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特朗普背后的智囊:美国幕后总统
72195000000002

第2章 传奇班农,诞生工薪家庭的“黑暗魔头”

史蒂芬·班农在特朗普总统竞选期间渐渐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实,早在特朗普之前,他在商界就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传奇人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华尔街,班农被称为“华尔街之狼”;进入好莱坞之后,他又摇身一变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媒大亨。

但是,班农的成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和大多数普通的美国人一样,他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在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这个家随时随地面临崩溃的危机。由于艰苦的环境,班农的人生轨迹开始一点一点的转变,大学和军队的生涯让他明白,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改变命运。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他的梦想开始清晰——进入华尔街,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过那种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

对他来说,进入华尔街唯一的敲门砖就是哈佛,而立之年的班农为着这样的目标,出色地完成了哈佛学业,而离奇的经历让他无意之中跨进了高盛的大门。这也为班农盖茨比式的人生敞开了一条道路,他开始进入商界,在华尔街和好莱坞呼风唤雨。

1.白宫的“独行客”,国安会的座上宾

史蒂芬·班农是游走于美国华尔街和政坛的一道深不可测的魅影,在特朗普大选中,他成为媒体战争中特朗普最强硬的发声口,并成功地将特朗普推上了总统的宝座。

特朗普刚刚入主白宫,就以迅雷之势颁布了一系列总统行政令,包括限制七国入境、修建墨西哥长城。而这一切似乎都是这个“白宫里唯一不穿西装”的班农所导演的“纪录片”,班农甚至被怀疑是美国真正意义上的总统。

就在美国人民游行抗议新总统政令时,特朗普似乎觉得班农的权力还不够大,于是他再度出台了一项引发全民争议的命令——任命班农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安会)的主管会员。从此,班农从特朗普的首席策略顾问升任为美国国安会的座上宾。

国安会是一个由美国总统出任主席的神秘组织,在任何重大国际事件中,国安会都起到了协调美国内政、军事和外交的关键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国际局势。因而国安会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机构”。

美国国安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带有鲜明政治立场的官员不得在国安会内任职。原因在于,国安会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国家的安全事务,其本质是白宫的幕僚机构。而特朗普任命政治观点激进的班农为国安会主管委员,自然会引发诸多争议。

那么,这个特朗普最依仗的幕僚到底是何方圣神?他的言行和政治立场为何能引发美国社会如此巨大的争议?

班农出现在大众视野并引起关注,要从特朗普竞选总统说起。一直以来,特朗普因为不注重策略且特立独行,以致他竞选团队的核心圈有很多人相继离开,班农就是从保罗·马纳福特手中接过了竞选阵营。

在大家纷纷为特朗普不听从任何人的意见而头疼之际,班农显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洞察力。他指出,虽然目前看来,特朗普的选情自由下跌且混乱不堪,但是这样的事态也恰恰暗藏着最好的时机,只要抓住机遇,一定可以出奇制胜。

对班农来说,特朗普是美国总统最理想的人选。在所有人都认为只有奇迹才能挽救特朗普阵营的竞选日子里,班农和特朗普始终保持着常人难以理解的默契。班农表示,他在最初就知道希拉里不会成功,即使她花费的人力和金钱是特朗普的十倍,即使她得到了所有媒体的支持,最终的机遇还是不会眷顾她。

和特朗普一样,班农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自信,在担任首席政策专家时,他自比都铎王朝的克伦威尔。他指出他进入政治圈不是为权力,也不是为金钱,而是纯粹为了改变历史。在给《华盛顿邮报》的邮件中,班农就说过:“我们正在见证新政治秩序的诞生。”

这一点和特朗普的观点不谋而和,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不止一次地对媒体公开表示将组建一个不同寻常的政府。或许正是这样的默契让两个人成了完美的搭档,也让班农成为特朗普背后的思想主导者。

在白宫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班农却依靠自己的手段使自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人,被称为白宫的“百科全书”。他和特朗普除了傲慢、健谈之外,在很多政治问题上都有相同的观点和看法。政治圈内外,很多人士在质疑特朗普的决定时,班农在白宫的影响力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人甚至指出,正式入主白宫后,特朗普的决策其实都由班农主导。

班农在白宫的权力从他的着装上就能看出。多年来,即使是国家总统,在白宫内也要身着西服、打着领带,此为工作正装,但班农每天却穿着休闲装或风衣进出总统办公室,而且在幕僚例行会议中,他也经常是一身随意的便装。有媒体报道,班农手中有重拟总统行政令和备忘录的副本,特朗普签订的任何新令都由班农决定。

