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田赛运动的竞赛与裁判(下)
72706400000002

第2章 铅球运动概述

第三节 铅球运动的竞赛

铅球运动溯源

铅球运动的起源

如果追溯铅球运动的起源,虽然可以在冷兵器时代找到各种类似的投掷武器,例如古希腊、罗马时代,买不起昂贵铠甲的轻装步兵常常使用投石弹向敌人投掷石块,罗马军团中,有的士兵在盾牌上挂5个铅球,冲击前先投出这些铅球,然后再拔剑格斗。但是这些石块和铅球的重量都在1公斤左右,和现代田径运动使用的7公斤铅球相比,无论是重量还是投掷技术都相差太远。

很多研究体育与社会的学者都认为铅球运动的起源与火炮有关。因为早期的火炮是前装炮,没有膛线,只能发射实心球型弹或霰弹。14世纪火炮主要发射石弹,后来有了铅包石弹,最后发展成铅弹、铁弹等。16世纪欧洲从德意志开始,各国相继进行了炮制改革,把原本杂乱无章的大小火炮,调整为几种统一规格。这时,火炮开始按弹重确定口径,例如一颗球形铅弹重12磅,那么发射这种炮弹的火炮就被称为12磅炮。欧洲的火炮技术也就是从这时起迅速发展,炮兵训练也特别受重视。炮兵搬运炮弹的训练,逐步发展为民间的铅球投掷运动。

早期火炮结构特别简单,但是操作却非常复杂。每一次发射后都要经过火炮复位,清理炮膛火药残渣、装填发射药包、装填弹丸、装填引火具、重新瞄准等一系列程序。火炮发射速度往往取决于炮手的训练水平。特别是在风帆时代的军舰上,甚至炮手吃饭的桌子、睡觉的吊床就在炮位边上,空间狭窄,作战难度就更大。1805年,英、法两国进行了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这一仗英国名将纳尔逊打败了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从此奠定了后来英国100年的海上霸权。后来的研究者往往对纳尔逊拦腰斩断对方纵队的大胆战术津津乐道。但也有人注意到,海战中英国火炮的射速几乎是对方的一倍。这也是英国海军在双方舰队实力相近的情况下,获得大胜的“秘籍”之一。由此可见,搬运这些圆圆的“铁球”也不是一件小事了。

现代铅球比赛中,铅球的投掷圈直径2,135米,圈内地面由水泥或者有相似的硬度又能防滑的物质构成,它的高度略低于地面高度。投掷圈外围是铁镶的边,有6毫米厚,顶端涂白。在投掷时,运动员不能接触铁边的顶端或者投掷圈以外的地面。铅球投掷圈的正前方放着一个木质的挡板1.21至1.23米长,它是用来防止运动员滑出圈外的。运动员可以碰挡板的内侧,但不能碰挡板的顶部。铅球着陆区都是由煤渣、草坪或者其他能留下印记的物质构成的平坦区域。每一个扇区由5厘米宽的白线分开。在铅球比赛中,着陆区的扇面角度是40度。

现代运动员技术进步很快,最初16、17米就是世界级水平,后来运动员们采用了背向投掷推铅球,以利用腿部和腰部肌肉,滑步、蹬地和转体的力量。1956年的世界记录到了19.06米,到1990年已经可以把7.26公斤的铅球,推到23.12米的距离。也有专家认为,1970年代出现的旋转式投掷也可能创造更好的成绩。正在进行的奥运会上,除了运动成绩外,铅球运动员采用了哪种技术也是值得关注的看点之一。

铅球运动的来历

铅球的重量是7.257公斤,为什么要保留三位小数呢?这得从铅球的来历说起。

1340年,欧洲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炮兵,用的是火药炮。炮弹是用铁铸成的,样子像个圆球。一个炮弹的重量是16磅,合7.257公斤。士兵们在休息时,用炮弹推来推去玩耍,逐渐地发展成为锻炼身体的方法,后来因此而被列入了田径运动项目。

但有人觉得铁铸的圆球体积太大,使用起来不方便,就改为铁壳里灌铅,成为铅球,重量仍为7.257公斤。由于铅的比重大于铁的比重,在重量不变的条件下,铅球体积比铁球大大缩小,用起来可就方便多了。不过现在7.257公斤(四舍五入为7.26公斤)的铅球,只限于男子比赛时使用。女子比赛的铅球为5公斤,却不再保留小数

铅球是世界田径赛场上的传统项目。在远古时期,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水平原始低下的生产力,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延续下去,不仅要跑得快,或迅速跳越障碍去追捕各种动物,或逃避猛兽的伤害,而且还要学会利用工具把石头、梭标、鱼叉等投得又远又准,以便击中猎物而获得食物。

奴隶制时期,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掷重石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方法。为了提高各自的战斗力,掷重石就被当作重要的训练手段。

古希腊时期,曾一度流传着投掷石块的比赛,并将此作为选拔大力士的重要标准。相传,在公元1150年左右,希腊雅典举行过一次规模宏大、声势浩大的掷重圆石比赛。

根据规定,大力士们把圆石高高举起投向远方,以投掷距离的远近来决定优劣胜负。这可说是铅球运动的前身。大约在公元1340年,希腊开始出现了火炮,而炮弹是用圆形铅制成的。

