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星帝国
72191600000002

第2章 三星前传:创业鬼才的第一桶金

李秉喆,三星集团的创始人,人称“创业鬼才”。李秉喆于1910年出生在富裕的农民家庭,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38年,28岁的李秉喆在大邱西门市场创办“三星商社”,从事贸易和酿造业。李秉喆之所以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三星”,是因为这两个字在朝鲜语中具有独特的含义。“三”是朝鲜人民十分喜欢的一个数字,在朝鲜语中“三”通常代表着大、多且强的含义,而“星”在朝鲜语中的意思是清澈明亮和永放光芒。显然,李秉喆选择“三星”这两个字来命名自己的新公司,就是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做大、做强,并且长久不衰。

此后,李秉喆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在创业这条路上创造了很多奇迹,积累了巨额财富。他因此被冠上了“创业鬼才”、“经营奇才”、“韩国财界的脸面”等各种称谓和光环。

李秉喆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和远见。每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的时候,他都回答:“凡事争做第一。”那么,这个商业界奇才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通过怎样的手段挖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呢?

1.“富二代”少年的个性:走自己选择的路

如果说,商场如战场,那么,一个企业的总裁就是这场战役中的“最高统帅”。这个“最高统帅”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为企业明确地设定出未来的某一段时间内要达成的目标。所以,如果想要在一场商战中取胜,企业的总裁在进入实战之前,一定要将其制定的目标简单明了并且准确地传达给手下的员工,否则企业就会在较量智力和胆量的战争中兵败折戟。可以这样讲,在商战中,企业之间的较量在于企业家,而企业家之间的较量则是一场全方位的较量,企业家之间需要拼自身的胆识、学识、见识、悟性、韧性和理性等各个方面。说到底,企业之间的较量就是企业家自身素质的较量。一个企业家只有将自身的修养提高了,才能在商战中百战不殆。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就是这样一个百战不殆的传奇人物。

1910年2月12日,李秉喆出生在朝鲜庆尚南道宜宁郡正谷面中桥里一户十分富裕的农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李赞宇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士绅,家境十分殷实。李秉喆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他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了全家人的呵护和宠爱,总能享受到哥哥姐姐都享受不到的待遇。李秉喆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文人,他十分重视教育,创办了村子里唯一一家私塾——文山亭私塾,以方便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李秉喆从7岁开始,就到文山亭私塾读书。他聪明伶俐,但也很贪玩,因此非常讨厌到私塾读书。不过,因为父母对他管教很严格,所以,即便他再不喜欢,每天也还是硬着头皮背着书包去私塾上课。所以,在私塾里他总是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李秉喆的家距离私塾不过一公里的距离,每天他都会和哥哥一起上学、放学。有时,哥哥有事,父母就会让家里的仆人接送他。

有一天,在去私塾的路上,李秉喆他突然转身问身后的仆人:“你有没有去过大集市?”仆人被李秉喆的举动吓了一跳,听明白他的话之后,仆人说:“跟着老爷和太太去过几次。”

李秉喆立刻来了精神,他问仆人大集市是什么样子。于是,仆人就把自己在大集市上的见闻一一讲给他听。李秉喆听完后,决定亲自去体验一下大集市的热闹和繁华。他觉得,在大集市上肯定能够看到很多村子里见不到的东西,那些东西也一定是既新奇又好玩的,一定比去私塾读书,或者和村子里那些小伙伴一起玩耍好很多。李秉喆越想越激动,于是,他摇晃着仆人的胳膊,央求他带自己去集市上转转。

李秉喆的要求让仆人很为难,因为李秉喆的父亲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万一知道他没有送少爷去私塾的话,那么他们两个人都会受到严厉的责罚。

仆人对李秉喆说出了心中的担忧,但是李秉喆却说:“我父亲今天去大邱办事了,他要在那里住一夜,明天才会回家。母亲向来宠溺我,即便她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就带我去吧。”李秉喆乞求道。

可是,仆人的心中还是有所顾虑。他担心自己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惩罚。李秉喆见仆人一直在犹豫不决,就威胁他说:“如果你不带我去的话,那我就找机会自己偷偷跑去!”

在李秉喆的软磨硬泡下,仆人只好带着他去了集市。但是,在去之前,仆人和李秉喆约定好了,只带他去一次集市,从集市回来之后,他必须要好好学习,不能再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李秉喆见仆人终于松了口,赶忙点头答应了,他怕再晚一会儿,仆人就反悔了。

仆人带着李秉喆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到达了大集市。这里的集市要比李秉喆想象中的大好几倍,村子里的集市和这里的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这里的集市热闹非凡,东西的种类也十分丰富。李秉喆兴奋地在集市中走着转着,渐渐地,他就从中看出了一些特点。他发现,人们大多都集中在卖柴火和卖棉花的摊位前面。“人们都集中在这些摊位面前,应该是冬天快要来了的原因吧。”李秉喆这样想着。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商业能力是他的第一素养,其中就包括了对商业机会和自身的把控能力。李秉喆恰好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他热爱市场,喜欢在市场中穿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市场周围的环境。李秉喆的这些特点也为他在日后的创业中把握住市场,将三星做强、做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秉喆在集市上左转转右转转,转眼太阳就已经偏西了,但他还是意犹未尽。就在两个人意识到该回家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于是,仆人赶忙带着李秉喆往家里赶。回家的路上,李秉喆的心里七上八下的,他想着,完了,这次肯定会被母亲臭骂一顿。但是,让他万万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就在李秉喆推开家门的瞬间,他看到了去大邱办事的父亲正焦急地在厅堂中来回地踱步,神色十分凝重。

正在焦急等着孩子回家的父亲,看到李秉喆后,一把将他拽过来,拿起藤条狠狠地抽了他一顿。藤条一下一下打在李秉喆的身上,钻心的疼痛无法言表。但是,即便这样,他也没有为之前做出的决定感到后悔,在集市中看到的一切还像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中不停地旋转。