特朗普上任后发出的行政命令大都出自班农之手,班农和另外一位高级顾问米勒不仅制定内容,还决定何时公布,并且在推行命令时,班农很少和其他官员交流,比如禁止穆斯林国家难民入境的命令。也正是因此,政治媒体才会倾向于认为班农是通过特朗普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他才是真正的美国总统。

如今,班农已经63岁,他在白宫受到的器重甚至远远超过了特朗普的家人,成为新总统的大脑。

班农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盖茨比式的再造让他从一个穷苦家庭的孩子成为百万富翁,然后进入政坛呼风唤雨。年轻时,班农做过海军军官,当过银行家,闯荡过好莱坞,而他现在的身份则是一名成功的政治推手。

过去几十年,美国政坛风云变幻,这大多是班农和他的团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今,他又帮助特朗普成功地阻止了希拉里。而细致地了解班农以及他和美国政坛的关系,则要从他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说起。

2.蓝领家庭的穷苦孩子

和如今的位高权重相比,班农的童年并不富裕。1953年11月27日,班农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一个劳工家庭,这是一个公会民主党家庭,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电话工人。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班农从小就对与阶级相关的东西有着更为清晰的感触和洞察。

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班农的童年看起来与其他孩子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说不同,那就是他对一些东西尤为敏感。1957年3月至1958年4月,美国整体的经济环境再次陷入衰退,经济危机爆发。虽然这次危机仅持续了一年,但对于班农的家庭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父母都是工人,他们不但要面对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而且还要面临失业的危险。

当时班农只有四五岁,虽然他无法透彻地理解经济危机对父母的影响,但是看到父母忧虑的眼神,他也能懂得父母的忧虑。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及时制止危机,美联储采取了利率收缩政策,但是这种政策没有给班农这样的家庭带来希望,反而雪上加霜。在利率收缩政策的影响下,1960年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这次危机对美国工薪阶层的冲击尤其巨大,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继续膨胀,伴随工业危机而来的还有不断深化的农业危机。在这种大环境下,各个企业大幅度裁员,班农的父母再度陷入失业危机。

在学校,班农亲眼目睹了生产过剩的恶果: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在贫困的边缘苦苦挣扎;另外一部分人却不断地浪费资源。而他的父母在忙于生计的同时,还时时刻刻处于失业的恐慌当中。

令班农感到痛苦的不仅仅是贫富差距,还有一波又一波的企业裁员对他的家庭的影响。虽然家庭收入大幅度下降,但是这对年纪尚轻的班农并没有太大影响。在他心里,一家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失业率上升对没有黄金降落伞的普通大众来讲无异于随时爆炸的地雷,而班农的家庭就是这颗地雷的受害者之一。

每天晚餐时分,父亲总会和母亲讨论又有多少工友离开了工厂,母亲则是愁眉不展地叹息。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班农的母亲失业了,照顾妻子和五个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父亲一个人的肩膀上。

班农的父亲马丁·班农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电话接线员,面对家庭变故,他没有倒下,而是告诉班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努力和希望,他会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过上舒适的生活。

父亲的话语和行为对班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决定努力学习,不再让自己处于没有安全感的担忧之中,他还会帮助父亲安抚母亲的情绪,学会照顾年少的弟弟妹妹。每天,班农很早就起床帮母亲做早餐、收拾家务,然后再和弟弟妹妹一起去上学。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生活虽然清苦,却也充满温馨。

进入高中后,班农意识到,知识是改变自己和家庭最快也是最合适的道路,所以他更加发奋图强地学习。国家的经济环境依旧一波三折,但是父亲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升职的机会。虽然薪水依旧无法满足家庭的开支,但是至少他们暂时不必承担失业的风险。

那时候,班农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伟大的企业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所成就。为着这样的梦想,班农在中学时期就表现出出色的时间规划能力,他能把每一天的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会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在他的中学时代,自我已经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他的生活却一直处于贫困的边缘。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他对自己的坚持有着更为执着的追求。

班农有很多朋友,他们一起谈论历史、谈论梦想,但是他并不想远离家乡,在他心中,家人已经成为他的责任,而他也显示出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担当。在他看来,他的家庭就是最温馨的港湾,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他必须守护这个港湾。即使自己是一只注定高飞的雄鹰,那也要等到时机成熟再展翅翱翔。

与其说这是班农对家庭的留恋,倒不如说是父亲对他人格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一直延续不曾中断的。如今,班农的母亲已经离世,父亲也接近百岁高龄,无论多么忙碌,班农都会抽出时间去探望父亲。

