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道理,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轻松自如地反复观察手中的小半导体,掂掂它的重量,摸摸它的形状,闻闻它的味道;然后想象自己越缩越小,钻进了收音机里面进行游览观光。里面的各个部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是怎样排列组合着的?在里面有什么感觉?是憋气还是很舒畅?然后再想象自己的躯体离开了收音机,恢复了原状,记住自己这次“旅游”时的所见所闻和一切经历体验;然后深呼吸5次,从1数到5;然后睁开眼睛,你会感到头脑既轻松又清爽。你可以在每天早起、中午、睡前各做一遍。
“大脑训练”心理疗法
一、“大脑训练法”的由来
瑞士的著名牙科医生兼老资格的业余体育爱好者雷蒙德·阿伯瑞佐博士,在瑞士开设了一个闻名世界的特殊“诊所”。这个诊所专门训练指导一些很有发展前途,但却缺乏信心,心理上不够健全的各类运动员(跳高、滑冰、拳击、足球等),由于收效显著而声名鹊起。
阿伯瑞佐博士在总结他的训练经验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警句:“从某种意义上讲,想象有时比意志更重要。若想下决心来解除紧张,那就只会加剧已有的紧张。”
他这句话,的确说得十分深刻透辟,耐人寻味。不仅体育运动员在平日训练和临阵比赛时,会有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也会遇到这类情况,比如由于心理紧张,动作往往“不听”自己的指挥和支配,大脑和身体的动作失去协调,变得笨手笨脚起来,等等。
阿伯瑞佐认为,训练运动员时,要同时训练他们的大脑和躯体,应该把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他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叫做“协调意识学”。他教导运动员们,首先要学习怎样来消除头脑里那些有害于表演的不正常的因素,比如像在比赛前或比赛中过分地紧张、注意力分散、缺乏搏斗精神、信心不足、胆小怯场、心理疲倦、担心发生过失或犯错误、怕失败等。阿伯瑞佐认为,经过他所谓的“协调意识”的“大脑训练”之后,运动员们就可以消除自己意识不到的惧怕心理。而这种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惧怕心理”,往往会延误一些运动员几百分之一秒的关键时间,以至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夺取金牌的机会。
二、“大脑训练法”的概念
所谓的“大脑训练法”,主要是指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将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在“大脑电视”里过上一遍,暗示自己放松身体,调整和改善心理上的竞技状态,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信心。比如说,确信自己在比赛一开始时就能集中精力,完全不怕观众们欢呼、吵嚷的干扰,以及诸如电视镜头对准自己或者临时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且在想象中将每一个动作做得尽美尽善;设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时,自己将如何对待,等等。
有人把阿伯瑞佐所倡导的这个“大脑训练法”叫做“心理体操”,它不需要大量艰苦的身体练习,也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就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心灵。因而,大脑训练法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法、自我治疗法。
众所周知,1984年中国女排在夺得世界女排“三连冠”之前,曾经接受过接连不断地严峻考验。在国外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女子排球队比赛时,往往会碰到敌队的拉拉队呐喊夹杂着号声和鼓鸣,它们震耳欲聋地交织成一片杂乱的噪音。
面对这样的情境,一般运动员会感到恐慌迷乱、脉搏加速、胃部不适、甚至想呕吐,喉咙发涩,呼吸急促,并伴随有强烈地想逃离现场的心情。可是,中国女排的巾帼英雄们在心理上战胜了紧张的压力,在激烈的争夺战中,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她们在为国争光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下,用大脑控制、“统帅”了肌肉和身体的所有器官,这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的“协调意识法”、“大脑训练法”。
大脑训练法目前已成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而且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加广泛。在欧洲,现在有许多心理门诊所,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这一训练方法,来治疗由于情绪紧张或心理压抑而造成的各种心理疾病。
三、“大脑训练法”的运用
由于大脑训练法是一种积极的自己指导自己的方法,它能教给人们有意识地抑制一些所谓不由自主的身体活动,增强有意识地控制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的能力,比如,控制消化、呼吸、心跳、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可以控制情感和情绪,使人变得身心协调一致。因此,不仅可以用这种训练方法帮助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运动健将和比赛冠军,而且也可以采用这种训练方法帮助培养造就大批出色的演说家和有成就的艺术家等。这些训练者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看作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一致的状态。
因此,大脑训练法就不仅仅限于适用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而且适用于一切需要面向观众、“抛头露面”的行业。也可以说,它适用于可能表现为情绪紧张的一切场合。大脑训练法还包括一个人怎样和别人、怎样和整个社会建立健康、完美关系的适应能力,使各行各业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进一步地鼓励人们有信心地准备担负更重大的任务,等等。
大脑训练法的重要意义,正像一位研究这个方法的专家说的那样:“它可以告诉演员怎样抓住观众的灵魂;告诉作家怎样进入读者的心灵;告诉运动员怎样积蓄力量,在最关键的时刻使用力量,以获得胜利。……总之,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一门有用的方法技术。”
当人们从事体力劳动工种,或者在做某一件需要动手操作的工作的时候,为了避免由于情绪紧张、信心不足、或者惧怕焦虑而最终导致失败的场合,都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比如,你要参加体育项目的比赛,你要操刀给人做手术,你要在重要的会议上或者在公众面前讲话、讲课、发表演说,你要做木工活,等等,如果你经过大脑训练,那你就可以使你的动作更加准确无误,可以使你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得更少,可以使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的接受能力。总而言之,大脑训练可以使你的所有不必要的担心、压抑、紧张和对失败的恐惧,都会减弱以至完全消除。