李秉喆刚开始念私塾的那段时间,一股兴办新式学校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一夜之间,新式学校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李秉喆听说城里的新式学校十分有意思,不仅教学生念书识字,而且还教很多其他的知识,比如讲故事、讲历史,还有很多的课外活动。“如果能去新式学校上学,就能够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那该有多好!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我想要的!”李秉喆这样想着,便萌生了退出私塾,到城里的新式学校去念书的想法。这一年,他才只有10岁。

李秉喆先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委婉地向母亲提了一次,但是母亲并没有把他的话当真,后来他再次提起的时候,母亲才知道他是认真的。于是,母亲就把李秉喆的想法转告给了父亲,但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李秉喆在私塾里都念不好书,到了新式学校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改观。

“你不要这么绝对,没准孩子真的能够适应新式学校的教育方式呢。我听说,新式学校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说不定这种方式能够引起他对学习的兴趣呢。”母亲这样劝说着父亲。

后来,在母亲的一再劝说下,父亲终于答应让李秉喆到晋州智水学校去读三年级。新式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私塾里面完全不一样,老师们上课的时候,都采用启发式讲课的方式,学习的过程讲究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新式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乡村私塾里没有的。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李秉喆很快就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好。

一次寒假,李秉喆无意中听到哥哥们讨论他们在汉城[1]的见闻,听着他们遇到的新鲜事,他的内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迫切地想要去汉城看一看,想要去汉城上学。

于是,他又向母亲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去汉城上学。可是,这一次就连母亲也反对他。母亲不明白:“在晋州学习还不到半年,为什么儿子又想要去其他的城市呢?”遭到拒绝的李秉喆并没有灰心,他转而找到父亲,向他表达了自己想去汉城读书的决心。不出所料,这一想法同样遭到了父亲的拒绝。但是,李秉喆却一再坚持,他对父亲说:“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会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李秉喆的父亲听完儿子的这一番话之后感到十分惊讶,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个不过十一二岁的孩子竟然会这么有主见。于是,父亲不再反对李秉喆去汉城读书,他想着:“反正儿子长大以后也是要出去的,倒不如现在就送他去他想去的地方。在大城市里读书还是有一定优越性的,认识更多的人积累一点人脉,总是好的。”于是,父亲给了李秉喆一些忠告之后,就没有再说什么,算是默许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年仅十几岁的李秉喆就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一个人到了汉城,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

现代社会中的条条框框实在是太多了,人们总是把自己圈定在某一个范围内。很多人从出生开始,一生就已经被规划好了,人生的轨道一旦被确定下来,想去打破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尽管现代社会变得比之前更加多元化,这个时代的父母却还在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子女尽快拉到大众普遍认可的轨道上去,并且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脱离这个轨道。

李秉喆却不一样,他从来都不勉强自己去适应周围的环境,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主宰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且十分坚定地去执行。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创业鬼才”的个性——走自己选择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简单而快乐地做最真实的自己。

2.倔强少年留学日本,逐渐萌生创业念头

1927年,李秉喆17岁,还在读中学的他就依从父母之命早早地结了婚。办完婚礼之后,李秉喆又独自一人回到汉城,继续自己的求学历程。这时候,李秉喆感觉自己是真的长大了。于是,他开始认真地思考,并且重新寻找能够充实自己生活的新目标。

再过两年就要中学毕业了,已经对新式学堂过了新鲜劲儿的李秉喆开始产生厌倦,学校里的教学模式让他味同嚼蜡,难以接受。渐渐地,李秉喆开始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他的内心有一个很强烈的声音在对他呐喊:“这不是我想要的,我需要改变,我必须要改变。”

李秉喆在学校里待的时间越久,这个声音就越强烈,他想要改变的心就越迫切。转眼李秉喆就到了20岁,这意味着他马上就能从汉城的新式学校毕业了。学校的毕业证在李秉喆的眼里一文不值。因为这个时候,李秉喆的心中已经有了另一番打算,这个想法不仅新颖而且极具挑战性,他想要去日本留学,想要亲自去看一看那个国家是不是真像人们说的那么好。李秉喆想:“或许在那里,我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李秉喆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但是却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

李秉喆的母亲对他说:“孩子呀,你到底想干什么啊?你想去新式学校,我们送你去了;你想要去汉城读书,我们也让你去了。现在你又要去日本,你整天到底在想些什么?要知道你马上就要中学毕业了,难道你连毕业证都不想要了吗?这毕业证多重要啊!”

李秉喆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父亲却威胁他说,如果他再继续胡闹,就把他关到家里的仓库中去。

尽管父母都极力反对,李秉喆还是铁了心要去日本。于是,他拿出了自己上学期间积攒的钱,又向家境富裕的同学借了一部分钱,凑够了去日本的路费,便只身一人踏上了去异国他乡的路程。

1930年春天,20岁的李秉喆坐上了从釜山开往日本下关的船,途中发生的一件事情激发了他自主创业的念头。

李秉喆买的是位于船底的二等舱,最初的几天,海面上风平浪静,他还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但是,有一天恰好赶上下雨,巨大的浪潮一个接一个地扑向轮船,位于船底的二等舱摇晃得很厉害,李秉喆开始晕船,并且越来越严重,他觉得自己快要把胆汁给吐出来了。再也受不了这样折磨的李秉喆想要换到摇晃相对轻一些的一等舱去,但是船舱门口的警察却将他拦住了,在得知李秉喆是朝鲜人之后,说了很多羞辱的话。他们说:“你一个来自贫穷国家的人能有什么钱,居然想进一等舱?”随后,这两个警卫还对李秉喆展开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身份盘查,这一刻,他深刻地感受到身为亡国奴的悲哀。李秉喆将这些话都一字一句地记在了心里,他发誓,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不再受外族的侮辱。