3.盖茨比式人生再造

高中毕业后,班农就读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城市管理专业,大学课程是繁忙的,而且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课程相对于其他高校要难很多,虽然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课,但各种实验课程不仅需要亲自动手操作,有些实验还需要和团队成员配合,且用时两三天才能完成。

班农的四年大学生涯就是这样紧张忙碌地度过,假期除了温习功课,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到家附近的垃圾场做兼职,赚一点收入来补贴家用。

一般,班农早晨七点就出发到垃圾场工作,一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回家。每次回家,他的身上都脏兮兮的,弟弟妹妹说哥哥像个煤矿工人。这时,母亲会要求他脱下弄脏的衣服,然后拿一个水管将他从头淋到脚,上下冲洗一遍。

这是班农年少时最快乐的回忆之一,那时的生活虽然贫苦,但是内心因为梦想而充满快乐。1976年,班农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顺利毕业,到海军驱逐舰队服役,在太平洋和阿拉伯海之间漂浮了四年。

期间,伊朗人质危机爆发,班农参与救援。1979年初,伊朗政府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示威活动,4月,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因前国王巴列维治病事件,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学生在11月4日占领美国大使馆,扣押美国52名外交官为人质,要求美国政府交出巴列维。

事件发生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制裁伊朗的措施,而伊朗也推出了反制裁措施,美伊双方陷入僵持局面。

对此,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开展了人质营救行动,但均未成功。班农就是在此期间被派往北阿拉伯海,他跟随部队抵达波斯湾时,才知晓美国正准备发起德黑兰袭击行动,但对于当地的环境,他们没有充足的准备和了解,所以班农的直觉告诉他,这一定是一次没有任何好结果的行动。行动失败后,他被调往波斯湾,成为一名领航员。三年后,班农退伍,到了美国五角大楼海军作战部,成为海运事务主管特别助理。

退伍后,班农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他决定利用空闲时间继续学习深造。这一次,他的目标是乔治城大学的国防学研究生。

每天夜晚,工作完成后,匆匆赶往校园,有时候晚饭都难得吃上一口,一个课程下来已经是深夜,回到家还要完成课程作业。有时候就着月色,看着窗外闪烁的星辰,他的内心充满欢愉,或许是因为距离梦想越来越近,而他的梦想也在一点一滴的浇灌中破土萌动、生根发芽。

不知过了多少个夜晚,班农成功地修完了乔治城大学的国防安全专业,取得了硕士学位。但是班农并不满足,对于80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华尔街的灯红酒绿存在着致命的吸引力,班农同样被华尔街的繁华吸引了。

面对资本的诱惑,军旅生涯对班农已经丧失了吸引力,于是他决定转换方向,进军华尔街。但是班农出身贫寒,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同事告诉他,如果想进入华尔街,就要先去哈佛商学院。对班农来说,哈佛商学院的确是金融领域的敲门砖。

班农立志进入哈佛还有另一个原因,即他是肯尼迪的狂热粉丝,对于爱尔兰裔的班农来说,成为像肯尼迪一样的人是他最大的期望。因为对肯尼迪的崇拜,班农决定破釜沉舟进入哈佛,这样他就可以成为肯尼迪的校友了。

于是,已经29岁的班农决定重返校园。带着进入华尔街的信念,1983年,他成功进入哈佛。哈佛的学业并不轻松,天不亮就要起床学习,一直到深夜,每天如此。当时班农所在的班级有90名学生,他是年龄最大的,也是成绩最优秀的。

在哈佛读书期间,正是华尔街无限繁荣之际,班农每天都会听到华尔街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故事,这也激起了他和同学们对当时投行家们叱咤商场、纵情声色的生活方式的渴求和向往。两年之后,班农成功拿到了哈佛MBA的学位,准备在金融界一展身手。

4.跌跌撞撞进入高盛

从哈佛毕业后,班农的求职之路并不顺利。临近毕业,他认真地写好求职信和个人简历,向华尔街所有的大公司发出了求职申请,但无一例外地都遭到了或委婉或直接的拒绝。

这让班农感到莫名其妙,也有些生气。他不明白这些公司为什么会不由分说地拒绝他,而班农的同学告诉他,原因可能是他的年龄和海军服役背景。在金融领域,企业招聘人才会格外注重求职者的身份背景,班农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这已经和一部分人拉开差距,再加上军队服役经历和三十出头的年龄,他自然很难进入各个投行家们的考虑范围。