为了使得炮手作战时装填炮弹熟练、迅速、敏捷,以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希腊人就在日常训练中让士兵用同炮弹重量大小相当的石头练习,并进行比赛。后来又用废弃的铅制炮弹代替石头进行模拟训练,这才是现代铅球的直接起源。再之后,这一训练从部队流入民间,慢慢地变成了投掷铅球的游戏,并很快得以传播,成为广受群众欢迎的体育竞赛项目。

1896年,铅球成为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投掷比赛正式项目。从它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是大力士的宠儿,它使得各国大力士能一展自己的雄风。

铅球运动的发展

推铅球在历史上曾采用过按运动员体重分级进行比赛的办法。后来实践证明,推铅球距离的远近,并不完全取决于体重,更重要的是能否掌握合理的技术和是否具有全面发展的身体。

最初推铅球比赛是在一条线后进行,可以采用原地和助跑投掷,后来为了限制助跑距离,规定在一个方形场内进行,以后改在直径2.135米的圆圈内进行,并要求铅球落在规定的投掷区内,投掷区的角度最初是九十度,经过多次改变,现在是四十度。

推铅球作为田径运动项目,是在19世纪出现于英国。1886年记载了第一个纪录(10.62米)。不久,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也开始练习推铅球。公元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就把男子推铅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成绩是11.22米。1948年第十四届奥运会上,又把女子推铅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成绩是13.75米。

随着田径运动的实践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推铅球的技术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练员、运动员围绕着从决定成绩最重要的因素-速度出发,改革技术,从古老的上步推球方法,变为侧向滑步推球,在50年代初期又由侧向推球发展为背向推球。这种方法一出现,就被铅球运动员广泛采用,因为它使转体九十度的侧向改变为一百八十度,使铅球运动员手中的运行距离大大加长,可以产生较大的速度,并用到最后出手的动作中,因而促使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进入20世纪60年代就超过20米大关。因此,背向投掷方法是推铅球技术的一次大变革。

自背向滑步推球方法出现后的十多年来,许多运动员又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点,促使最后用力前上体更加充分地扭转和拉紧,以便推球时发挥更多肌肉群的力量,使沿球离手时获得更大的速度,这又推进了背向技术的发展。

在背向投掷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旋转推球的方法。这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全改变了背向滑步推球的性质,使直线运动改变为旋转和直线相结合的运动。当前对这种推球的方法还没有更多的科学依据,但是不少优秀运动员已经采用,并达到20-22米的成绩,我国优秀推铅球运动员中也有人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总之,推铅球技术的变革,无论从侧向到背向,或者是从背向到旋转,不外乎:第一,尽量加长铅球在手中运行的距离,使铅球获得较大的预先速度;第二,尽量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第三,能使更多的肌肉群参加最后推球的工作,并为这些肌肉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推铅球的技术是单手持球放在肩上锁骨窝处,站在直径为2.135米的圆圈内靠近后沿处,经过滑步(或旋转)后,单手从肩上推出,使铅球落在规定的投掷区内。

现在的推铅球技术,有背向滑步推和旋转推两种,动作方法虽不同,但分别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动作。

铅球介绍

铅球很重很圆,是一个表面光滑的金属球。在男子比赛中,铅球直径必须在110~130毫米之间,女子则在95~110毫米之间。

铅球比赛中运动都是在投掷圈中站立开始投掷。投掷圈外围是铁镶的边,有6毫米厚,顶端涂白。在投掷时,运动员不能接触铁边的顶端或者投掷圈以外的地面。铅球的投掷圈直径2,135米,圈内地面由水泥或者有相似的硬度又能防滑的物质构成,它的高度略低于地面高度。铅球投掷圈的正前方放着一个木质的挡板1.21~1.23米长,它是用来防止运动员滑出圈外的。运动员可以碰挡板的内侧,但不能碰挡板的顶部。

在比赛中,着陆区都是由煤渣、草坪或者其他能留下印记的物质构成的平坦区域。每一个扇区由5厘米宽的白线分开。在铅球比赛中,着陆区的扇面角度在2003年由以前的40度改为了34.92度。

原地背向推铅球

背对投掷方向,躯干和肩带向右转,上体前倾(根据腿部力量而定),体重在右腿上,左臂和左肩前伸并稍向内扣。推球动作同技术部分。

滑步前的预备姿势,滑步前先做一两次预摆,预摆时左腿自然弯曲,大腿用力平稳向上摆起,右腿伸直,上体前屈。左臂微屈前伸或下垂并稍向内,头与背保持一条直线。

高姿势

持球后,背对投掷方向,站在圈内靠近后沿处,两脚前后站立,相距20-30厘米左右,右脚尖靠近投掷圈内沿(脚也可稍向内转),左腿在后并自然弯曲以前脚掌或脚尖着地,上体正直放松,左臂自然上举,体重落在伸直的右腿上。

低姿势

持球后背对投掷方向,站在圈内靠近后沿处,两脚前后站立,相距50~60厘米左右(根据身高和下蹲的程度而定)。左脚在后,以前脚掌或脚尖着地,右脚尖贴近圆圈指向投掷相反方向(脚也可稍内转)。左臂自然下垂,左肩稍向内扣,两腿弯曲,上体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