其实,李秉喆一直都生活在日本殖民统治的朝鲜,但是,周围和他一同生活的人,都是朝鲜人,所以他平时对国家的“独立自主”也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这一次在途中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消弭的印记,李秉喆开始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早一点争取独立自主。

换舱事件虽不是一件大事,但对于李秉喆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耻辱,他从这件事中意识到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够抵抗外敌的侵辱,想要国家强大,就一定得先让国家富足起来。他暗暗地对自己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要让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有朝一日,它一定会成为一个富足强大而且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自主创业的想法也正是在此时初见雏形,后来李秉喆一直专心于企业的经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强。

经过了接连几日的颠簸,李秉喆终于到达了日本。但是,他在日本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的波折和困难是人们没有办法想象的。

李秉喆来到东京后,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在他的眼里,东京的一切都是新奇的,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李秉喆刚到东京没多久就遇到了来自庆尚南道咸安的朝鲜留学生李舜根。他乡遇故知,两个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当时李舜根是早稻田大学大三的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李秉喆后来也顺利地考入了早稻田大学,随后进入政治经济学系开始了自己在日本的求学之旅。

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是当时公认的培养优秀企业家的摇篮,李秉喆为自己能够进入政治经济系学习,感到十分高兴,他感觉自己离心中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后来,李秉喆凭借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而名声大噪,他的才气也得到了人们的肯定,这让他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他深知自己来早稻田大学读书的不易,所以倍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上课的时候他全神贯注地听讲,课堂上老师的板书也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同时他还大量地阅读各类书籍,扩充自己的知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当时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书籍,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不断地充实自己。只要是在当时能够借到的书,他都会全部借来看,甚至连当时秘密传抄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他也一字不落地读完了。平时,他还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全部记录下来。他学习知识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甚至可以说,整个日本都是他学习的课堂。他广泛地关注日本的社会、经济、新闻等各个方面的动态,积累各种经验,这也为他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秉喆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接触最多的就是关于企业家的书籍,书中企业家们为了创业而不断努力、拼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的内心也与这些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产生了共鸣。

1923年,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地震的危害程度十分巨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日本的经济也因此受到了重创。这次地震的影响延续了好几年,期间日本的经济也在持续下滑,一直没有摆脱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困难。没过几年,美国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一次经济危机波及全球,日本也没能逃过此劫,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让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崩溃。一时间,很多企业开始裁员,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现状很不稳定。这一状况也影响到了学校,对时代反应十分敏锐的学生们时常会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李秉喆也和早稻田大学的同学参加过一次反对时任日本首相滨口的游行示威活动。他参加这次游行示威并不是因为对政治活动感兴趣,而是因为他当时正在读《女工的哀史》一书,书中对日本女工艰难生活的描写让他感触很深。在李秉喆的印象中,日本一直都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但是从这本书中他却看到了日本民族的两面性。同时,李秉喆也目睹了经济危机之后日本经济的惨状,感受到了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倒退现象。李秉喆对书中所讲的“经济的变动会影响到普通的百姓,并且会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这一观点,有了真实且深刻的体会。

李秉喆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一直都在努力地了解东京、了解日本,因为他认为在这里能够观察到日本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脉搏。与此同时,李秉喆也一直在为了自己创业的梦想不断地努力,他坚信自己在这里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回国之后创业的资本和支持。在这种信念和梦想的激励中,李秉喆在日本继续着自己的求学生涯。

3.重病回国,颓废少年办碾米厂

在日本留学的第二年,李秉喆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浑身上下一点力气都没有。最初,他以为自己只是中暑了,于是就找了一些药来吃,可是,吃过药之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加重的趋势。慢慢地,李秉喆的脚和身体开始浮肿,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行走。病情一天天加重,到后来甚至发展到连起身都十分困难的地步。因为没有办法起身,李秉喆只得整日躺在床上,被病魔折磨的他不仅没有办法继续自己的学业,就连生活都没有办法自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苦苦地挨着日子。

后来,李秉喆的室友带他到医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医生诊断后认为,李秉喆的病情是偏食引发的脚气,又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致使他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学习。

因为身体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李秉喆的心理也变得脆弱起来。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独自漂泊,无依无靠本来就是一件让人感到很难过的事情,更何况现在自己身患重病。渐渐地,李秉喆萌生了退意,他想要回家,回到那个有自己的双亲和妻女的家里。但是,他也深知自己来日本求学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走到现在自己付出了旁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汗水,他不想让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就这样轻易地失去。李秉喆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究竟是回家还是继续留在日本求学,成了困扰他的一大难题。

就在李秉喆为是否回国的问题而纠结的时候,他的病情又恶化了,不容乐观的病情让李秉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留学生活和今后的出路。“没有办法完成学业真的很可惜,但是现在我待在这里既没有办法学习,也没有办法来养活自己,那我以后的生计又该怎么办?我来日本也已经有一年多了,对日本的现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要不干脆回家吧。”终于,在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李秉喆决定放弃在日本继续学业的打算,选择了回国。

当李秉喆背着行囊,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家人面前的时候,他的父母都吓了一跳。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此刻应该在日本念书的小儿子竟然回来了,而且还面容憔悴,行动迟缓。母亲见到自己疼爱的小儿子变成了这副模样,不禁泪如雨下。她赶紧把儿子接到屋里,嘘寒问暖。李秉喆把自己在日本这一年多的经历以及自己回国的原因告诉了父母。李秉喆的父亲听完他的讲述之后,强压下心中对儿子的失望,说:“既然回来了,那就先把身体养好再说吧。我相信你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你自己的道理,我也相信,关于今后的路,你也有自己的打算。先安心养病吧。”

随着病情康复,李秉喆又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问题。经过反复地思考之后,他还是觉得大城市的机遇会多一点,于是便决定再回到他曾经求学的地方——汉城。但是到了汉城之后,他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李秉喆开始泄气了,他感觉自己根本看不到未来,从未有过的巨大恐惧和绝望将他包围,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会是什么样。在汉城处处碰壁的李秉喆最终决定回家乡发展。

为了改变现状,回家之后,李秉喆从日本引进了一些菜子开始种菜,并且还计划在家里再养几头猪和牛。因为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农场,李秉喆的精神也有了寄托,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比在汉城时好了很多,他也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意义。他的务农生活走上正轨,日子也逐渐过得安逸起来。可是,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天生就不喜欢安逸,李秉喆就是这种人。虽然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李秉喆的心却抑制不住地开始动摇了,他的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地说:“这并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不是吗?”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声音也在对他说:“现实点吧,你已经是有妻儿的人了,整天无所事事的像什么样子?”