考虑到这两个根本无法改变的障碍,班农索性不再强求,他秉承“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理念,不再执着于发送简历,而是抽出部分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或者骑着单车在校园里欣赏风景。

一天,班农的同学告诉他,一名高盛的代表邀请他参加一场校园招聘派对。班农有些惊讶,但想到这是一次推荐自己的机会,他便回到住处找来一套正装,精心打扮了一番,满怀希望地前往派对现场。

到了现场,班农的喜悦和希望荡然无存。他眼前至少有700人,都是哈佛的毕业生,大家在一个帐篷里走来走去,显得拥挤又杂乱。班农回忆说:当时我就想,去他的高盛吧,我没机会了。”所以,他也没有寻找那位邀请他来的高盛代表,而是拿了一杯饮料,找个人少的地方坐了下来。

班农身边还有两个人,这三个略显无聊的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说话,慢慢地班农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棒球,于是便和他们认真地聊了起来。半个小时之后,班农知道了这两个人的身份,其中一个人名为小约翰·温伯格,他的父亲正是当时高盛的管理者,而另一个人是高盛的资深合伙人,罗布·卡普兰。

当晚,高盛管理层一起探讨合适的招聘人选,他们有一份参加派对的毕业生名单,谈到班农的时候,有人说:“这个叫做班农的学生,我想我们可能要拒绝他,他的年龄太大了,不适合在我们这里工作。”但是小约翰·温伯格和罗布·卡普兰回应道:“别这样,我们和他聊过,这个人还不错。”就这样,班农终于等到了柳暗花明,“无意”中得到了高盛的工作。

班农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和进入高盛有直接联系,高盛从1869年在地下室成立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盈利最丰厚的投行之一,从只有一个雇员到拥有3万多成员、在全球开展业务,高盛经历了百年风雨而屹立于华尔街不倒,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金融公司之一。

高盛也是美国政坛名人的孵化器,从这里走出的政客不计其数,也不乏福勒、鲁宾、保尔森、佐利克这样熠熠生辉的人物。

在班农的少年时期,福勒担任美国财长,他出身于高盛,做过高盛的合伙人,对于当时美国的布雷诺森林体系,他说出了“行星围绕太阳,世界货币围绕美元”的名言。上个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期间,在高盛供职26年的鲁宾出任美国财长,使美国财政预算由赤字转为盈余。在高盛任职30多年的保尔森任美国财长期间,高盛的并购业务节节高升。小布什入主白宫后,曾担任高盛高级顾问的佐利克成为美国贸易代表。

高盛对联邦储备银行也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美联储纽约银行作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中坚力量,它的外部委员会成员均为高盛的管理层。从20世界30年代左右开始,高盛就对美国政坛产生了关键影响,1932年至1936年期间,高盛高级合伙人悉尼·温伯格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非正式顾问,他曾先后对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三位美国总统的选举发挥了重要作用。威迪尔·卡钦斯,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高盛合伙人,他的观点和著作对罗斯福在内的多位美国总统的决策产生了决定作用。

另外,高盛向美国两大党派——民主党和共和党提供的候选人捐款总额也一直位列美国所有机构前五,可谓是在两个对立的党派之间左右逢源。在高盛,盛行的文化已经演变为“商而优则仕”,而无论薪酬多么丰厚,想要成为真正的明星,终归要进入美国政坛身居要职才可以。

班农进入高盛,恰恰为他成为成功的政治推手做了完美的铺垫。正是因为在高盛想要获取成功必须付出高于他人几倍的努力、不断学习、对随时变化的金融市场有足够把握和了解,班农才有机会得到锻炼。而高盛人所信奉的“凯恩斯主义”让他们对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所以他们在左右翼党派中均可担任要职,高盛企业的这些特点也让每一个努力向上的高盛人都有机会成为政府部门的关键人才。

在高盛工作的几年里,班农除了圣诞节,几乎每天都在上班,他非常珍惜也很享受这样的工作方式。在高盛纽约的办公室里,他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从进入高盛开始转变,同事之间的相处也让班农感到很温馨:“在高盛工作,同事之间的情谊让我回想到海军的生活。”

在高盛工作几年后,班农开始参与项目,进行了一系列杠杆收购。从此,他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备受瞩目。

5.摇身一变,成为“传媒大亨”

在高盛的最初几年,班农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对自己这样的工作节奏充满热忱。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资本日益国际化,敏感的班农意识到,投资市场很快将会随着时代潮流被细化分工。于是在1990年,也就是高盛工作的第五年,班农决定自己创业,他和几个高盛的同事一起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班农公司”。

