出自己对自己的高度评价,这一方面透露了魏氏个性中坦白、无机心以及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一面,另一方面则说明,“攻陷”马志明一役对于魏文彬曾经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10.1世界之窗的长寿福

2008年2月14日,大年初八,湖南长沙。初春的太阳照耀着金鹰影视文化城,半个月以前震惊世界的冰雪灾害几乎已经无迹可寻,只有湖南卫视“春暖人间——元宵喜乐会”的策划室和演播厅里,冰雪依旧是热烈的话题。魏文彬听完关于晚会的最新汇报,走出长年密不透风的会议室,走进灿烂的阳光里,不由自主地眯缝了一下眼睛,就在眯眼的这会儿工夫,忽然决定去世界之窗走走。

世界之窗是近些年魏文彬关心天气好坏的一个重要理由。在世界之窗的水上舞台举办大型文艺晚会,需要天公作美;世界之窗游客的多寡、经营状况的好坏,也与天气有密切的关联。

世界之窗场地宽绰,此时又系淡季,因此并不能够见到人流如织的景象,但四处传来的欢声笑语,表明当日客流量也不算小。

公园入口处有一只硕大无朋的卡通老鼠,显然是应鼠年之景,招徕游客的招数。很多游客进园第一件事,就是去与“硕鼠”合影留念。魏文彬也学游客留影的样,饶有兴致地在“老鼠”旁边站了站,“老鼠”比他高大得多。

公园广场上立着一个高达3米的巨大“福”字。总经理王艳忠郑重其事地说:“老板,我推荐您看看这个‘福’字。”这是康熙“福”字的超级放大版本。传说当年孝庄皇太后临近60大寿之际忽然沉疴不起,康熙亲笔书“福”,以为祖母“请福续寿”,孝庄皇太后果然百病全消,得享75岁长寿。孝庄后来亲命雕刻“福”字碑,以求永世流传。福字碑不知何故落入乾隆宠臣和珅之手,至今仍藏于和珅故宅恭王府内,成为恭王府游览的一个重要主题。

康熙“福”字出自一代福帝之手,不同凡响。第一个特点是字形窄长,与民间书“福”崇尚饱满方正不同,称“长瘦福”,音谐“长寿福”。第二个特点是一字之中“福寿双全”,“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第三个特点是一字写“五福”,一字之内嵌有多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意,并且“田”不封口,寓洪福无边。

显然这是世界之窗本季最重要的营销创意,虽然并非完全原创,但移植得合情合理,合乎时宜,既迎合了人们春节祈福的美好意愿,也借机传播了传统文化。

魏文彬颔首表示赞许。

像湖南电视对他山之木的移植一样,此一移植也注重创意的“本土化”。与恭王府的“福”字游览项目不同,这里强化了游客与项目之间的互动。原“福”字被放大许多倍,喷绘成3米之高的巨幅,造成一种“福比天大”的印象。旁边则设一张写字台,备有笔墨纸张,人们可以在这里亲笔写一个“福”字,贴到大“福”字之上,甚至还准备了梯子,帮助游客登高祈福。几天下来,大“福”之中贴满无数小“福”,蔚为壮观。难怪有人说,湖南人会模仿别人,但从来不会简单地模仿别人,总是在模仿之上有所发展。

10.2“世界”深处的湘江谷

一辆电瓶车将魏老板载向“世界”深处。

游客进园之后,都是先搭乘这样的电瓶车周游“世界”一遭,而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多加停留,或者参与园内各种各样的休闲游乐项目。电瓶车司机也是导游小姐,一边从容地驾车,一边训练有素地介绍公园概况及各个景点。这是其中一段导游词:“长沙世界之窗是由香港中旅集团、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和湖南电广传媒联合投资兴建的,占地40万平方米,投资约4亿人民币,于1997年10月建成开园,是湖南省最大的文化旅游景区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园内共有景点近百处,依据主题划分为八大景区。各个景区既独具特色又紧密相连,就像一本风情画册,每一页都会让您惊叹不已,它集世界奇观、历史遗迹于一体,汇天下民居、风情民俗于一园……”