李秉喆的心中又开始了痛苦的挣扎,他就在这样的挣扎中度过了两年的光阴。李秉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惊讶地发现,自己上了这么多年学,竟然连一点能够证明自己学历的东西都没有。中学毕业前,他主动放弃了毕业,选择了到日本去留学;在日本求学期间,又因为身体的原因迫不得已结束了学业。在这么长时间的求学生涯中,他一直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原本以为,在日本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没能如愿。回家之后,他依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加和阅历的增长,他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了。李秉喆总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暗自思索:“值得我用毕生的精力去从事的事业究竟在哪里?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就没有一种适合我从事的职业?”

有一天,李秉喆喝得酩酊大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他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感觉心情舒畅了一些。回家之后,他去孩子们的房间看望已经睡熟了的孩子,当他看到柔和的月光照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的时候,心中有所触动。这一夜,李秉喆彻夜未眠,他思考了很久,忽然想到了自己在日本时的梦想,他当机立断,决定不再这样犹豫下去,必须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成功的事业才是他心中所向往的!

李秉喆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之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待了几天,琢磨着自己应该如何创业。当他终于把创业的思路理清之后,他找到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要创业,这才是我一直以来追逐的梦想!”李秉喆的父亲听到这句话之后,有些惊讶,李秉喆继续说道:“尽管我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但是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请父亲您再相信我一次,这一次我肯定会与之前完全不同。”

李秉喆的父亲看到儿子的态度和之前截然不同,于是对他说:“这是你自己说的话,我希望你能够时刻谨记。你现在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之后,父亲给了他300亩地,让他当作创业的资本。

李秉喆用父亲给他的300亩地换回了5万块钱,然后他就带着这些钱上路了。他并没有急于把这些钱投入市场当中,而是先到各地的市场去考察。

经过了慎重考察和再三考虑之后,李秉喆决定把马山作为自己的投资地点。这是一座离自己家乡不远的港口城市,是著名的粮食集散地,粮食的流通量很大,但整座城市只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其他的都是小作坊,根本满足不了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之后,李秉喆决定在马山开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碾米厂。而且他还有一个很大的野心,那就是要开一家能够压得住日本人气势的碾米厂。

要想开办一家这样的碾米厂需要很多资金投入,这个时候李秉喆又陷入了矛盾之中,自己究竟是要把父亲给的这些钱全部投进去,还是去寻找几个合伙人呢?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去寻找合伙人。随后,李秉喆找到了他家的两位世交好友——朴正元和郑贤勇,向他们阐述了自己创业的打算,并提出了合作事宜。

听完李秉喆的阐述之后,朴正元和郑贤勇也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机,于是三个人决定每人出资1万元来创建碾米厂。李秉喆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把碾米厂建成马山最大、拥有最先进设备的厂子。但是要开办一个马山最大的碾米厂,仅凭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李秉喆决定向银行申请贷款。

可是,在当时,贷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都知道银行的门槛很高,所以一般人都不敢轻易进去。果然,李秉喆贷款的时候就遇到了阻力。接待他的是马山银行行长平田支,他压根儿就没有意愿要贷款给李秉喆。于是他一开始就抛出很多刁钻的问题来难为李秉喆,“最近粮食价格的变动很大,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你是怎么看待粮食市场的发展趋势的?”“你申请贷款用什么来做担保呢?”“你认为你自己具备成为一个企业家的素质吗?”这些问题不仅刁钻,而且还有一些侮辱的意味,但是为了贷款,李秉喆还是忍着气一一回答了平田支的问题,而且,每一个答案都条理清晰。李秉喆还努力地说服平田支相信自己,尽管这个时候他的心里焦虑不堪,但表面上却表现得十分镇定。最终,这个年轻人凭借着自己的自信和坚忍不拔的态度改变了平田支的想法,成功地得到了银行的贷款。

1937年,李秉喆的第一次创业开始了,他和两位朋友为这个碾米厂取名为“协同”,这个名字包含着他们三个人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为朝鲜人争光的含义。而且三个年轻人都表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在事业上都不能输给日本人。

李秉喆回忆起去日本求学途中的遭遇,再放眼现在国内的情形,在心中暗暗地下定决心:今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让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富足强大且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这也成为他后来专心致力于企业经营的动力所在。

4.排除万险最终成功,贪欲招致凄惨结果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任何一个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创业之初,每个创业者都面临着如何才能让自己在众多成熟企业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的难题。只有让自己生存下来,才能够谈得上发展。因此,创业者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创业之初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够度过创业初期的艰难,带领自己的企业走向灿烂的未来。

李秉喆在创业之初也经历了一番波折。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李秉喆雄心勃勃地想要干一番大事业,施展自己多年来的抱负,但是创业似乎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原本以为碾米厂只要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再加上工人们的勤劳工作,机器不停运转,不断地加工出粮食,保证了产量,公司就能够赢利。但是,李秉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做法碾米厂不但没有赢利,甚至还出现了亏损,而且亏损的额度一天比一天大。看到这样的结果,李秉喆和两位朋友都感到很失望,更感到焦急万分。他们不停地思考碾米厂亏损的原因,如果再这样下去,不要说赚钱了,就连最开始投资的3万元本钱也可能分文无回。