班农公司的主业是针对媒体娱乐行业进行并购,这是一个专门做媒体的精品投资银行。在当时,各个投行家都将目光主要放在房地产和制造业这样的硬资产行业,班农这样做可谓是剑走偏锋。

也恰是因为此时电影行业和娱乐圈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资产难以定价,所以班农才看到了娱乐传媒业务的巨大商机:“媒体公司这个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所以需求会非常巨大。”他和他的团队善于利用收视率或者音频设备销售量这一系列数据作为有形资产进行评估,进而形成知识产权模型,很快,他的公司在业内一家独大。

在华尔街,班农公司做过几笔较大的生意。CNN创始人泰德·特纳是当时的媒体大亨,也是班农的重要合作伙伴,班农公司曾经将一部分资产包装后卖给泰德,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拿到了《宋飞正传》的部分版权。《宋飞正传》是美国当时最火爆的情景喜剧,而班农从中获取的收益高达数百万美元。

成立自己的公司之后,班农就去了洛杉矶,因为当时市场上类似的投资公司很少,所以班农公司在业内很快变大变强,并在好莱坞获得了一定名气。

在管理自己的公司之际,他对环境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1993年成为硅谷甲骨文地球科学研究项目组的一员,担任主任一职。在班农的带领下,硅谷甲骨文地球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方向由空间探索和殖民化转向了治理污染和气候问题,而班农也一直坚持了两年才离开。

很快,好莱坞发现班农不但在投资上具有极高天赋,在电影制作方面也具有独到的才华,于是班农又参与到制作电影中。成立公司前几年的几次生意已经让班农成为百万富豪,业界也给了他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传媒大亨班农。

班农被好莱坞的气氛感染,他相信自己的志向并不是为电影投资,而是制作电影。虽然他的生意是在媒体领域,但是班农已经明了自己的兴趣是内容,而华尔街那时已经失去了对班农的吸引力,他表示:“慢慢地,我开始反感华尔街,原因与其他人一样,就是美国的纳税人一直被当作冤大头,去拯救那些根本不值得拯救的人。”

当时,法国兴业银行是班农的投资人,有了进军好莱坞电影制作领域的想法后,班农在1998年将自己的公司卖给了兴业银行,然后全身心投入电影制片人的工作。他的才华很快就显现出来,第二年,班农制作了第一部电影《提图斯》,获得了当年美国奥斯卡奖提名。

《提图斯》是班农的处女作,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Titus Andronicus》,讲述了罗马皇后恩将仇报,致使提图斯的女儿被砍断双手割掉舌头,而这些暴行的实施者正是皇后的两个儿子。提图斯是个英雄,他悄无声息地将伤害女儿的两人杀死,做成人肉蛋糕邀请罗马皇后亲自品尝。

这部影片讲述了人性的丑陋与邪恶,在淋漓尽致的表现中突出了“复仇是一种高尚行为”的主题。班农选择这部题材作为自己的开山之作,正中当时电影工业的下怀,虽然外界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恰当的服装搭配和化妆以及安东尼·霍普金斯出色的表演,让这部影片成为奥斯卡奖的提名作品。

随后,班农又先后投资制作了18部影视作品,包括一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纪录片。在班农心目中,里根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他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向那个时代致敬。

此外,班农还遇到了杰夫·科瓦提勒茨,并成为他的合伙人。科瓦提勒茨是热衷派对的经纪人,也是Korn乐队的发现者,后街男孩的经济业务就是由他打理。

在1998年班农将自己的公司转让给法国兴业银行时,科瓦提勒茨就推出了自己的经纪公司——Firm。Firm旗下有很多知名艺人,包括歌手艾斯·库珀和演员马丁·劳伦斯,而班农当时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渴望冒险的他很快和科瓦提勒茨不谋而合,成为他的合伙人。入主科瓦提勒茨的公司后,班农和他一起收购了前迪士尼总裁奥维茨的公司。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班农结识了媒体人布赖特巴特,两个人的理念很快产生了共鸣。当时,布赖特巴特正在筹建布赖特巴特新闻网,事业中兴的班农为他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这也为班农在布赖特巴特突发心脏病离世之后以执行总裁身份接管网站提供了良好契机。

而早在华尔街之时,班农就已经和特朗普相识。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白手起家,生意理念基本相同,所以班农和特朗普的私人关系一直很好。而且他们的婚姻状况也相似,都经历了三场婚姻,这些都成为班农支持特朗普、影响如今美国政治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