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026

第26章 稳、冷、狠(2)

门客回答说:“自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以秦王的那么厉害,我还敢当面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我虽然笨,不怕秦王,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强大的秦国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因为有我们两人。如今要是两虎相斗,一定不能够两个都存留下来。我所以对廉将军处处谦让,是先顾虑到国家的危急,抛开私仇啊!”

廉颇听说这件事后,袒开上衣,背负荆条,请宾客带领他到蔺相如家谢罪,于是两人成为刎颈之交。

官场上求和一的一方往往会主动避开另一方的锋芒,等到对方战争的士气低下来,再和对方相处,这样不但做到双方都不受伤害,还能得到更高一级的上司赏识,获得升官的机会。

后汉人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人,太守寇恂将他逮捕并处死。贾复认为这事让自己很没有面子,经过颍川时对左右的部将说:“我看见寇恂一定亲手杀死他”。寇恂知道贾复的预谋后,就有意躲着不见他。寇恂姐姐的儿子谷崇请求佩剑随侍在侧,以备万一。寇恂说:“不行。从前蔺相如不怕秦王,却宁愿受屈于廉颇,都是为国家着想”。

于是命令县里的人,一人准备两份酒菜,由寇恂带领出城迎接贾复的军队,然后托病先回城中。贾复命士卒追赶,但将士们都喝醉酒了,寇恂得以安全脱身。寇恂派人把这情况禀告朝廷,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命他和贾复结交为友。

能够明哲保身,这也是叔孙通曾经用过的手段。焚书坑儒后不久,秦二世接位。他听说外面在造反,便问大臣们是不是真的?许多官员都说是真的,外面发生了骚乱,并劝说秦二世改过。惟有叔孙通说,外面没有造反,只不过是些小偷而已,是乱传话说造反的。二世听了叔孙通的话,认为很对,非常高兴。可是叔孙通讲过这个话,自己就溜走了。他知道秦朝这个政权没有希望了。

叔孙通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地位,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政绩。如他在汉朝建立的“朝班”制度,为后来历届朝代所沿用,实行了几千年。自此以后,各朝各代的体制都是以他的政治思想体制为基础。司马迁反对一般人对叔孙通小节方面的批评,他是从大处着眼下笔。他说叔孙通“量主而进”这四个字,用得非常好,就是后世说的“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日省即稳

古语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用在官场上就是说,第一个想当官的和已经当上官的人物,要能够忍辱负重,日日自省,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无论在做什么事总要有挫折,而一个为官者如果不能从心里战胜自己,那他永远不可能取得什么成绩。“忍一时风轻云淡,退一步海阔天空”。为官者能如此,则无坚不摧,无事不成。

说起韩信,我们都会记得有关他的“胯下之辱”的典故。少时的韩信出身贫贱,再加上从小就失去了双亲。一心又想当官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一开始韩信到当地的一个小官那里做幕僚,这样吃有了着落,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对韩信很反感,便在半夜起来做饭,一早就全家先吃了,等到韩信来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知道别人不喜欢自己,也就离开了那个小官。离开小官后,韩信照样没有去种庄稼糊口,而是到淮水去钓鱼,可是鱼也不是天天能钓到的,这样韩信照样常常没有饭吃,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从老太太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韩信的歧视。一个大男人,连老太太都看不起,自然会被很多人瞧不起。所以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

有一天,韩信正走在街上。忽然,面前拥出三四个地痞流氓。韩信只道是与自己不相干,本打算绕道过去,却被截住了去路。韩信先是一惊,随即便抱拳拱手道:“在下韩信,不知道各位有何指教?”

其中一个阴险的说道:“管你韩信张信,今天大爷不高兴,要找个人解闷”。韩信听了知道他们是无理取闹,依然很平静地说:“有话好说,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坏了和气?”韩信认识他就是当街的屠夫,恃勇逞强,在当地也算是横行霸道,无人敢管。只是他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会惹上了他的麻烦。

那些人呵呵冷笑几声,说道:“小子,大爷还怕了你不成,今天就是要找你的晦气”。说完几个人步步紧逼,将韩信围在中间。此时的韩信还名不见经传,不过是比路边的乞丐略强一些的人,自然不被放在眼里。

韩信自知力不能敌,强着胆子说:“韩信自来没有的罪过各位,还求放我一条生路”。

屠夫怪笑三声,说:“好啊,听说你的胆子很大,今天我们几个想见识见识,看你到底有多大的胆子”。然后指着韩信的宝剑说道:“如果你有胆量今天就用你的剑将我杀了,否则就从我得胯下爬过去”。

如果将这个流氓杀掉,自然韩信也难逃一死,说不定还没有来得及拔剑就会被人杀死,眼见这样的形势,韩信暗暗咬牙,缓缓俯身下去,从那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众人无不惊愕,连那群流氓也愣在那里发呆。韩信则立起身掸尽尘土,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从那以后,那群流氓再也没找过韩信的麻烦。而韩信后来功成名就,又提拔当年的那个屠夫作了小小的官吏,那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尽心尽力。

如果当时韩信一时意气用事,和他们打起来,那后果就难说了,纵使能像梁山好汉那样落得占山为王,那终究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混混,没有后来的雄风。

没有能屈能伸的气魄,为官者很容易处逆境时被人打倒。为官者处逆境时,郁郁不得志,就会有许多人冷嘲热讽,甚至会欺负到家门口,只为了义气用事,很可能会被人赶尽杀绝。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带兵进攻越国,在战斗中被越国大将砍中右脚,伤重不治而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他的王位。三年后,夫差为报父仇,带兵攻打越国,一举攻下越国的都城会稽,迫使越王勾践投降。夫差把勾践夫妇押解到吴国,关在阖闾墓旁的石屋里,为他的父亲看墓和养马。

