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生理健康必知手册
7220600000018

第18章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儿童少年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在形态和生理上均有其特点。中学阶段,即儿童少年时期(10~19岁)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会发生迅速的变化。所以在锻炼时不能盲目,一定要遵循规律,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不会受到运动的伤害,健康的成长。

§§§第一节饮食、补水和营养补充

说到吃,也许大家要说这很简单啊,谁都喜欢吃,可是在锻炼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搭配膳食的营养非常重要。吃什么,怎样吃都有科学性。

一、为什么在做运动期间要注意吃不论什么运动,身体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糖,蛋白质,所以我们要有健康的科学食谱。对此,我的建议依然是,只在营养结构上做调整,如一般人的蛋白质、糖和脂肪之比为12%∶58%∶30%左右,而在锻炼期的你将其调整为25%∶55%∶20%左右,应该就能满足锻炼与身体增长的需求了,其中重要的是蛋白质。我国食物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米、面、肉类、鱼类、蛋类、乳类以及大豆制品等,这些市场上都很容易买到。

你也可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5~2克的比例摄入蛋白质,不过,这些蛋白质应该分为5~6份,每隔3~4小时食入,否则会形成负担,影响健康。但1天5~6餐对正常生活可能会有影响,如何协调只能靠你自己安排了。

有的人在剧烈运动后觉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为运动后多吃甜食有好处,其实运动后过多吃甜食会使体内的维生素B1大量消耗,人就会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响肌酸的排除,延长机体恢复的时间。因为维生素B1参与糖的代谢,还能帮助肝脏分解肌酸,使之迅速排出体外。因此,剧烈运动后最好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1的食品,如粗杂粮、蔬菜、动物肝、蛋等。

二、在运动期间怎样吃有讲究谁都知道,有效的运动,离不开有效的“吃”。可是,终究要如何吃得有效呢?仅仅有一份健康的食谱当然是不够的,重要的,还要知道,运动前后,什么时候吃,吃多少。不同类型的运功,不同时间做运动,也有差别。

1.清晨运动

清晨运动可以空腹运动,但是要适当补充些有糖分的健康饮品,运动后30分钟进食。可以喝些饮品,如牛奶、果汁、甜豆浆等补充水分,又有饱足感;加片含纤维丰富的饼干或面包也可以。

2.下午运动

一般不建议在中午12点左右运动,午后3~6点是人体最佳接受运动时间。在运动前3小时完成午餐,可以补充一个水果,或者运动饮料、米饭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使你运动时精力充沛。如果做的是肌力训练,则应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海鲜或低脂酸奶,能帮助肌肉组织生长。

3.晚间运动

如果是饭后运动,要1小时后,但是容易感到疲劳,因为肌肉活动需要富含氧的血液,而此时血液都流往消化道了。晚餐后3小时再做运动比较好。可以在运动后适度补水,但不要再大量补充食品,以免影响消化及睡眠。

另外,不建议在晚间10点后做此类运动,神经过于兴奋,机体疲劳,会很难入睡。

晚饭可选谷物类、水果、淀粉类蔬菜等能维持体力又不致发胖的食物。但饭量应控制。如果晚餐吃得很少或没吃,可以补充一点葡萄干、麦片等,或者是酸奶、一小片低脂面包。

我们都知道运动会出汗,身体的水分流失,所以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适时适量的饮水,大量喝水会刺激胃,但忍着也不对,只要你感觉特别口渴时,就说明你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了。即使在运动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补水,以防体力不支。补水方法应是小口缓咽,每次补水不宜太多,而且水不能太凉,只要能缓解口渴症状就好了,一小时以内的运动补温开水即可。

健康小知识:喝水的学问

听说过盲目补水易“水中毒”吗?这是真的。水的需求量必须视每个人所处环境(温度、湿度)、健康状况及食物摄取量等而定,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值。目前,仍无确切证据表明,人体对水的需要量与气温升高有关。按照美国人的说法,我们每天要多摄取1/3的水。如果盲目补水,甚至会使人出现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痉挛、昏迷等“水中毒”症状。

