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蜗居”术
7208700000014

第14章 出风头很抓人眼球,当别人找靶子的时候也会首先想到你(1)

职场“蜗居”第七条:出风头很抓眼球,同时也很抓箭头。一旦你做了出头鸟,那么你就要做好承受被子弹穿透的准备(如果你没有防弹衣,就不要做出头鸟)。

不能否认,在人人都求自保、人人都低调潜伏的办公室,偶尔出现一个胆大的也的确很抢眼、很拉风。所以想要在办公室一朝成名天下知,最好的办法就莫过于出风头。

出风头的确很爽,很有效,很能一炮走红,但是风头过后,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有人自己不敢出风头并不代表他能忍受别人出风头,有人也想出风头只是没你这么直接,有人正想出风头结果却被你抢了头彩……

所以在你风头过后,在你风光了一回之后,这些人就会不安分起来。因为职场就是有些人自己不敢争高职、争高薪,但一旦他们看到身边的人往上爬,那么就一定会伸一把手,他们这样做绝不是要推你一把,相反却是要拖你后腿,自己不升职也见不得别人升职,这是本性使然。

所以如果你敢出风头,那么你首先就要做好应对风头过后可能出现的被掣肘的状况,因为同级之间,虽然他们凭一己之力扳不倒你,但至少可以让你没好日子过。

1.总站在别人身后谁能看到你?

因为人多竞争大,所以职场之上同一级别的同事,虽然表面看上去一团和气,可在私下里都免不了彼此较劲,谁都见不得谁爬到自己头上去,因此一旦他们看到同事之间有人不安分,就会拿出十分严谨的工作态度来防微杜渐,争取把某些同事想要出头的野心扼杀在摇篮之中。

正因为想要出头首先就要面对阻力和掣肘,所以在职场上很多人都选择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是,我们首先还要明确一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果仅仅是因为存在阻力,我们就一味地选择躲在众人身后不敢探出头来,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职场目标呢?如果不敢在领导们面前展现出我们的水平,谁会发现我们的潜力呢?如果一直这么默默无闻下去,难道不是在浪费生命和青春吗?

所以,想要实现我们的职场目标,我们就要敢于得罪一些人,就要敢于抬起头,敢于走上前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级一级地往上升,才能成为一波又一波同事的上司,否则我们只能被自己的小心谨慎和胆小怕事所埋没。

即使如此,我们也要首先明确,敢于出头并不代表在任何人面前都敢于出头,而要有个原则,在上司和领导面前不能强出头。

要知道,上司或是领导或许没有直接把你开除的权力,但是在老板面前毕竟他们比你更有发言权,比你更有资格和老板讲话。要知道坏话或许不一定能够直接杀死人,但是却能间接地杀人。老板或许不会直接采纳他们的建议,但至少会被他们的建议所影响。

所以要出头一定不能在比自己职位高的人面前出头,除非得到对方的许可,否则,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呆着。

2.想要做回出头鸟,就要先穿好防弹衣

既然决定抢风头,那我们就要想好抢到风头之后该如何才能实现全身而退,否则抢风头的后果就是:在抢到风头的同时也中了别人的箭头。

所以想要做回出头鸟,我们首先就要先找好“保护伞”和“防弹衣”。有了防护我们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有恃无恐,而这层防护肯定要找领导,有了领导的袒护我们才能做到师出有名,才能公然地从同事们当中走出来,成为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但是,在找领导保护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请神容易送神难。既然找了某领导做保护伞、做靠山,那么我们就得小心地“供着”他们。否则一旦我们的存在危及到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立马就会从“保护伞”的角色变成“绞肉机”,直接让我们卷铺盖走人,或者直接打入冷宫,从此无人问津。

而我们能够对领导造成威胁的因素又在哪里呢?很显然是因为我们和他们走得太近,既然我们是他们的下属,一旦我们能力拔尖,在老板眼中成为红人,那么我们接下来很可能成为他们的直接下属或是同级,这样一来我们就可能直接威胁到他们的升迁。

所以,要找准靠山,也要和靠山之间保持距离,要找级别差距较大的领导。这差距越大,距离越远我们就越安全,对方保护我们的意识也就越强。不过他们对我们的这种保护并非只是为了我们,也是为他们自己扶植得力干将,用我们的工作增加他们的业绩,加大他们在老板心目中的筹码。

但是一旦我们和他们的距离太近,那么他们就会感觉到危险。鉴于此,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压制我们,把我们控制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而不能成为和他们平起平坐的人。

3.抢风头也能是自上而下的被动出头

鉴于此,想要靠保护伞做防护来达到我们抢风头的目的,那么风头出过之后,我们就要懂得见好就收,知足常乐,站在离靠山足够远的地方。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安,我们才会安全,下次再找他们保护才能更容易。

一旦我们在某位领导心目中留下了高能力的印象之后,那么接下来的日子一旦他们遇到了难办的事,或是难以完成的工作,他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我们。这样一来,我们想不出头都难,而且这种出头也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因为我们毕竟是被动的出头。

但是这种抢风头的方式可能存在两种风险:一、假如自上而下交代的工作我们同样没有能力完成,那么这就成了领导本来想让我们露脸,结果我们把屁股露了出来。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别想再得到这位领导的垂青了。所以通过自上而下施压的方式抢风头,我们首先就要练就一身高能力。

