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人问及:“你是否心智健全?”在听到这一问题之后,我们大可不必气愤难忍,甚至暴跳如雷,东摔西摔。这一问题真正想说的,并不是指“你是否有知觉”,也并非如同街边顽童对路人的戏弄:“你是不是傻瓜啊?”这个问题所要表达的,全然不是如此。
这个问题所要表述的关键点,并不是说我们的心理机能是否存在缺陷,或者即便没有任何缺点也可能不正常。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要我们对自己有一个真正彻底的了解。它就如问题本身所反应的内容那样,要求我们认真地自省一番,然后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来。
面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提出:“健全的心智,其具体所指是什么?”而它的真正含义,有位科学家曾为我们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心智健全,就是指一个人能保持性情平和,思维活跃,心境快乐,对社会定位的思虑周到合理。
假设上面这一定义被我们设计成温度计上的刻度,那么如果我们用这一温度计来丈量自己心智的温度,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智会随着场合和时间的变动而不稳定,在某些时间地点,我们的心智非常健全;而在某些时刻,它又会闹出很大的毛病和问题。
在这里,请注意这一点,以上对健全心智的定义中,排在首位的是平和的性情。我们必须要在此反省,为什么我们总是时常乱发脾气,心里不高兴而撂下伤害别人的狠话,时不时地就无法控制自己?我们是否失去了这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当我们没有被任何事所触犯时,我们能够保持平和的性情,而一旦有什么触犯了自己,或是某件事不合心意,我们又该如何保持性情平和?这一情况该如何应对?
现在来看第二点:思维灵活。这一点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到,但是也难免会遇到失重的时候。当我们无法把握住重点,以偏概全,本末倒置,对某人某事了解不够而存有偏见,匆忙之中武断评判之时,又该怎样处理呢?
至于快乐的心境。快乐时常在我们心底涌动,但这种奇妙的快乐感往往都很短暂,而余下的日子便充斥在一片尖酸刻薄、沮丧气馁、顽固执拗的情绪当中,甚至在自我抱怨和憎恨他人的心态下度过。他的身上一定出现了什么问题,否则不会表现出这样一种消极的心绪。
最后谈谈行为方式。在社会交往中,总是忽略别人的感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种病态行为。另外,由于某种害羞、过于敏感的性格作祟,我们常常因对自己不满而心生愤恨,这就导致自己的所作所为显得不合规矩,窘态百出。而另一些时候,固执地坚持己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丝毫不顾他人的感受,这又该如何应对?
以上我们所阐述的定义中,“保持”之前反省过的四个条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同时也是一种最严格苛刻的考验。我们要如同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悉心保持着我们心智的平和、灵活、宁静、健全。一切恶劣的思想都会腐蚀人心,像腐烂的食物一样毒害生命。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被心中的恐惧、欲望、以自我为中心而拉入深渊之中?我们如何才能抵御恶劣的情绪、暗淡的志向,防止免罪恶损害健全的心智呢?我们应该从何处找寻出路,让自己重获平衡协调,保证心智健康,恢复仁慈坚强呢?
事实上,这些问题只要我们略为用心,就能找到一个简单的答案——保持单纯的信仰。对于治疗这种病态来说,好好运用信仰的办法,比任何药方都灵。当然,我们所说的信仰,并非是指信任,也不是指见解,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一种绝不退缩的信念,带着一种永恒的信心上路。
“性灵的防腐剂,便是信心。”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待憎恨、嫉妒、烦恼和一切罪恶,最有效的武器便是信心。信心能够使我们远离一切破坏性情、毒害性灵、耗费生命、让人疲惫不堪的消极情绪。
相比善的感染力而言,罪恶的传染性远远及不上它的影响。勇气这种品质尤为如此。它就仿佛电流一般,在人们的心中来回传递,闪烁出力量的火花,消灭所有的沮丧、疲惫和恐惧。勇敢的人可以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为了战胜内心的种种消极因素,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信心、获得勇气呢?然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如果我们有了勇气和信心,又该如何运用它?你是否敢于运用它?答案便是,我们的确可以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运用信心的力量。
信心让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坚定地活下去。这一切在不知不觉间自然发生,甚至连我们自己都尚未意识到。我们的一切日常行为,外出,穿过街道,在餐厅里吃一餐饭,搭乘火车出一趟远门,乃至于成家立业,这一切行为都依靠着信心的支撑。做任何事时,我们多少都还有一丝冒险的意味,我们无从得知街道是否安全,火车是否平安到达目的地,婚后是否幸福,事业是否成功。这一点未知的冒险成分,让我们完成这些事,否则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我们懂得这一点,而后能够虔诚谦卑地去实践,这样就能得到健全的性灵。
人生如果不能体会这种信心,那么就会笼罩在一片恐惧的乌云之下,困扰于各种庸碌的烦琐之事,从而导致内心的孤寂,最终落得悲惨的境地。倘若我们能拥有一种真正的信仰,那么它就会转化为仁慈和爱,而爱就意味着最崇高的信心。
当然,我们不仅要拥有信心,同样也要具备友爱、仁慈、怜悯、忍耐和品德。而这样,“仁爱、刚强、虔诚之心”便为我们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