长沙世界之窗是对著名的文化旅游项目深圳世界之窗的复制,但是一路走来,时时会有本土化的元素提醒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翻版,并且时时会发现熟悉的媒体事件的痕迹,听见那些媒体喧嚣的回响。水上舞台和有着浪漫白色篷顶的五洲大剧院曾经举办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大型晚会。《又见一帘幽梦》的很多场景都在世界之窗拍摄。“丹麦国王加冕城堡”如今是以“超女”“快男”的“魔法城堡”著称于世。

电瓶车载游客周游“世界”的线路,起点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终点则是湘江谷,显然这是长沙世界之窗最重要的本土化特征。谷口即岳麓书院的大门,谷内有凤凰城门、编钟亭和湘西吊脚楼等少数民族建筑。湘江谷畔,最为醒目的景观是“惟楚有材”百人群雕墙,长约10米,高约2米,像画卷徐徐展开,百位湖湘名人以各异的姿态一一浮现,从屈原到曾国藩,从陈天华到毛泽东,从蔡伦到袁隆平,透过深邃的历史张望现在,守望未来。

无从考证300年前的岳麓山长袁名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是狂傲还是谦和,当他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挂上岳麓书院的门楣时,是出于何种心态与情绪。也许本来,“惟”和“于”相对,只是一个语气虚词,表达的重点在于“楚有材”,但是语言的多义性给了后人其他的解读路径。于是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惟”字上,从中读出了湖南人无比的自信、张扬甚至倨傲。一代一代的人们接受了这种文化的暗示,并且又以相关的教育与实践强化了这种文化的印记,从而逐渐造就一种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文化性格。后世的湖南人,愈来愈自觉地进入这一独特的文化语境,以天下翘楚自居,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文化暗示熏陶和培育之下的湖南人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或许《庄子·养生主》里的两句话可以借用:“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魏文彬此时在雕像群前的状态,便与解牛之后的庖丁类似,有一种举重若轻地完成艰巨任务之后的怡然傲然之态。

王艳忠说,这个雕像群是游客最喜欢拍照留影的地方。常常听到游客在这里发出惊呼,啊,这个也是湖南人!啊,那个也是湖南人!平常看历史书的时候没感觉,谁谁谁,哪里人,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站在孕育这个人的这片土地上来看这个人的身影,忽然强烈地感知到更多东西,领悟到人与山水之间某种神秘的关联。故乡的概念,变成有血有肉有灵魂。

长卷之首,是魏文彬等人撰写的《“惟楚有材”大型雕塑人物卷·序言》,有认真的游客在这里驻足,一字一句地诵读:“面对这百位先贤圣哲,谁都会由衷地赞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这块神奇的土地,南岳隽秀,武陵神奇,洞庭帆影,潇湘烟云,我们的祖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曾经出现过鼎盛的青铜时期,又有影响深远的湘楚文化,三湘四水的灵气孕育了人才辈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到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再追溯到华夏始祖,古往今来,他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我们将其镌刻在此,以资纪念,激励后人。文彬,亚平,晓光,1997年8月9日。”

魏文彬自己的目光,跟随着别人的诵读在纪念碑上的字里行间游走,脸色专注而庄重。诵读的游客离开以后,他走上前,屈起右手的食指,叩一叩“1997年8月9日”那行字,说:“这是一个奇迹。”

10.3想当初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世界之窗落户长沙,的确可以算得上一个奇迹。

1994年春夏之际,当魏文彬在长沙东北郊的马栏山上烧山拓荒、开始打造后来的金鹰影视文化城并且苦苦寻觅着一个合适的文化产业项目时,一个叫马志明的人率领深圳华侨城集团在深圳湾畔打开了世界之窗的大门。