二、一旦某个高职领导点名要你去负责某项工作,首先脸色最没光的就是你的顶头上司。最让他想不明白的就是领导为什么选你而不选他,这样一来他就会心生嫉妒。虽然他不敢顶风作案,置领导们对你的信任于不顾,但是之后他可以收拾你的机会多了。所以自上而下地抢风头我们就要首先讨好上司,消除上司对我们的忧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甩开膀子做事,把事做好,不给领导和上司丢脸。

4.常在河边走总是会湿鞋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所以说偶尔抢次风头也就罢了,不能总是抢风头,不给别人留机会,如果你真的这么立功心切,那么你不给别人留机会,别人也就不会给你留机会。

作为同级同事,有上司罩着你,他们不能明跟你对着干,但是办公室有个不成文的现象,那就是没有遇到强敌时或许大家都在钩心斗角,但是一旦有人脱颖而出,那么他很快就会成为众人嫉妒的对象,而此时众人也会不约而同地团结起来共同对付那位出头鸟。

这样一来,抢风头就变成了“捅马蜂窝”,出头鸟一下子就成了众人攻击的对象。或许此时上司或是领导可以替你说好话,可以替你摆平这就件事,可是领导毕竟是领导,是与我们有一定距离的人,即使他们有意罩着我们,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不过是远亲,而同事则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近邻,所以不能小看了和同事之间的矛盾,更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要知道众口铄金,一旦和众人成为对头,那么我们就几乎没有胜算的把握了。首先如果你继续是他们的同事,那么他们就会时时处处集体孤立你,让你在单位形影相吊,孤单“而亡”。其次如果你有机会成为他们的上司,那么他们也会对你进行软抵抗,不反对也不服从,你说你的,他们自己做自己的,这样一来公司的任务完不成,老板首先责怪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你。

5.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平常时刻“蜗居”起来

头不能经常出,可是又想快速晋升,常常晋升,这在一些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同时完成的事情,但是二者却是可以同时存在。

那就是,在平常时刻“蜗居”起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在平时“蜗居”就是说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吃点亏,让别人得意出风头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些都不重要,都不过是一时之快,并不能给出风头的人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所以这种风头即便让给别人出也无关紧要。

在平时“蜗居”就会给大家错觉,觉得我们与世无争,谦虚豁达,一旦留给了同事们这样一个印象,那么他们在平时就不会把我们看做危险人物,进而会对我们放松警惕,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运筹帷幄了。

但是我们毕竟不能一直“蜗居”,更不能把“蜗居”当成目的,只能把它当成一种掩护自己的策略,在“蜗居”的掩护下尽量避免矛盾和阻力,实现我们的职场目标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所以,“蜗居”可以蜗一时,但不能蜗一世,在关键时刻我们还是要挺身而出的,因为在关键时刻努把力远比在平常时刻努力更重要。因此在领导们下达艰巨任务时,在同事们都不愿接受任务时,正是我们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此时,或许会有人嘲笑我们不自量力,或许会有人以看笑话的态度来观望我们的努力,但是只要我们敢于挺身而出,这就首先给领导们发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或许能力不足,但至少我们勇气可嘉,敢于临危受命。假如我们有能力高效地完成任务,那么我们不升职,还有谁有资格升职呢?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升职以后之前的同事们会不服气,但是他们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之前大家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但是他们却没有争取,要怪他们只能怪自己。

案例:

编辑部两个主管之间的关系又有了恶化趋势,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王伟。王伟自从当上了副主管后就处处争风头,经常抢手下编辑的活不说,有时甚至敢向自己的上司——正主管李薇薇越权。在抢了李薇薇的功劳后,得到聂常光的赏识时,竟然会厚颜无耻地把这些本不该轮到他的赞赏声照单全收。他的这种流氓似的抢劫行为让编辑部里的人都感到愤愤不平,而李薇薇虽然也从中觉察出了什么,但作为编辑部里的二把手,毕竟具备符合身份的领导风度和对手下的包容度,所以在这些小事上李薇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作为李薇薇亲信的孙宪超看到自己的靠山被人一点点“蚕食”,非常着急,于是就去找李薇薇提醒她应该注意一下王伟的小动作。而李薇薇则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自己的手下积极一点难道不是好事吗?你该学学他那股积极劲。”孙宪超听了后似有所悟,同时又有点尴尬地点了点头。

这天,聂常光回到编辑部叫策划组全体成员开会,要知道整天在外面忙着联系重量级稿件的聂主任可是好长时间没有打理过编辑部内的工作了。特别是有了副主管以后,更是一门心思地盯住了外部稿件来源。大家这次突然接到开会通知,不由得开始猜测这次会议目的是什么,而“选组长”就是被大家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重新组建后的策划组虽然规模照之前要扩大了许多,但是负责人一直是李薇薇,主管兼组长的这种头衔显然不是很合理,而且平常策划组开会都是李薇薇组织的选题会议,这次聂主任突然“来访”显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所以大家对这次会议也是在猜测中拭目以待。

其实大家只猜对了一半,这次开会确实与提任组长有关,但是,在这之前聂常光还要留给大家一项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而这次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不仅是组长选拔的重要参考项,还会对整个编辑部乃至整个公司带来重大影响。所以聂常光也不惜在百忙之中放下手头工作,参与到编辑部的策划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