眼看着碾米厂一天比一天亏损严重,朴正元感觉自己已经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了,于是他向李秉喆提出了撤资的想法。此时,郑贤勇却对朴正元说:“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了一些,我们还是再继续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再做决定也不迟。”李秉喆也极力地挽留这位好朋友。可是,不论李秉喆和郑贤勇怎么劝说朴正元,他都铁了心地要把资金撤回去。后来,三个人经过协商决定,朴正元暂时不撤资,一年之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可以连本带利地将自己的1万元资金拿回来。

朴正元退出后,碾米厂的一切事务都落到了李秉喆的肩膀上。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面对厂里面的50多名员工和郑贤勇,而此时的郑贤勇也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信心。但是,李秉喆还是不断地劝说郑贤勇:“我们应该想想是不是漏掉了什么东西,我们如此努力,但厂子还是出现了亏损,如果不是漏了什么的话,我们为什么会出现亏损?不如我们先从内部经营开始查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洞?”之后,李秉喆就开始仔细地观察工厂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他甚至还跑到其他商户的工厂中去考察他们的经营模式和技巧,但是什么问题都没有发现。那么,亏损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

李秉喆前思后想,最终决定去粮食交易市场上转转。果然,李秉喆在这里找到了工厂亏损的原因。当时,整个朝鲜的粮食价格都是由仁川的米谷交易所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制定。当时的粮食交易就像现在的股票交易一样,每天的价格都是不同的。粮食价格经常出现暴涨或者暴跌的情况。商人们则像现在的股民们一样,在粮食价格下跌的时候,大规模地囤积,等到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再把粮食拿出来卖。而在创业之初的李秉喆只是一心专注于业务的拓展,根本没有注意到粮食在买进和卖出中的市场规律。反而,他通常是在粮食涨价的时候买进,又在粮食价格下跌的时候卖出。这样一来,自然就不会赚到钱了。

李秉喆发现了亏损的原因之后,决定调整经营方式,按照市场行情来进行粮食的买进和卖出。自从李秉喆转变了经营方式之后,碾米厂的效益逐渐好起来,也开始逐渐赢利。没过多久,碾米厂的生意就变得异常兴隆。而当初花高价引进的先进设备也在这个时候真正地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看到机器每天不停地运转,碾米厂的效益不断提高,赢利也逐渐增多,李秉喆几个月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经过了这件事情,李秉喆总结出一个经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只能说明人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只要问题存在,就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但是,这需要人们有足够的主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才能够做到。”

碾米厂的经营逐渐趋于稳定,李秉喆那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他想尝试一下其他的路子,于是又开始四处寻找新的商机。很快,李秉喆在一次偶然之中又发现了新的商机。

一天,李秉喆在散步的时候,发现有一辆货车停在他的工厂附近,他看到装卸工人们把车停在远处,然后走很远的路把车上的货物搬到工厂里面去。不禁纳闷:“为什么他们不把车开到工厂中去卸货呢?”等到走近之后他才发现,货车的轮胎坏了。李秉喆见工人们来来回回地搬运货物,特别辛苦,就建议司机以后及时更换新的轮胎。谁知,司机叹了一口气,说:“我们也想换新轮胎啊,但是我们社长欠的债务实在是太多了,公司就快要关门了,哪里还有钱来换轮胎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秉喆敏锐的商业触角感知到,这又是一次商机。碾米厂不论是买粮还是卖粮都需要运送粮食,尽管现在碾米厂加工粮食的效率已经提高了,但是粮食的运输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碾米厂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车队,不仅能够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能从中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李秉喆想方设法地找到了运输公司的老板。经过一番商洽之后,李秉喆从这个老板的手中接手了运输公司。后来,他还出钱购置了20辆崭新的货车,扩大了整个运输车队的规模。

通过对资本的原始积累,李秉喆的企业开始慢慢地走上了正轨。伴随着碾米厂和运输公司的良性运营,李秉喆也渐渐地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李秉喆的野心绝不仅仅止步于此,他仍然在马不停蹄地寻找下一个能够给自己带来财富的商机。

因为李秉喆经营的是粮食加工行业,所以,他十分关注与此相关的土地价格的动向。当时,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它的影响也蔓延到了朝鲜,再加上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进行疯狂的掠夺,农民纷纷逃出农村,转而向大城市寻求庇护。所以,土地的价格急剧下跌。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跌到了每坪25钱!但是,粮食的价格却在不断地增长,当时一斗大米从30钱涨到了1.15元。李秉喆通过这一现象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他计算着,如果此时经营土地的话,每投资50元,扣除银行的利息,每坪能够获得8.35元的纯利润,这必定是一项大有前途的投资项目。于是,李秉喆决定购买土地,进行投资。

同时,李秉喆也开始劝说他的合伙人郑贤勇和他一起进行土地投资。他说:“你看,现在全世界都处在恐慌期,不仅是日本,就连朝鲜也受到了影响,国家的经济已经好几年都不景气了,农村的土地价格一降再降,现在已经便宜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可是,现在的粮食却十分短缺,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我想,咱们可以把土地买下来,然后租给农民,让他们进行耕种,等到粮食收获的时候,肯定能够大赚一笔。而且现在卖地的比买地的要多,正是一个好机会。我想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拿出来投资土地,你觉得怎么样呢?”

