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弱点
72187100000003

第3章 如何从这本书里获得最大效益

这本书告诉你的原则,必需由衷才会有效。我不希望人们用奸诡的骗术去欺骗别人,而我所讲的只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一、如果你要从这本书里获得最大收益,有一个必须具备的、比任何定律或技术都重要的基本条件,否则你再如何研究也没有用。如果有这种天赋,你甚至可以不用去看那些书中教益最多的建议,便可收获奇迹。这个奇妙的条件,就是一种不断向前的学习欲望,一个增加你应对别人能力的强烈决心。

要触发这个愿望,就要经常提醒自己这些原则如何重要,想象自己将它们运用自如后,会接触到多姿多彩的环境,会在经济酬劳上有更多帮助。你要一次次对自己说:“我之所以受人欢迎,我的快乐和我收入的增加,都是由于我懂得应对他人的技巧。”

二、我希望你不要在迅速阅读每一章并得到一个概念后,就急于想看下一章,除非你只是为了消磨时间而阅读。假如你是为了提高人际关系的技巧,那么请你详细研读这本书,这才是最省时和最有效的办法。

三、在你阅读的时候,不妨偶尔稍停,思索你阅读的是什么,并问自己在何时何地如何来运用书中的建议。

四、阅读这本书时,手里拿一只红墨水钢笔或红色圆珠笔,遇到一项对你有用的建议时,就在字的下面划一道线;若是一项极好的建议,则划出着重标记的符号。这些划线和符号不但使你阅读时更有趣,也可以帮助你迅速有效地温习,使你得到更大收益。

五、我认识的一个人,在一家极具规模的保险公司担任了十五年经理。他每月都会看一遍公司发出的保险单——每年每月,他都会看同样的保险单。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经验告诉他,这是使他记住保险单上条款的唯一办法。有一次,我花费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写一部演讲术的书稿。我发现自己必需反复重读,才能把书稿的内容记忆清楚。

所以,你如果要从这本书里获得真实持久的益处,不能以为草率地看过一遍就够了。你要详细阅读这本书,每月抽出一些时间温习,还要把它放在你的书桌上不时翻看。只有恒久的温习才能习惯运用这些原则。

六、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教一个人什么事,他永远也学不会。”萧氏说得很有道理,学习是一种自主过程,并且只有切身运用过的知识才会深深地留在脑海里。所以,如果你想运用好这本书中的原则,就要抓住机会实践,否则你会很快把书上的内容忘干净。

你也许会觉得随时随地实施相应的原则是件难事,的确,我自己偶尔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但在你读这本书时,有一点不要忘记,你不只是要获得书中的知识,同时要养成新的习惯。

你是在尝试一项新的生活方式,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每天实施。所以你要常读这本书,把它看做是如何与别人沟通关系的使用手册。无论什么时候,在你遇到某些常会遇到的特殊问题,诸如如何管理小孩子、如何说服妻子以及如何满足一个气愤的顾客时,你翻开这本书,试着按照其中的某项提议去做,说不定会有奇迹般的发现。

七、这或许是个新奇的尝试:当你的妻儿或是同事,找出你违反某一项原则时,你不妨向他们付出一角或是一元,作为对自己处罚的罚款。

八、华尔街一家极具声誉的银行,有一次它的一位经理在讲习班的演讲中介绍了一项如何有效改进自己的办法。这位银行经理只受过短期的正规学校教育,可现在他却是美国一位极受重视的理财家。他认为他今天的成就,得力于他自己构思出来的方法:

“这些年来,我有一本约会记录簿,记上所有约会的时间。我的家人从来不替我在星期六订约会,因为他们知道我要利用星期六晚上来自我检讨、反省。那天晚饭后,我自己独处在房间里,翻看约会记录簿,回忆这一星期所经过的会谈、讨论和各项集会。我问自己:‘那回,我做错了些什么?’‘怎样做才是对的,怎样做才能改进自己?’‘从那次经历中,我得到了些什么教训?’

“每周这样的反省并不愉快,可我经常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惊讶。这样过了数年后,我的这些错误逐渐减少,终于不再发生了。这个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方法,对我来说比其他任何方法都更为有效,这种方法已帮我改进了决断能力,使我跟别人接触时受到极大的益处。”

如果试着用这个方法来检讨你对书中原则的实行程度,你会获得两种结果:第一,你会发觉自己在从事一项有趣而又宝贵的教育课程;第二,你会发现你应付他人的能力,在逐渐地伸展和成长。

现在不妨再加上一本记事簿,把你实施这些原则后的效果清楚地写进去,比如日期、效果,以及对方的姓名。使用这样一本记事簿可以激励你更加努力,这是项既有趣又有意义的工作。

为了使你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多益处,你必须:

1.养成一种不断发展的对人际关系原则运用自如的欲望。

2.在你看下一章前,先把这一章仔细地看两次。

3.阅读时常停下来自问,你如何才能实行书中的每一项建议。

4.在重要的文句下面划上横线或其他符号。

5.按月温习这本书。

6.遇到机会就实施这些原则,把这本书视为“活用手册”,帮你解决问题。

7.当朋友发现你违反其中某项原则时,付给他一元钱,把学习当做游戏。

8.每星期检讨一次,问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哪些需要改进,以后怎么做。

9.不妨再加上一本记事簿,写明什么时候、如何运用这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