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生理健康必知手册
7220600000001

第1章 穿“衣”健康常相依(1)

“衣”“食”“住”“行”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衣”。穿衣服对人们来说,不仅要穿得暖和、漂亮,而且还要穿得健康。怎样将服装美和健康美统一起来,很多人却未必清楚。

§§§第一节衣着服饰与健康

伊甸园里的亚当、夏娃因为偷吃了园中智慧树上的果实,有了羞耻之心,用无花果叶来盖住身体。可以说,这是最早的“衣服”了。其实,衣服的功能远远不止“遮羞”这么简单,它关乎我们身体的健康。

一、保暖御寒作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使气得泄……冬三月,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养藏之道电。”意思就是说,夏天要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通升发;冬季则要避免严寒,保持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而致闭藏的阳气受到影响。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除了人体本身的调节机能之外,衣着对温度的调节起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寒冷可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反馈性地引起毛细血管的舒缩反射,毛细血管阻力增大,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患者遇寒冷有可能加重病情。寒冷使血液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流加快,血凝时间缩短,血液黏性增大,这是形成血栓和发生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发因素。寒冷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机能失调,常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其他呼吸道疾患。寒冷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液分泌增多,胃黏膜屏障抗腐蚀功能减退,而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等。因此,应当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御寒。

二、服装与皮肤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皮肤除了受到遗传、客观环境和营养等方面的影响之外,也会受着装的影响。

服装对人体皮肤的污染可分为内部(人的生理)及外部(人为)的污染。内部污染是由皮肤分泌物,如水分、汗、脂肪、表皮屑等造成的。以脂肪性污染来看,颈>背>肩胛>胸>腰腹>大腿;以季节来分,夏季>春秋>冬季;以运动来看,劳动>步行>静坐。

外部污染是指由空气中尘埃、油烟、浮游物、食品污渍、化妆品等造成的。而这些都与衣服的面料有着一定的关系,如绒毛料对尘埃的附着量较光滑面料多。服装材料如果引起皮肤不适,与纤维制造过程中使用化学物质及整理过程中的染料、助染剂等有关。维尼龙含有甲醛;为了使布料柔软常添加硫酸脂、多元醇、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免烫加工中加了甲醛……这些均会造成皮肤的伤害。在染色整理中,碱性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均含有氨基成分。色彩纯度越高、色彩越艳,含氨基也越高,如明黄、孔雀绿、宝蓝、藏红等,对皮肤都不好。因此,选择衣服时要注意面料。

除此之外,还有微生物污染,这是由皮肤分泌物、皮肤温度、外界污染、布料性质等多种因素产生的细菌、真菌、病毒等造成的。汗液中含有尿素、尿酸、肌酸酐、氨等有机物,被衣服吸收会产生汗臭味,这也是我们要经常清洗衣物的原因之一。

健康小知识:认识我们的皮肤

皮肤系统是人体功能系统之一,皮肤系统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和皮肤衍生物(指甲、毛发、毛囊等)构成,包围在人体的外表面。

皮肤有着以下四个功能:

(1)保护。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物理、化学物的侵害。生发层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

(2)分泌和排泄。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可以滋润皮肤、毛发;汗腺分泌的汗液,可以排出身体多余的水分、尿素和无机盐;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后代。

(3)感觉。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各种特殊的感受器,能感知冷、热、触、痛,及时发现危险。

(4)保温。人体需要保持体温恒定,过高或过低对生命活动都不利。体温调节机制主要是依靠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变化实现的。

§§§第二节服装宽紧与更换

衣着服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与衣服的宽紧、厚薄等密切相关的。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衣服的更换与清洁。

一、服装宽紧要适体

俗话说:“量体裁衣”。这话是很有科学根据的。过紧的衣服可阻碍血液循环,也不利体表水分的蒸发。诸如领口过紧,会压迫颈动脉,妨碍血液流至大脑,引起眩晕、头昏、视力减退。

对于女性来说,束胸过紧易引起乳腺发育不良、产后少乳、乳痈等乳房疾病并影响胸廓发育,使肺活量降低,导致日后给孩子哺乳都困难;缠腰过紧,也会影响胃肠功能和血液循环,出现消化不良,贫血、消瘦,便秘等,时间久了,还会引起子宫移位及肾脏游走等病症;牛仔裤及短裤裆的紧身裤,会使阴部空气不通畅,汗液不能及时蒸发,细菌容易繁殖而引起阴道炎、外阴湿疹、尿道感染等。

对于男性来说,青少年男子穿过紧短裤,刺激阴茎头,往往易引起遗精;育龄期男子穿过短、过紧裤裆的裤,致使阴囊上提,影响睾丸温度调节而致精子质量下降,导致生育能力的下降。

但如果衣服过肥过大也不利于保暖,而且会碍于工作和劳动。在严冬时节,所着的服装款式要多注意防风保暖,衣料不应过分通气。身体受寒以后,造成上呼吸道血管就会收缩,从而使身体局部的抵抗力减弱,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引发感冒或者诱发许多种疾病,例如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当然,穿着厚薄要因自己习惯,自身体质和耐寒能力而定。

二、更换衣服要适时

衣服要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春穿纱,夏着绸,秋天有呢绒,冬装是棉毛”的传统选衣观念,意在不同的气候季节,穿着相应适宜的厚薄衣服,以保持人体表面的舒适与温度。并且,衣服的添减又不一定是一热就脱,一冷就加。

常言道,“春捂秋冻,不得染病”,“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这是根据春秋季节气候多变的特点总结出来的预防春寒致病的经验。人体要适应“冷”和“热”的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和适当的节奏。在气候由寒向热转化时,由于人体还习惯于寒冷的防御,周身的毛孔因衣着厚暖呈松弛扩张状态,如活动出汗增热,忽然减衣敞怀,受风着凉,人体就会经受不住忽寒忽热的变化,机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而引起疾病。所以在寒冷的季节,温热时不要突然减衣,需逐渐递减,在温热的季节,遇寒时并不要过于保暖,宜适当增加,以适应人体对季节的变换。

三、衣服的清洁卫生

很多疾病,如结核病、皮肤病、沙眼、斑疹伤寒等的传染,在一定程度上衣服起着媒介作用。因此,我们应经常换洗衣服,以便除去衣服上吸附的尘土、细菌和由皮肤排出的各种代谢废物。

衣服洗后要晾晒,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阳光中的红外线则具有加热、干燥作用。所以,只要条件许可,我们应充分利用日光给衣服消毒。衣服洗净晒干后要收藏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真菌生长。

化学合成纤维织物不宜制作内衣裤,对儿童青少年尤其如此。因为化纤织物吸湿性、通气性都较差,它不利于皮肤分泌物的散发,容易引起皮肤病,而且会由于过敏而引起皮炎,这点对过敏体质的儿童少年更应注意。女孩从8~9岁开始,阴道就会排出分泌物,而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分泌物逐渐增多。如果穿着不透气的涤纶丝裤衩等化纤织物制品,容易引起外阴湿疹和外阴瘙痒等疾病。

生活小贴士:新衣服要洗吗?

很多同学买来新衣服,就迫不及待地穿上,甚至有一些男生女生直接就把新衣服从试衣间穿回家,衣服脏了才脱下洗。其实这是很不健康的。

有调查显示,新衣服买来后都会洗的人只有22.8%,其中,接近61%的人表示会洗贴身衣物,8.24%的人表示什么衣服都不会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