李秉喆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自信,郑贤勇也觉得他的话十分有道理。很快,李秉喆就开始了自己的新一轮投资。他开始大规模地购买土地,为了购买到更多的土地,他甚至向银行申请了贷款。此时,贷款变得那么轻而易举。首先,李秉喆因为碾米厂的经营,已经和平田支熟识;其次,当时整个银行业的业务都在下滑,只要能够收回利息,银行都十分乐意贷款给客户。于是,李秉喆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贷款,而且数目还很庞大。

得到贷款之后,李秉喆开始对全国各地的土地价格进行考察。经过一番考察后李秉喆发现,只要支付预订金,用已经签好合同的耕地做担保,还能够从银行里贷到更多的钱,而银行的利息则完全可以从卖粮食的钱里面支付。

李秉喆想,这样一来,不出五年,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构想了。碾米厂和运输公司从创办到现在,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有这两个公司做支撑,李秉喆对这一次的投资信心十足。这个时候的李秉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已经完全超出了自信的范围,而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

1936年秋天,李秉喆作为朝鲜最年轻的富豪被人们熟知。一时间,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创业英雄。但是,李秉喆并不满足,在金海平原收购了大量土地之后,他又开始在釜山和大邱等多个地方收购了大量土地。在之后一年的时间里,李秉喆总共收购了200万坪的土地。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李秉喆已经进入几近疯狂的状态。当他再次把一部分土地抵押给银行以申请出一部分贷款作为周转资金的时候,却突然得到了一个让他万分震惊的消息——日本为了回笼资金,决定中断在朝鲜的一切业务,现在开始要收回已经发放的所有银行贷款了。这个消息对于李秉喆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但是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人速战速决的计划,长期的拉锯战使得日本的资金开始出现匮乏。为了回笼资金,扩充军事装备,日本政府向日本的所有银行下达了冻结资金的命令。

不但银行的贷款被迫中止,银行还下发了文件,命令李秉喆连本带利归还所有的贷款。这当头一棒差点把李秉喆打晕过去。李秉喆急忙找到平田支行长请求他能够多宽限一段时间,但是平田支却对他说:“李社长,我们也是迫于无奈啊,现在中日战争比原来计划的延长了,日本急需回笼资金扩充军备,所以终止了一切贷款,我们也没有办法,你还是尽快把贷款连本带利地还了吧。”

此时,已经没有退路的李秉喆为了还清银行的贷款,只得把刚刚买到手里的土地再转卖出去。因为他急于出手,所以卖出的价格比他买进时还要便宜。原本指望这批廉价的土地能让自己赚一笔的,结果不仅没赚到一分钱,还赔了很多钱。尽管土地都卖完了,筹得的钱仍不足以还清贷款。无奈之下,李秉喆想到了碾米厂和运输公司,现在这种情况,也只能卖掉它们来还清银行的贷款了。

郑贤勇听到李秉喆的这个决定之后,变得十分焦躁,他坚决不同意李秉喆的这一做法。但是事已至此,李秉喆也别无他法,自己酿成的苦果只能自己一个人来承担。于是,他坦诚地对郑贤勇说:“这件事的责任全部在我,但是事已至此,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这一切。这一次我们遇到了不可抗力,无能为力,只有等到它自己结束。”

李秉喆坦然地接受了因为自己的过度贪婪而导致的惨痛后果。他把自己收购的土地低价转让给别人,之后又把自己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碾米厂和运输公司转让了出去,这样才勉强还清了银行的贷款。贷款还清之后,他的手头上就只剩了40万坪水田和2万元现金,他把这些仅剩的财产和郑贤勇平分了才勉强收拾了这个破败的局面。此时的李秉喆又回到了创业最初的状态。

李秉喆经历了这一次大波折之后,明白了自己之前心高气傲,一门心思地扩大事业,却忽略了这背后隐藏的风险,才导致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事业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一次失败的经历,也为李秉喆日后创建“三星集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和教训。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追逐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如影随形。人们只有不断地从过去的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才能够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其实,失败能够让一个人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而李秉喆,也从这次失败中找到了自己将来要走的路。

5.成立“三星商社”,收购“朝鲜酿造”

人们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总是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失败,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打败了。创业者们只有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才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

创业的失败让李秉喆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上。这个时候,他开始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仔细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初,他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上,完全没有考虑个人原因。但是,当他完全冷静下来,认真反省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自己身上。自己的这一次创业相对来说太过于顺利了,看到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在飞速发展的时候,骄傲的情绪就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出来了。这种骄傲的情绪逐渐蒙住了李秉喆的眼睛,让他看不到未来,同时也让他变得急功近利。这样一来,失败自然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李秉喆从这一次的失败中还认识到,自己在短短几年的创业时间里得到了太多的东西,自己因此变得越来越贪婪,所以,在失去这一切的时候,心中才会充满挫败感。完全冷静下来之后,把这一切都想明白了,他发现其实自己的现状也还没有那么糟糕。起码现在他的手中还有创业之初父亲给自己的5万元创业资金。当初创办碾米厂的时候,没有把它全部投进去,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李秉喆也从这次失败中明白了创业的困难和守业的艰难,吸取了极大的教训。他在认真冷静地分析完自己失败的原因和所处的现状之后,决定再次创业,并告诫自己,这一次绝对不能再犯和之前同样的错误了,一定要戒除侥幸心理,做好一切防范风险的准备。同时,他也提醒自己,这一次把这5万元全部投进去了,花光了自己的全部家当,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就这样,李秉喆又一次踏上了创业之路。他首先到汉城、义州、元山、兴南、清津等地考察,之后又到中国的长春、沈阳、山海关、北京、青岛和上海等地进行调查访问。这一次的考察历时两个多月,足迹遍布了大半个朝鲜和大半个中国。他之所以走这么多地方,就是想探索一下以后的投资方向,以确定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方式。

通过两个多月的观察,李秉喆有了初步打算。在对中国进行调查的时候,他发现日本的产品卖得很好,眼光敏锐的李秉喆发现在中国市场上,只有日本的一些产品,没有人把朝鲜的特产拿到中国来销售,他敏锐的直觉告诉自己,商机来了。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出口贸易。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李秉喆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一次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初步确定了将出口贸易作为自己再次创业的目标之后,李秉喆就开始寻找适合出口到中国的商品。

经过了制订周密的计划、实地考察调研和市场分析之后,李秉喆结合自身条件,最终决定向中国的东北出口果品和干鱼,是因为这两样都是本小利大的商品。就这样,李秉喆再一次踏上了创业的征程。

