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校长学校生活与环境的管理(下)
72702900000004

第4章 学校环境的管理(3)

(4)图书室(馆)设备。

学校图书室(馆)设备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书架、书橱、报架、目录柜、借阅台和阅览桌椅等设备;二是图书杂志。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城市一般中小学校舍规划面积定额(参考指标)》规定,中学藏中量为2.7~6万册,平均每生30~40册;小学藏书量为1.6~3万册,平均每生20~30册。

(5)体育卫生器材和器械配备。

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运动器材配备标准目前主要依据的是国家教委1989年印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其中中学应配备必备器材56种,选备器材13种;小学必备器材58种,选备器材9种。卫生器械与设备标准所依据的是国家教委1990年印发的《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该目录共规定了60种器械与设备,同时设有三档标准,以便根据学校条件酌情配备。

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

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同时,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设备的教育与经济效益。

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可分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材料、易耗品的管理。

(1)固定资产的管理。

学校的固定资产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两类,管理上宜用分工负责制。校舍由学校总务部门管理;设备、仪器等按使用部门和存入地点,落实到处、室、个人管理。

固定资产分为四种类型:

①房屋和建筑物,包括学校的教学、生活、生产、办公用房及围墙等设施。

②专用设备,包括教学仪器、仪表、教具、模型、图书资料、电教设备、文体设备、医疗器械、交通运输工具等。③一般设备,包括课桌椅、黑板、办公用具、水电、消防设备、炊事用具、被服装备及寄宿生和单身教工宿舍的公用家具等设备。

④其他各种固定资产。学校的固定资产,除校舍等建筑物外,对一般设备单价在1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200元以上,耐用时间均在一年以上;或虽不满上述金额,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财产,均属于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学校要建立财产管理制度,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将在用、在库的固定资产登记清册,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账册记录齐全,以便定期核对,规范管理。

(2)教学用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学校教学用材料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使用后便消耗或逐渐消耗不能复原的物质,如笔、墨、簿本等;另一类是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器具设备等,如烧杯、量具、插座等。一般来说上述材料可按品种由财会人员统一核算,集中管理,设置《物资材料进出登记簿》、《库存材料明细账》,健全购物验收,使用列账的材料审核制度,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真正使学校的教学设备发挥其教育功能。

学生宿舍的设备配置与管理

目前,随着我国办学模式的日益多元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寄宿制中小学,这样一来,学生宿舍的设备配置与管理,对这些寄宿制学校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宿舍所要配备的基本生活设施包括:床、桌椅、书架、鞋柜、壁橱、脸盆架、衣帽钩、晾衣架等。从我国目前学生宿舍的设备配置情况看,学生宿舍内的高架双层床是配置的主体,60年代前多为木制双层床,70年代后期逐步更换为铁制双层床。近几年部分学校配置了壁挂吊床,其优点是增加了室内空间,改善了室内采光、通风效果,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减少床与床之间的相互干扰。缺点是该床造价较高,拆装不易,且不灵活。学生宿舍的桌椅配置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宿舍内设“张4—6人桌,为每个学生配一张方凳或折椅,仅供学生写信、记日记之用,不具备自修条件;二是每个住宿生配一张书桌和椅子、一盏台灯,供学生宿舍内进修。书架配置一般采用连桌书架、床头书架、墙壁书橱三种形式,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学生宿舍内的壁橱、鞋柜、脸盆架、衣帽钩、晾衣架等基本生活设施的配置力求统一,使宿舍做到整洁卫生、秩序井然,使学生获得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学生宿舍的管理是学生获得良好而充分休息的必要条件,对此学校管理者也要给予高度重视。下例某校学生宿舍管理的经验值得借鉴。

某校是一所新型的寄宿制中学,为加强学生宿舍的生活设施管理,几年来,他们探索出四级管理制度:第一级管理是学生宿舍管理科的统一管理。为每间学生宿舍建立卡片、账目。第二级管理是宿舍管理员的管理。整标学生宿舍楼的桌、椅、床、柜、架、门窗等都要由宿舍管理人员建账建卡,加强管理。第三级管理是学生宿舍的舍长管理,对本宿舍所配发的物品,包括门、省、”’玻璃、灯管、床、桌椅、橱等承担责任。第四级管理是学生本人的管理。宿舍内的床、桌椅、书架、壁橱等生活设施编号,落实责任到人。该校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教育效益。加强学生宿舍设施的管理,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在学校得到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学校生活设施的安全使用,延长使用寿命,使其最大可能地发挥效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以校为家的良好行为习惯。他们的管理经验多次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

学校食堂的设备配置与管理

民以食为天,办好学校食堂,改善师生伙食,对于增进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情绪,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办好学校食堂,在校舍规划时,要把学校餐厅列入校舍整体规划,其建设风格、立体造型结构功能等因素都要有整体设计。食堂内部设施应配有锅炉、冰箱、电烤箱、绞肉机、轧面机、蒸饭箱、机动运货车等食品加工设备。教师和学生餐厅要保证每人都有座位。