大脑训练法是一种自我暗示法。大脑训练法的创建者阿伯瑞佐,把大脑训练法的要领归结为两句话:“放松并控制身体,使用肯定的暗示并发挥想象力。”这个方法主要是依靠发挥自我想象力和肯定性的自我暗示,以提高必胜的信念而起作用的。
大脑训练法也可以说是“自主训练法”的一个变种,它们的原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舒尔兹提出来的:人们的精神(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支配人们的身体(生理)。从这里可以看出,很多心理治疗方法是相通的,是大同小异的。所以说,青年朋友可以先试一两个方法,如若不见效,就可以改试另外一两个。同时,不必把心理疗法看得很神秘。
可以说,所有的心理治疗方法都是“大脑训练法”,都是训练人们的大脑更加健康,使自己能够积极地自己指挥自己、控制自己的一切心理活动和一切行为活动。
“心理疏导”心理疗法
一、“疏导疗法”的概念
疏导法也叫做“排泄法”。或者像通常所讲的“打扫烟筒法”,即把积存的心理郁闷打扫干净,使神经通路畅通无阻。当人们遭遇到突然发生的、意外性的精神打击后,别人往往劝他:“你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不要憋在心里做病!”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采用的“排泄”情绪的方法;而别人的善意劝告也就是一种“疏导”。
医学心理学劝告人们:该哭的时候就哭,该笑的时候就笑;“喜怒不形于色”在重要的场合或许是需要的,但是在日常生活里不该提倡,因为强行压抑自己情绪的表露,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不要为了保持所谓的“尊严”和“体面”,而强行压抑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必被一些传统的旧礼教所束缚。
疏导法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古老的心理治疗方法,也是疗效十分显著的一种心理疗法。即使是严重的心理疾病,用思想感情上的疏导、排泄,往往也可以治疗好。这种方法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用它治好的病例很多,你甚至从中外古今的小说里,都可以找到真实动人的描述和介绍。
二、“疏导疗法”的运用
怎样去疏导排泄不健康的心理?总的原则是应当使自己的生活富有情趣,因为一个生活情趣丰富多样的人,总会有机会去排泄疏导他的情绪,不致因烦闷而使自己的心理不健康。
谈到这里,推荐我国当代美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位老前辈朱光潜先生,在50年前写给青年的《谈美》一书结尾中的一段话,作为考虑疏导法时的参考。他说:“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性情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找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这段话说明:多读、多听、多看一些东西,丰富自己的情趣,的确可以促进发展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到的创造力,从而美化自己的心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心理更加健康并能预防心理疾病。比如说,习惯于用各种艺术情趣来充实自己的青年,很少是情绪忧闷的人,因为他们用各种有意义的兴趣活动,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相当紧凑,使自己感到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有自己的天地、乐园和追求的目标,时时刻刻都会有充足感、满意感。
我们现在正在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精神生活内容也就更需要丰富充实,每个人的生活也就愈加需要富有情趣。俄罗斯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自然、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根据我的生活印象,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教育影响,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难和它竞争的。”
这段话说明了美化陶冶心灵的重要性。列宁在狱中给他妹妹写的信中讲道:“有时一个人的心情恶劣,是由于单调的印象或单调的工作所引起的疲劳造成的。”列宁的意思很明显,是指为了保持心理健康,生活应该富有情趣,而不要过分地单调刻板。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人格。”这最后一句,也就是说学习可以使一个人的人格更加趋向于完美和谐。当然,在广泛的兴趣当中,你应该选择一个中心的兴趣。丹麦有句谚语说得好:“聪明人接触各种知识,但是他精通一门来认识世界。”
不仅学社会科学的青年人,应该用文学艺术滋润自己的心田;学自然科学的青年人,更应该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有一位青年人,他整天摆弄计算机,天天忙于编程序,苦思结构如何如何,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也缺乏文学艺术的调剂。结果,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情感枯燥乏味的人,后来他竟然变得性情烦躁而不能自制,脑筋也变得迟钝了。你看,文学艺术的甘露,对于学自然科学的年轻人来讲,该是多么需要。看来,文学艺术的业余爱好,不但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反而会使你的思想萌发出新的嫩芽。
日本一本新出版的《青年心理学》里,调查一批青年工人的业余时间,大部分是用于:①长时期的闲聊;②看电视成瘾;③酗酒解“愁”;④逛街、串商店;⑤玩牌成癖好等。
这些办法固然也能排泄无聊和烦闷,但它既白白地浪费掉时间,又危害身体健康,也消磨斗志。而且一旦成习惯,想要矫正过来也很困难,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这些疏导排泄情绪的办法都不足取。
对于青年人说来,正确的疏导排泄情绪的办法是:欣然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自觉地经受文明的洗礼,主动地争取艺术的熏陶,积极地提高理论的修养。这样做下去,你的气质会更加美好,你的人格会更加完善。
“运动健康”心理疗法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被人们公认为是典型的“古典美人”。可这位“古典美人”却是一位病恹恹的“病美人”。尽管贾宝玉对“多病多愁”的林妹妹,情深如海、终生不渝;无奈黛玉体质过弱,最终“香魂一缕随风散”,“魂归离恨天”。这一典型的情感悲剧曾经赢得了多少青年男女的辛酸同情的热泪。小说毕竟是小说,酿成悲剧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看罢《红楼梦》这部小说后,不能不联想到,若是林黛玉有一个健康的身子,那该是多好!
一、体弱心则弱
保持心理健康,当然不是单凭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就能办得到的。很多运动健将患有心理疾病,便足以驳斥这种“唯身体健康论”者的主张。所以“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化,不十分恰当。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烈士身陷囹圄,在敌人的监狱、集中营里、法庭上,以病弱的身躯坚持对敌斗争。他们人格高尚,正气凛然,尽管身体健康状况极差,可他们的心理却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