1938年3月1日,李秉喆在竖洞成立了他的新公司——三星商社。竖洞位于大邱市西门市场附近,李秉喆把公司的地址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水陆交通便利,而且货源充足。他将自己的新公司命名为“三星”是因为这两个字在朝鲜语中有独特的含义。“三”是朝鲜人们十分喜欢的一个数字,在朝鲜语中,有大、多且强的含义,而“星”为清澈明亮和永放光芒的意思。所以,李秉喆选择“三星”这两个字来命名自己的新公司,就是希望它能够做大、做强,并且长久不衰。

三星商社成立之后,主要是向中国的东北和河北一带出口朝鲜产的苹果和水产品。有了第一次的失败教训,这一次李秉喆变得谨慎了,他没有像之前那样不管不顾,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出口贸易中。这次李秉喆又贷款开了一家面粉加工厂生产冷面。李秉喆选择冷面生意也是经过了一番慎重的考察。随着中日战争的无期限拖延,日本人开始大量地掠夺粮食,久而久之,朝鲜也必定会受到影响,所以物美价廉的冷面肯定会受到百姓们的好评和追捧。

为了使三星商社保持正常运转,面条机昼夜不停地运转着,李秉喆带着妻子和孩子把家也搬到了面条厂。房间位于面条厂的一角,终年阴暗潮湿,不见阳光。

为了保证冷面机正常运转,李秉喆一直守在机器跟前,一刻都不敢离开。实在累得不行了,他就在机器旁边铺上纸箱和麻袋片儿,小憩片刻。朋友们看到李秉喆这样劳累,都劝他适时地休息一下,万一把身体搞垮了怎么办?但是,李秉喆却很执拗地说:“现在我做冷面生意挣的钱一定要一分不少地投入到商社的扩建中去,我的时间宝贵,面条机多转一会儿我就能多赚一些钱,如果它停了,我就什么都赚不到了,现在的每一分钱都不能浪费,而且我还要按照合同上的日期还钱。所以,面条机无论如何也不能停,更不能出任何故障。这一次决定创业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现在少睡一点儿觉根本算不了什么。”

李秉喆的二次创业受到了上天的眷顾,面条机一直在正常运转,没有出现过一次故障,就连冷面的销量也比预期好很多。李秉喆把自己卖冷面赚来的钱全部都用于清还贷款、扩大工厂规模和扩充流动资金等方面。为了保证面条机能够日夜不停地运转,不仅是李秉喆,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跟着他一块起早贪黑。由于长时间待在厂房里面,他们都变成了白面人儿,这样艰苦的岁月维持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两年之后,三星商社开始了正常运转,并且逐渐地壮大。这个时候,李秉喆又再一次开始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扩充商社。这一次,李秉喆幸运地发现了一个绝好的商机。原来,由日本人一手创办的名叫“朝鲜酿造”的酿酒厂,因为公司内部出现了矛盾,分裂现象十分严重,他们急于把这个酿酒厂转卖出去。当时,朝鲜酿造每年能够酿造7000石粮食。而在当时的朝鲜,个人从事酿酒业是被禁止的,酿酒厂的总数也是由总督府限制的,很多商人都羡慕酿酒业的高利润,但是苦于无从下手。李秉喆也不例外,他也对酿酒行业觊觎很久了。在得知朝鲜酿造要被卖出的消息之后,李秉喆立刻就用12万元买了下来。第二天,所有的头条新闻都在说“三星商社”收购了“朝鲜酿造”的事情,这个消息一传出,很多人都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人们对李秉喆的印象还停留在两年前他破产的时候。两年前李秉喆为了偿还银行贷款,把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碾米厂和收购的大片土地低价卖出的消息,还十分鲜明地存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而现在,李秉喆又出巨资买下了朝鲜酿造,这自然而然就成了商界纷纷议论的话题。

李秉喆买下酿酒厂之后,悉心经营,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朝鲜酿造变成了朝鲜第一大酿酒公司,年酿造粮食增加到10000石,产量也节节攀升。李秉喆因为酿酒厂大赚了一笔,他也成为当时的纳税大户。就这样,三星商社掘到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桶金。

随着三星商社事务的日渐繁多,李秉喆一个人已难以应付所有的事务。于是,他想要请一位信得过的帮手来帮助自己打点商社的事务。找谁呢?这个时候,李秉喆想到了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李舜根。于是,李秉喆给李舜根发去邀请函,希望他能够来自己的商社做总负责人,李舜根接到邀请函之后,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李秉喆对李舜根表现出了高度的信任。李舜根来到三星商社之后,李秉喆就把商社中的大小事务全部交给李舜根来打理,而他自己则继续去寻找新的投资目标。

李秉喆的这一次创业又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又有一场灾难正在悄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6.再次创业遭遇搁浅,北上汉城寻找机遇

就在李秉喆再一次以成功创业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不久,他的再次创业就因为时局而不得不被迫中止。

自从决心再次创业之后,李秉喆就再也没有碰过酒杯,但是,在事业上重新取得了成功之后,李秉喆却开始酗酒。人们见李秉喆整日喝得酩酊大醉,都十分不解。他们都认为三星商社和朝鲜酿造现在都已经做得如此出色,不明白李秉喆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

在李秉喆看来,自己的企业早已步入正轨,利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是,经济上的富足填补不了李秉喆内心的遗憾。在事业上,自己已经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但是朝鲜的命运依然没有得到改变,日本人依旧在自己的国家横行霸道,自己创业报国的理想得不到实现。这种情况下,自己无论做出多么大的努力,也无法做出更大的事业,甚至自己多年的努力还可能付诸东流。这种痛苦一直被李秉喆深深地压在心底,无人能够诉说。

