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7214400000027

第27章 小心悬崖

埃莉诺·杰克·吉布森

解释视知觉的发展过程

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一个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视觉接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接受量的83%。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最重要的视觉能力是深度知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深度知觉能力,我们就会撞上东西,不能判断猛兽离自己有多远,或者很容易从悬崖上掉下来。那么,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呢?

进行这项研究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把出生不久的婴儿放在悬崖边上,看他们能否让自己不掉下去。当然,这个建议是十分可笑的,于是吉布森发明了“视崖(visual cliff)”装置,解决了这个尴尬。

视崖装置的基本组件是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是用红白格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即“浅滩”。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也就是“深渊”。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

吉布森寻找了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渊”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在“浅滩”侧呼唤自己的孩子。

在实验中,9名婴儿拒绝离开中间板。当另外27位母亲在“浅滩”一侧呼唤她们的孩子时,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间板并穿过玻璃。而当母亲从“深渊”一侧呼唤孩子时,大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滩”,或者一动不动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一些婴儿用手拍打玻璃,虽然这种触觉使他们确信玻璃的坚固,但还是拒绝爬过去。

实验中,许多婴儿在中间转身时,会借助深侧玻璃转换支撑点,当他们开始转向浅侧爬向母亲时,有的甚至倒在深的一侧。这是因为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比他们的行动技能成熟得早。如果那儿没有玻璃,一些婴儿会真的摔下悬崖。

不过,这些小被试者至少已经有了6个月的生活经历,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可能通过尝试和错误而学会了知觉深度。然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不具备自主运动的能力,所以不能接受实验。于是吉布森和沃克用各种动物作为实验参照,因为大部分动物获得自主运动的能力比人类婴儿要早得多。

动物测试的结果很有趣,研究者发现不同种类动物知觉深度能力的发展与它们的生存需要有关。例如,小鸡出壳后就必须马上开始自己觅食。当吉布森把出生不足24小时的小鸡放在视崖上接受测试时,它们从不会犯跌下“深渊”的错误。而小老鼠则不同,它们对“浅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这可能是因为老鼠的视觉系统不够发达,它们在夜间活动,因而它们靠嗅觉寻找食物,在黑暗中运动时靠鼻子上坚硬的触须感知物体。

各种生物中,在视崖实验上成绩最差的是海龟,这可能表明海龟的深度知觉能力比其他动物要差,也可能是它们的自然生活环境使他们不害怕跌落的状态。很明显,如果生活在水中,在防止跌落方面,深度知觉能力对于生存的价值将会减小。

心灵智慧点滴

所有种类的动物,如果它们要生存,就必须在能够独立行动时发展感知深度的能力。因此,从逻辑上可以假设人对深度的知觉能力是一种天生存在的机制,是不需要经验来发展的。但是也有实验和现实案例证明,知觉能力的形成也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经验参与。

视崖实验的有益之处不仅仅在于对心理学研究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还在于吉布森和沃克在总结这个实验时说过的一句话:“婴儿在爬行和蹒跚学步阶段,很容易从或高或低的地方跌下来。家长们必须很警惕,以防止婴儿爬到儿童床的床栏边或楼梯口。”现在,心理学家正在尝试使用虚拟现实帮助残疾儿童学习安全地应对他们周围的环境,使他们不必冒受伤的危险就能获得有价值的经验。

人物志

埃莉诺·杰克·吉布森(Eleanol Jack Gibson,1910—2002),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知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的学习与认知发展。1966年任康奈尔大学教授直至退休,是康奈尔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在那里她完成了其著名的视崖实验。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