学校食堂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减少成本支出。这就要求食堂采购员了解市场行情,合理组织进货,食堂要完善验收、保管、领用制度,严防食品腐烂变质。此外在实行食堂承包制时,要对食堂经营的利润率进行限制,以减轻师生的经济负担。二是要加强营养管理,增加饭菜品种,保证师生的营养均衡,尽量满足师生的消耗需要。三是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食堂整洁。学校总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做到炊具干净、餐厅卫生保洁、炊事人员定期体检、食堂卫生监督员定期检查和监测食品卫生等。

学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完善,学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专门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已逐渐走上社会化、专业化的轨道,这表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通过招标方式直接向市场购买、学校的食堂交给校外部门经营、学校的学生宿舍让校外物业公司参与管理,等等。即使在没有完全实现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学校中,部分服务机构如食堂等,也渐渐成为独立的或半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校内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泊我发展的机制。除此以外,像教师住房的商品化、教职员工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学生贷款制度的推行等,都可以说是学校后勤管理的不同表现形式。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的出现,对于原先一向由国家统一调配学校设备、学校包办一切后勤工作的一做法,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冲击,它同时也意味着长期沿袭下来的学校后勤管理制度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与此同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对我们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更深入地探索教育设施管理问题。

4.中小学校园的环境管理

所谓校园环境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他管理工作之中,将校园环境管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并且通过一定的行政、环境教育、技术和经济手段,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学校一体化绿色管理制度,将提高管理效益、降低成本、减少学校的环境污染、改善工作流程以及校园安全的理念体现在各项工作制度之中。使学校通过节约能源、节水、节电、资源回收措施等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安全事故隐患,明显地减少浪费。

校园环境管理要达到的目的

环境效益:学校通过引入校园环境管理方法,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改善师生工作工作与学习的环境,增强师生环境意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

经济效益:学校通过节约能源、节水、节电、资源回收等技术管理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明显地减少浪费,节约了学校经费开支,在取得环境效益的同时,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组织管理效益:学校通过引入校园环境管理方法,促进校内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机制的建立,明确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长期有效地改善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学校社会形象。

健康安全效益:通过在学校实施校园环境管理方法,可有效改善学校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减少安全隐患,使师生员工在健康安全防护方面得到改善。

校园环境管理的必要措施

(1)制度保障。

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校园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采取一定的形式“走访”学校,发现学校在水、电、资源、环境、食物、安全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地方,根据“走访”的结果,才能有的放矢地建立校园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就是要控制和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

(2)绿色行为教育保障。

加强教育,养成良好的爱护环境和绿色行为习惯是贯彻校园环境管理条例行之有效的措施。什么是绿色行为教育?简单地说: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资源,使人们懂得有关环境知识、培养环境意识、环境道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具有环境素养及行为的教育。其实质也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新生物,最终目的培养并形成有较高的综合环境素质的公民。我们所阐述的“绿色行为”专指减少噪声污染,保持安静,讲究卫生等文明行为、也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为成为学校和风气的一个固有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环境教育,培养绿色行为,任重而道远。

(3)环保技能保障。

环境保护,不是每次号召师生节约用水用电就可以达到目的的。经过校园的走访调查,利用一定的方法技术,让环境数据可看、可测、可算、可控,使现有环境指标得以改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有效益的校园环境管理”是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开发,原来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一套环境管理方法。2003年由环境部宣教中心引入中国,经过专家验证并在学校实验成功,迄今为止,共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约300所学校参加了该项目的培训,成为了校园环境管理的一套方法。在这套方法中,学校围绕“非产品产出”这个核心概念,分析自身的资源环境现状,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适用于学校,简便易行的环境管理措施,建立一套持续改进机制,并将其融入学校的常规运行,从而实现经济、环境、组织管理和安全健康方面的综合效益。

5.中学校园环境的建设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由此可看出,环境建设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古代“孟母三迁”的经典故事更是印证了这一论断。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其整体面貌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成长,而且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因此,各中学都将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将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致力于将校园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明向上,能充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现代化育人场所。

校园环境建设的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德”在人才诸要素中处于首位,它往往通过日常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高尚品德的最基础最外显的表现方式,因此,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规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抓手,而创造优美整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欢光顾的场所便是公园,中央绿地等环境优美、卫生状况良好的场所。人们通过呼吸新鲜的空气,观赏布局合理的鲜花绿地,而使平时紧张的心情得到最大限度地放松,看着干净又美丽的自然环境,愉悦的心情自然产生。

事实上,处于身、心理迅速发育期的青少年更需要这样一种幽雅环境,它有助于让学生躁动的心情平静下来,让他们感到我们的学校就象花园一样,我喜欢在这儿学习、生活,这种爱鸟及屋的迁移心理能让学生从喜欢学校的校园环境,进而喜欢老师、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