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日本原以为能够速战速决,但是没想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使得战争的结束无限期延迟,中日双方陷入了持久战中。日本人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在1941年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妄图把这一场战争扩大为太平洋战争,并以此来寻求突破口。那个时候,朝鲜还是日本的殖民地,朝鲜人民正处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一切都要听命于日本。朝鲜人民在这种残暴的统治之下,生活自然是苦不堪言。

自从太平洋战争全面打响以来,日本就开始了对朝鲜更为疯狂掠夺行为,对粮食等很多物资施行统一控制,只允许经营面粉、水果和水产品的商社自由支配5%的产品,剩余的则要全部作为军饷无偿上缴。这样一来,李秉喆手下的三星商社和朝鲜酿造不仅赚不到一分钱,甚至还要赔钱,最后到了不得不停产的地步。而且,这个时候李秉喆因为得罪了一些高官,性命危在旦夕。

李秉喆眼看着自己重新建立起来的企业已然没有扩大的希望了,甚至就连自己这几年的心血也难以保住,内心焦虑不已。李秉喆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同时出于保障家人安全的考虑,于是在1942年春天,把三星商社和朝鲜酿造的经营业务全部交给了李舜根,自己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故乡中桥里。李秉喆的第二次创业就这样陷入了搁浅的状态。

就在这时,美国开始对日本展开了反击行动。美军接连不断的空袭很快就使东京变成了一片火海,日军负隅顽抗,但是收效甚微。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长崎和广岛投放了两颗原子弹,造成日本境内数十万人死亡。日本政府在无力支撑的局势下,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随着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长达36年之久的黑暗统治终于画上了句号。李秉喆认为,这恰好是能够实现自己创业报国的最佳时机。

朝鲜刚刚解放没多久,全国上下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中。由于受到日本长时间的殖民统治和压迫,国内物资奇缺,因此引发了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此时的李秉喆已经回到了大邱,为了稳定当时的社会环境,他联合当时在实业界十分出名的九个企业家,一起组成了“乙酉会”。这九个人都和李秉喆有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实业兴国。于是,乙酉会成立不久,就收购了当时由日本人创办的报纸《朝鲜民报》,并将其改名为《大邱民报》。成立乙酉会和收购《朝鲜民报》这两件事情让李秉喆感慨良多,他开始反思社会和人生,并且对这两者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磨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这无疑为李秉喆的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朝鲜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之后,转而却又落到美军的魔爪之下,想要成为独立政府的道路还是很曲折。在美军的统治下,朝鲜社会的状态十分混乱,社会矛盾变得越发尖锐和突出。经常有民众进行示威游行,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大规模的罢工事件,而驻朝美军采取的措施就是对罢工人员进行残酷镇压。李秉喆曾目睹了罢工的工人被美军追赶到街上,在极度痛苦中被打死的场景。这样的场景让他的内心深受冲击,他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样的感受。李秉喆深切地感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样的现状。尽管当时他已经成立了乙酉会,收购了《朝鲜民报》,可心里依然想着还要做些事情来改变现状,只是具体做什么一时还不能决定。没过多久,李秉喆就对这个问题有了一次深入思考的机会。

当时恰逢李承晚从美国归来,受到朝鲜民众的追捧。李承晚回国后不久就去大邱市视察,大邱地区企业组织了30多位知名人士迎接他的到来,李秉喆也是其中一员。其实,李承晚和李秉喆的父亲李赞宇在很早之前都是独立协会的委员,两人原是旧相识。所以,在当晚的欢迎晚宴上,李承晚就与李秉喆交谈起来,当他知道李秉喆在大邱有商社的时候,就询问了一些关于商社经营的问题,李秉喆都一一作了回答。在谈话的结尾,李承晚拍着李秉喆的肩膀说:“孩子,你真的十分优秀,我为你父亲能有你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现在国家的时局依然十分紧张,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昌盛,还需要你做更多的事情。现在,国内十分迫切地需要能够为了国家奋斗的企业家,我觉得你真的很适合。如果你有时间到汉城来,一定要到梨花府去坐坐。我随时都欢迎你的到来。”

当晚,李秉喆回到住处,仔细琢磨着李承晚对自己说的那番话:“国内十分迫切地需要能够为了国家奋斗的企业家。”是呀,像自己现在这样只是简单地救济身边贫穷的人们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如果想让国家从根本上脱离贫穷,就要让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而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企业的成长,所以大力发展企业才是自己现在真正要做的事情。不久前目睹的在大邱发生的血淋淋的示威事件此刻也浮现在脑海里,更加坚定了李秉喆肩负起为国家奋斗的企业家的使命。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秉喆心中的使命感越来越强烈。但是鉴于之前失败的教训,他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都要耐心等待时机成熟,所以不能再轻率地做任何决定。李秉喆在心中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不能莽撞行事,干事业也是需要时机的,只有懂得耐心等待时机的人,才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冒险去做一件事情,那么终将招致失败。”

终于,耐心等待的李秉喆迎来了一个绝好的时机。朝鲜解放后,李秉喆的酿酒厂的生意一直很好,伴随着良好的销路,酿酒厂的生意进入到了繁荣期。酿酒厂的酒不仅仅在大邱地区销量颇丰,甚至还进军汉城的市场。因为产品的畅销,李秉喆也从中赚了不少钱。手中有了雄厚的资本,李秉喆也变得更加自信了,他感觉机会来了,应该趁着现在的这股势头到汉城去开发大市场,先把汉城这个大城市的市场打开,接下来,公司走向全国的目标自然就不会太远了。

看到了这一商机后,李秉喆马上召集公司的骨干开会,会上他宣布了进军汉城的决定,并且向主要领导人移交了三星商社和朝鲜酿造的工作。从日本投降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时间。李秉喆一直在等一个适当的时机,这一次他终于等到了。李秉喆看到希望后不想再继续浪费时间,他迫切地想要一展自己的宏图伟志,会后他立刻动身去了汉城。

注释

[1]汉城,现正式名称为首尔特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