勾践忍受了许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吴王夫差释放出回国。他一心报仇雪恨,带头日夜苦干,重新积聚力量。为了激励自己,他想尽办法磨练自己。一是“卧薪”,晚上睡觉时不用垫褥,就躺在柴铺上,提醒自己,国耻末报,不能贪图舒服;二是“尝胆”,在起居的地方挂着一个苦胆,出入和睡觉前,都拿到嘴里尝一尝,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会稽被俘的痛苦和耻辱。

勾践不仅“卧薪尝胆”,还常常扛着锄头掌着犁,下田劳动,他的妻子也亲自织布,在吃穿上都很朴素,和百姓同甘共苦。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上下一心,越国终于翻了身,利用时机起兵灭了吴国。

能屈能伸不但能培养为官者的气魄,还能磨练为官者的心性。

日省还要慎微,就是要从微小之事做起,从微小之处严起。居官不可不慎,尤须“慎微”。

有些为官者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很高的觉悟,但是往往在细节上面做得不够,或者是放任自己,因此常常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发生,一生的清誉毁于一旦。小处不可随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白居易就是一个慎微的典范。他在杭州任刺史时,从不收取任何财物。然而就在他离任的时候,突然发觉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为此写诗自责,“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白居易爱“两片石”的形态,在一般人看来,是不足为怪的,要说为此而作自责,就有些过于严厉了。然而,白居易却很在乎。他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如果今天拿了“两片石”,明天也许就会拿别的东西,这样就保不准会贪污财物,防微杜渐还是很重要的。又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就其本质,取“两片石”与贪污“千金”没有什么区别。

可见,“一趾之疾可丧之躯”,慎微对于为官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严于律己、表里如一是慎独的意义所在,也是修身的一条准则。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和道德分离,否则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即使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时候和地方,也应该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使自己的言行超越道德规范。

在康熙的《庭训格言》中也曾经提到过慎独是贤的第一要节,而且他还要求在朝为官者能够“暗室不欺”,以此作为道德修养的标准。“暗室不欺”细究起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管有无他人在场,一个为官者都要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另一层意思是,做官要表里如一,不能阴阳两面,、口是心非,当人一套背后一套。

“慎独”的意义在于:一个经过认真修养的为官者,即使无人监督他,有机会做违背道德的事,但是他能够警戒自己,不会失足。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对这个词作过这样的说明: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诚其意’”。

为官者能做到慎独,自然能够不怒而威,受人尊敬。东汉安帝年间的荆州刺史杨震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人们称赞他“性公廉,不受私谒”,还留下了“清廉诫四知”的故事。

《后汉书·杨震传》有这样的记载:杨震去荆州赴任,道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一手提拔的官员。王密为了表示感激,“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杨震断然拒绝,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你这样做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杨震的一番话,“羞愧而出”。后人就把这件事当成“慎独”的典型,流传下来。

俗话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果自认为没有人知道,而违背道德作伤天害理的事而违背道德做伤天害理的事,那就是自欺欺人了。纸里包不住火,总有一天事情会败露。因此,为官者千万不可以认为神不知鬼不觉,而捅破“没有人知道”这层窗户纸,才是最明智的。宋代学人陆九渊就明明白白地说过:“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这样,把慎独与诚实、不自欺欺人、无愧于心相联系,就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道德境界,它表明了人对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度要求的高度理性自觉。

做到慎独一日容易,难的是日日如此、事事如此。然而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食色性也”,人生来都有欲望,能够在欲望面前止步,最主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纵观历史,那些能够被人记得、爱戴的为官者都是由于有很强的个人魅力,性格里面有能够让人敬服的地方,他们都怀有一颗平常心。因此,能够做到慎独,、有始有终,为官者修养自然会不断提高。

慎欲就是必须把握欲望的“度”。在这个范围内,事情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引起质变,变成另一种事物。人都有欲望,物质的、精神的,它可以激励人们去奋斗。但是欲望要适度,适度之欲望就是遵循法纪和道德的要求,用正当的手段实现正当的欲望,是无可非议的。反之,过度之欲望,就会导致私欲膨胀,就会变成邪恶,就会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不正当手段来达到欲望的满足,轻者犯错误,严重者走向不归路。

所谓慎欲,就是节制自己的欲望,说到底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南朝著名文学家范晔说:“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只有欲望的源头阻止了,廉洁正直才能在心里出现,才可能做出让百姓感恩戴德的事情。

为官者慎欲要做到三方面,那就是慎财欲、慎色欲、慎官欲。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为官者应将心思放在为百姓做事上,而不是剥削民脂民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官者有许多捞钱的机会,进行钱权交易,但是要记住,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总有一天捞的钱要还回去。所谓钱、色不分家,钱经常是和色一起来的,所谓饱暖思淫欲,就是这个道理。

除此之外,为官者还要慎官欲。有些人通过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本无可厚非,毕竟人都是希望不断向上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心的向上爬如果只是一心地向上爬,靠钻营和不择手段,那这样的人就不可救药了。无论官大官小,都要以为百姓做事为原则。一个人如果官欲太强,为了达到目的,往往还会不择手段。梁启超曾说:“富贵利达,耳目声色,……在在皆足以夺志”。因此,每一个为官者都要保持平常心,力戒贪欲。俗谚说:家有黄金千吨,一日不过三顿;家有千间房,晚上一张床。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这些都是戒贪欲的金玉良言。毕竟,人的一生真正需要的其实非常有限。

官场生死斗之一: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始终被君子鄙视,但在官场中,这是最好的进攻与防身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