那么,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才算适量?一般而言,每天需要补充2 000毫升左右的水分。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 000~1 200毫升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 500毫升水,也就足够了。总原则是:一天不能少于500毫升,但也不要超过3 000毫升。痛风、肾结石患者等需要多补充水分的人,应遵照医生的建议。

§§§第二节突发状况及处理

在运动时不可避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运动伤害,常见的有肌肉拉伤、韧带扭伤、挫伤、血肿、脱臼、骨折、擦伤等。因为运动时我们旁边不一定会有医生在,所以同学们要了解一些紧急处理的常识。

一、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二、急性撞伤、关节韧带扭伤或肌肉肌腱的拉伤这时应立刻停止运动,同时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使用弹性绷带施行压迫性的包扎,并设法抬高患部。休息、冰敷、压迫、抬高是处理急性运动伤害的四大原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RICE原则。停止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由于继续活动所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肿胀现象,并预防伤势恶化;压迫和抬高患部的目的也是为了止血和消肿;而冰敷除了上述预防伤势恶化、止血、止肿的作用外,还有止痛和放松肌肉的效果。

为什么要冰敷呢?让我们来看看冰(冷)的生理作用:

(1)强化胶原纤维;

(2)使局部血管收缩;

(3)放松肌肉;

(4)局部麻醉、止痛;

(5)消炎、降低局部的新陈代谢速率,抵消发炎所引起的红、肿、热、痛,并改变组织的反应过程。

所使用的方法系将冰块、冰水袋或含有特殊化学物品的冰敷袋直接覆盖在皮肤表面,每次约冰敷15~20分钟,等20~30分钟后再冰敷一次,必要时每隔2~4小时再冰敷一次,则可将肿痛淤血减至最低的程度。刚开始冰敷时会感觉局部冰冷,最后局部皮肤的知觉会暂时消失,等局部的疼痛消失时,就可以停止冷疗。

三、皮肤擦伤、水泡

在运动时与运动器具发生碰撞摩擦或是和地面等外物发生擦撞都会发生,其症状为破皮、出血、渗出组织液等,可以在清洗过伤口之后对患处加以消毒,必要时施以冰敷以求止血消肿。当运动时发生擦伤或是撞伤,都应注意有无骨折的发生,以避免伤势更加恶化。如果因为鞋袜不合适或是运动前贴扎导致皮肤表面发红的现象发生,再加上皮肤受到突然而有力的外物多次摩擦之后导致组织液渗出,贮积于皮下而形成水疱,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冰敷患处,待其自动消去。

四、脑震荡、脊椎伤害

尤其是颈椎患者会有明显的头痛、呕吐、疼痛、身体麻痹等情形发生,应该仅量避免搬动患者,并且作好完善的固定与初步评估工作之后尽快送医急救。这种情形常发生在橄榄球以及角力等冲撞性较大的运动项目,必须要中止或暂停比赛时间,待患者已经做完初步评估及处理送往医院之后才可继续进行比赛,以维护选手的生命安全。绝不可为了比赛之进行,而马虎处理头部与颈椎的伤害。

生活小贴士:对休克者的紧急处理

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遇到休克病人,如能立即找出休克原因,予以有效的对症处置最为理想。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有一些病不能马上明确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同时立即送院救治。

(1)尽量少搬动、少打扰病人,保持其安静。

(2)松解病人衣领、裤带,使之平卧。休克严重的头部应放低,脚稍微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有肺水肿者不宜采用此法,而应稍抬高头部。

(3)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能过热。

(4)有时可给病人喂服姜糖水、浓茶等热饮料。

(5)有肺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6)对某些明确原因的休克者,如外伤大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结扎,但要注意定时放松,在转运中必须有明确标志,以免时间过久造成肢体坏死;骨折疼痛所致休克者,应固定患肢,并服用止痛药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