马志明是香港中旅集团和深圳华侨城集团的双料总经理。这个人并不像如今许多明星企业家那样声名远播,家喻户晓,他所做的事情比他的名字走得更远。他是中国最早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家之一,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很少人不知道世界之窗和欢乐谷。某种意义上,他有资格被称为中国主题文化公园之父。2006年马志明因病辞世之时,一家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了这样的评价:“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提出建设深圳特区华侨城的设想,决定从沙河工业区划出4.8平方公里土地,由香港中旅集团负责经营开发,建设成具有工业、商业贸易、旅游、房地产、文化艺术设施的外向型开发区,作为新时期侨务工作的窗口和基地。1985年11月11日,深圳特区华侨城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香港中旅集团总经理马志明兼任指挥部主任。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亲笔题写‘深圳特区华侨城’城名。此后,马志明以其卓绝的领导能力执掌华侨城。关于华侨城集团先后两位领导人马志明和任克雷,业界有评价称:没有上过一天设计院的马志明先生是华侨城的总设计师,没有马志明就没有今天华侨城的先天补给;没有任克雷对产业的整合就没有华侨城今天的高度,国企做得不好没有人奇怪,做得如同华侨城这么好才奇怪。”深圳世界之窗的创意理念和经营模式迅速获取了巨大的成功。正在长沙市东北郊的马栏山上筹划一个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魏文彬眼前为之一亮。魏文彬推翻湖南省广电中心的建设原案,移址马栏山,一口气圈下一两千亩地,目标当然不仅仅是建一个广电中心。

“我在这里建的不只是个广电中心,广电中心纯粹是个行政机关,孤零零地建在这个地方干什么。我一定要建这么个媒体,形成这么个产业链。我一开始就给大家讲,这个地方要有几万人,所以竖这个楼的同时我就在构思另外一些东西,其中就包括世界之窗。你看后来,如果没有世界之窗,就没有海底世界,没有会展中心,没有那些房地产,后来全带起来了,方圆几十里都热起来了。”

对于魏文彬和他的马栏山来说,世界之窗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项目,关键在于它完全契合他在马栏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构想。魏文彬所要打造的是一个影视文化产业园区,世界之窗安放在这里是和谐的,可以与影视工业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相互烘托、相互抬举的关系。它既具有一座主题文化公园的功能,还可以成为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并且公园的文化演出活动也可以与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发生良好的互动,此外,双方还有无穷创意可以互相生发并且实现创意资源的共享。

然而问题是,世界之窗成为魏文彬的目标,长沙却没有进入对方的视野。

魏文彬多方打听,想要找到通往马志明的桥梁,最后是在省委书记王茂林的亲自陪同下飞赴香港晤见中旅集团高层。尽管如此,第一次会晤并无显著成效。对方认为,长沙不是适合世界之窗的地方,其一非一线旅游城市,其二距离深圳不远,在这里再建一个世界之窗,客流量是个问题,单纯从旅游工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硬伤。魏文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长沙孤零零地建一个世界之窗也许不是一个明智的投资行为,但是如果把它跟整个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联系起来考虑,情形就会大不相同。

但当时的问题是,魏文彬热情“贩卖”的只是他脑海中的一幅宏伟蓝图,现实中的马栏山还只是一片荒山野岭。所以对方只是客气地表示,愿意找机会来湖南看一看。这种表示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赴湘考察实际上并未正式列入对方的日程表。

简言之,第一次接触的结果是:此路不通。但是,如果魏文彬就此止步,他就不是魏文彬,而马栏山也就不是后来的马栏山了。事实上,魏文彬在马栏山上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变不可能为可能。从不可能到可能,在常人眼中总是有一道天堑存在,而魏文彬将怎样实现天堑之上的跨越呢?

10.4亲自给马志明拎包打伞

魏文彬相信,人的意志其实都不是真正的铁板一块,就算是,轻轻地耐心地煅烧,也有望改变它的形状。

尽管他清楚地知道,马志明表示愿意找机会来湖南看看不过是普通的客套之辞,但是他假话当成真话听,一遍遍致电邀请,用各种说辞把马志明“忽悠”到了长沙。

马志明终于同意赴湘一行,并无合作上的承诺。事实上马志明那次行程安排了两站,一是长沙,二是桂林。对世界之窗的项目来说,桂林作为国内一线旅游城市,其竞争优势显然远远超过长沙。所有人都认为马志明到长沙不过虚应故事,完全是因为湖南方面盛情难却,于是顺水推舟顺道一访。

魏文彬同意这种分析与判断,但不同意因此以虚对虚,恰恰相反,他要以实对虚,争取化虚为实。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他一贯的作风。

魏文彬亲自前往黄花机场迎接马志明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