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7220400000010

第10章 快乐学习走向成功(2)

1.从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从实际出发包括两方面:

一是从自身实际出发,既知己所长,也知己所短。由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和自身素质不同,确立学习目标时,应尽量对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比较科学的预测和估计,把目标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否则,定得过低,轻易就能达到,会丧失目标的激励作用,定得过高,对自我期望过高,长期难以实现,会打击自信,令人产生挫败感,或者无法产生目标的激励作用和方向指引作用。这样的目标就失去了意义。

二是从所要学习的内容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出发,内容繁多、难度大,要把目标进一步细化和简单化,注重点滴积累和基础,而简单易学的内容,就可以把学习目标定得高一些,精益求精一些,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掌握。

2.渐进式目标最具有激励性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样说过:“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指示途径。”可见,分阶段、渐进式,是确定合理学习目标的最基本的原则。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一样,不用梯子,从一楼到十楼,是绝对蹦不上去的,蹦得越高只会摔得越狠,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把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形成一个步步向上的阶梯,然后按部就班做下去,这是实现最终长远目标唯一的智慧的选择。

3.衡量目标是否合理的标准是目标的可测性

某一目标确定了,是否完成,完成得怎么样,应一目了然,这样的目标才具有可操作性和激励作用,否则,目标的完成情况无从了解,也就没有反馈作用,这样,也就无法调整和确定下一时期的学习目标,显然,这样的目标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如果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化繁为简,言简意赅,各项指标应是可测的。要尽可能地量化学习内容和任务,这样便于实施,也便于检查学习效果。比如规定某科学习成绩要达到的分数段;掌握外语单词的数量。“提高某科成绩”“能力有所提高”等这样模糊的字眼,是不能够作为学习目标的。

还可以把目标写出来,不仅使目标更明确,而且能够起到时刻提醒自己的作用,更是一种鞭策和约束。把自己的目标清晰、精练地表达出来,牢记于心,在怠惰的时候,在忘乎所以的时候,在潜意识之中,它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如周末看电视看得不亦乐乎,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内心之中会有一个声音提醒“今天要背的10个单词还没背会呢”,这就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及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

4.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才是最合理的目标

贝纳尔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纳尔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学习目标更是如此,只有一个又一个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的目标累积在一起,才有可能实现阶段性目标,最终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

所以,学生在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必须思考的问题是:所定的目标能否按时完成。当发现某个目标实现的概率很小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有些天性要强的同学,总想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我们知道,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非要做到不可,就等于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目标,注定要生活在挫折与失败的困扰之中。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发掘自己的长处所在,并扬长避短,以某一方面的不断进步作为新的目标,并不懈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也就彰显了自己的个性。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学习才更有效率,这就涉及学习方法的问题。每一位经历过学习过程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学习必须要有方法,尤其是方法要适合自己。

因此,我们在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时候,对学习方法的研究是第一位的,掌握了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能够事半功倍,化繁为简。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并且和个体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密切相关。但是,也有规律可循,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三个重要方面:

1.课本为中心,注重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第一位的,所以要想学习好,掌握好基础知识尤为重要。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基础知识一般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必须明确。

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平时花了很多工夫学习,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这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存在一个误区: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喜欢多做题,认为考试也不考课本里的内容,多做题就能够提高考试成绩,以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科学的认识是:课本与习题都重要,但是互相不能替代,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所以,我们要把学习课本知识放在首位,弄懂、弄透书本知识,再去做题,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2.自主学习,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只学不思考,留下的印象不深刻,知识掌握不牢固,也难以建立起前后知识的联系,缺乏系统性。学习知识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怎样才能促进我们多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呢?那就是多提问题、多解决问题。在学习中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也不要急于问人、依赖别人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依赖心理:依赖同学和老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依赖补习班来提高自己的成绩等,当然,其中有社会原因。但是,作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是能够受益终生的,我们每一位同学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当然,“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提出很多问题,但不去积极探索和寻求问题的答案,只会使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感觉学习没有成效,问题难以解决,丧失自信。

3.多重复,注重及时复习

“学而时习之”,道尽了学习方法的第一要义。重复、及时复习,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大脑中有一部位叫做海马(名字来源于这个部位的弯曲形状近似海马),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如果一个记忆片段,比如一个电话号码在短时间内被重复提到的话,海马体就会将其转存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存入海马体的信息如果一段时间没有被使用的话,就会被自行“删除”,也就是被忘掉了。而存入大脑皮层的信息也并不是永久不忘,当长时间不使用该信息的话,大脑皮层也会把这个信息给“删除”掉。可见,多重复,及时复习,才能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即所谓的温故而知新。

以上三点可以作为原则,无论学哪一科目,都需要坚持这三个原则。

除此之外,我们推荐一些具体的、基本的学习方法,供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选用。

1.安排好时间,做个时间表

关键是做好时间表后,能够严格按照时间表去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不能执行,那么计划和时间表就形同虚设。

2.高效率的课堂学习

但凡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利用好课堂时间,及时消化课堂内容。所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最有效、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做笔记”。笔记要提纲挈领。

怎样做笔记?笔记上都记什么?

(1)跟随老师上课的思路记;

(2)必须记的内容有:公式的适用范围、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整理归纳的要点、老师指出的特别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内容等;

(3)对典型例题,必须先听分析讲解,记下方法,不能因为记笔记而影响听课,否则,适得其反;

(4)借用同学的笔记查缺补漏,尤其要借鉴别人的方法和笔记内容;

(5)必须做阶段性总结。

这样的笔记才能够作为平时学习和复习时的“第二课本”,因为笔记上的内容都是经过自己思考、总结的,是对课本内容的再提炼的结果,所以,好的笔记是爱学习的人的财富。

3.科学复习

(1)复习时仍然要以课本为“本”,在理解基础上,把知识进行系统归纳,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知识的体系之中,构建好知识体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把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如果只是简单地翻翻书,看看书上的公式,复习效果不会显著。

(2)要会整理试卷和笔记,了解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哪些题型还不熟练等,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复习。

(3)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不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是难以达到消化和掌握知识的目的的。而且平时就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做题速度。以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作业完成得好,过程清楚、正确率高,但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平时学习和做作业时,时间比较自由和宽裕,完成作业时从从容容,而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忙中思路就容易乱,错误和疏忽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此,同学们平时复习、练习的时候就要注意速度,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思维、表达和运算的敏捷性。

(4)注意用脑规律。在内容上,要文理交替。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文理交替。内容相近的科目最好不要集中在一起复习,把文科和理科交错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是学习内容相近,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也比较相近,长时间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局部脑细胞内物质的消耗大,因而产生疲劳。而且长时间学习内容相近的学科,造成学习上的单调刺激,容易使人发困,效果不好。二是由于把相近的科目和同类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使大脑中的神经联系也比较接近,产生重叠、交错,因而引起回忆时的混淆和差错。因此,我们在安排学习内容时,注意文理交替,以减少相互干扰,又可使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获得交替的休息。例如,学完语文看物理,做完数学看政治、历史等等。

同时要注意用脑卫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饮食和营养,使大脑获得充分的休息和养分,才能够更好地激发脑细胞的活力,保持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作为保障,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某项任务中去,并很好地完成它,学习也是一样。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对方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即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好的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

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兼有快乐和苦痛。学习需要用好的习惯来使其更加科学有效。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多么重要!

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1.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主动学习的习惯。指的是在别人不督促的情况下,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