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7221000000006

第6章 心理健康理论篇(6)

2.培养敏捷性的方法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智力品质的敏捷性呢?常见的办法有2个:

(1)在各科教学中有速度的要求,利用中学生“年轻好胜”的心理,加强速度比赛的训练。我们曾发现很多升入初中时很敏捷的学生,但由于教师缺乏速度的要求,逐步养成干什么事情都带惰性习惯,思维过程越来越显得迟钝,这是值得教师和家长注意的教训。

(2)要教会学生一定速度的要领和方法,以利于提高敏捷性。例如,数学教学中“速算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通过具体化达到“熟能生巧”,一旦“生巧”,既能丰富数学知识,又能锻炼思维品质。

二、灵活性的发展

1.灵活性的概念

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在:

(1)思维方向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这就是思维起点的灵活;

(2)运用各种法则、公理、规律的自觉性高,这就是思维过程的灵活;

(3)注意能力的迁移,能举一反三。

在各科教学中,中学生智力品质的灵活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2.灵活性的规律

中学生灵活性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对中学生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中,通过对一些追踪班个案材料的分析看到:

(1)中学生的智力品质灵活性随年龄增大而发展,初二时具有灵活特点的人数占追踪总人数的30%,高中时期占38.3%。

(2)到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灵活性的差异趋向“基本定型”,上初二具备灵活特点的30%被试者,保持到高一仍显著表现这种品质的为21.6%(占这30%学生中的72%),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何研究中学生智力品质的灵活性,又如何培养他们这种智力品质呢?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它的产物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新颖性、多端性(多方面开端)、伸缩性、精细性4个特征。

“发散思维”在我国教育界并不是什么新课题。例如,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语文教学中的“一字多组(词)”,就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就以“一题多解”来说,这种训练是个老方法,而且是一个好方法,应该发扬。

从各种解法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比盲目多做题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学知识浩如烟海,即使在一个科目内,谁也不能举出一切类型来。

衡量一个学生智力高低主要是看解决题目的难易程度与灵活程度,而不只是看题目类型的多寡。一味地多做题,势必把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编选适量的习题,再按深度分成几套,进行一题多解的运算,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想,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的灵活程度,使学生在知识与智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三、深刻性的发展

深刻性是指思维过程中的抽象程度。它反映在思维过程里是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思维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的差异。

1.批判性在增长

中学生的批判性在明显增长,主要表现在他们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百依百顺了,他们逐步地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满足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敢于大胆地发表个人的意见,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2.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批判性是有差别的

尽管初中生开始能够比较自觉地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开始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使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然而,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还是极不成熟的,容易产生片面性与表面性,例如表现为毫无根据的争论,孤立偏激地看问题,好走极端,容易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等。

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高中生思维的批判性就比较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肯盲从,喜欢探求事物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他们在提出争论的观点时,往往要求具有一定说服力的逻辑论证。也就是说,自高中阶段起,学生不仅开始思考学习材料本身的正确性,而且开始思考思想方法的正确性。尽管如此,高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容易产生公式主义和死抠教条的毛病。

3.鼓励批评

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批判性这种思维发展上的新品质,绝不能因为中学生经常提出不同的或怀疑的意见,就认为他们是故意“反抗”自己,因而斥责他们,甚至压制他们。只是要注意启发中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要尊重别人,懂得文明礼貌,学会以商量的态度办事。

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的片面性,同他们的知识、经验还不足,辩证思维还不发展有关。教师和家长的任务,一方面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随时加以引导、启发;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在独立思考过程中还存在的这些缺点给以耐心的、积极的说服教育,既不能嘲笑或斥责,又不应该放任不管。

青少年想象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的水平,决定于已有表象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于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品质,决定于言语的水平。

想象和思维之间,不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想象就是形象思维。想象与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

想象过程,按照创造性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些事物的图样、图解或言语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关于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出某一事物的新形象。比起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更复杂、更富有独创性的高级的想象活动。

一、测试青少年想象力的方法

1.印象画法

即以若干幅印象画,让被试者观察,说出其浮现在心中的观念,并作时间的统计。

2.作图法

按一定的言语,描述,让被试者作图。例如,对“火山”、“飞碟”、“机器人”、“悬崖峭壁”等语词作图。

3.创作法

创作法包括以下4种:

(1)再构成法。即提示三言两语,在规定时间内,让被试者自由联系,回答联想内容,看是否有创造性。

(2)完成法。以不完全的文章,让被试者接着补充完成。

(3)作文法。确定课题,在一定时间内做作文,按用时、字数、思考、结构、布局和全文内容,测定想象能力。

(4)制作实物。让被试者按照一定要求制作实物,或分析他们已经创作的作品,如无线电、航模、电器、木器等。

4.检查空间想象力

研究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既是思维的课题,又是想象的课题。其研究的指标,国内数学教学界确定为4项:

(1)对基本的几何图形必须非常熟悉,能正确画图,能在头脑中分析基本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度量关系及位置关系(从属、平行、垂直及基本的变化关系等);

(2)能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客观事物的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

(3)能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用语言或式子所表达的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

(4)有熟练的识图能力,即从复杂的图形中能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基本图形和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曾按照研究空间想象力的4项指标,对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作了调查,根据调查材料,把他们空间想象能力分为四级水平:Ⅰ.用数字计算面积和体积;Ⅱ.掌握直线平面;Ⅲ.掌握多面体;Ⅳ.掌握旋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