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不负如来不负卿:大结局
7207500000048

第48章 参考书目

历史类:

《晋书》:(唐) 房玄龄等编著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主编

《史记》:(西汉) 司马迁著

《细说两晋南北朝》: 沈起炜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史纲》:柏杨著 同心出版社

《纵横十六国》:陈羡著 重庆出版社

《龟兹古国》(天山南北丛书——遗落的西域故地文明探秘):王功恪、王建林著 重庆出版社

《南凉与西秦》:周伟洲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 三联书店

《新疆文物古迹大观》: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君主论》:(意大利)马基雅维里著 张志伟、梁辰、李秋零译 陕西人民出版社

《克孜尔石窟探秘》:姚士宏著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佛教典籍类:

《佛教十五题》:季羡林著 中华书局

《玄奘西游记》:钱玄忠著 上海书局出版社

《大唐西域记》:玄奘著

《高僧传》:(南北朝)慧皎著

《洛阳迦蓝记校笺》:(北魏)杨勇 中华书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维摩诘所说经》及注:(姚秦)鸠摩罗什译及注

《妙法莲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佛藏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佛学入门》:李孝本等著 湖南省佛教弘法利生委员会

另参考众多寺庙中流通之佛经及注释书籍,以及网络上的各类历史佛教方面知识,不一一列举。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非常浅显易懂,文辞优美,只有不到四千字,个人觉得是罗什所译经文里最容易懂的一部。

《晋书·沮渠蒙逊载记》: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也。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焉。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梁熙、吕光皆奇而惮之,故常游饮自晦。

《晋书·慕容超传》:“慕容超字祖明,德兄北海王纳之子。苻坚破邺,以纳为广武太守,数岁去官,家于张掖。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东,苻昌收纳及德诸子,皆诛之。纳母公孙氏以耄获免,纳妻段氏方娠,未决,囚之于郡狱。狱掾呼延平,德之故吏也,尝有死罪,德免之。至是,将公孙及段氏逃于羌中,而生超焉。”

罗什对蒙逊所说的“因缘”出自《维摩诘所说经》。

引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鸾鸟的传说在中原文献中最早见于南朝著名的文人和虔诚的佛教徒范泰所写的《鸾鸟诗》,其生活时代和鸠摩罗什相去不远。在诗的小序里,范泰提道:“昔罽宾王结罝峻卯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馐,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而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冲霄,一奋而绝。”范泰以鸾鸟之死比喻像钟子期失去了俞伯牙而毁琴一样,是缺乏知音的结果。

而鸾鸟的传说显然是来自域外佛典。鸠摩罗什仅有的两首流传下来的诗也提到了鸾鸟,鸾鸟的梵文为“kalavinka”,罗什更喜欢用的是音译“迦陵频伽”。所以,这首诗究竟是不是罗什所写,学术界也有争议。罗什的这首诗里以哀鸾象征自己,“哀鸾鸣孤桐,清响彻九天”,体现了他到中原后落寞的孤寂心境。

慧皎《高僧传》中对姚苌来请罗什的记载:“什停凉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苻坚已亡竟不相见。及姚苌僣有关中,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东入。”

慧皎《高僧传·佛陀耶舍》:佛陀耶舍,此云觉明,罽宾人也,婆罗门种。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然性度简傲,颇以知见自处,谓少堪己师者,故不为诸僧所重。年二十七方受具戒。后至沙勒国。罗什后至,复从佛陀耶舍受学,甚相尊敬。什既随母还龟兹,耶舍留止。顷之王薨,太子即位。时苻坚遣吕光西伐龟兹,沙勒王自率兵赴之,使耶舍留辅太子委以后事。救军未至而龟兹已败。王归具说罗什为光所执。舍乃叹曰:“我与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其忽羁虏,相见何期?”停十余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粮欲去,国人留之,复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夜发,勿使人知。”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

《晋书·赫连勃勃传》: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父卫辰入居塞内,苻坚以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虏,屯于代来城。及坚国乱,遂有朔方之地,控弦之士三万八千。后魏师伐之……克代来,执辰杀之。勃勃乃奔于叱干部。……阿利潜遣劲勇篡勃勃于路,送于姚兴高平公没奕于,奕于以女妻之。

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兴见而奇之,深加礼敬,拜骁骑将军,加奉车都尉,常参军国大议,宠遇逾于勋旧。兴弟邕言于兴曰:“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宠遇太甚,臣窃惑之。”兴曰:“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收其艺用,与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时河西鲜卑杜崘献马八千匹于姚兴,济河,至大城,勃勃留之,召其众三万余人伪猎高平川,袭杀没奕于而并其众,众至数万……

勃勃性凶暴好杀,无顺守之规。常居城上,置弓剑于侧,有所嫌愤,便手自杀之,群臣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唇,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夷夏嚣然,人无生赖。

慧皎《高僧传》对姚兴迎罗什为国师及设立译场的记载:兴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园葱变为茞。以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勘。

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涉历魏晋,经论渐多。而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兴少崇三宝,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什既率多谙诵,无不究尽。转能汉言,音译流便。既览旧经,义多纰谬,皆由先译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僧、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叡、僧肇等八百余人,咨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众心惬伏,莫不欣赞。

《晋书·慕容超传》:超年十岁而公孙氏卒,临终授超以金刀,曰:“若天下太平,汝得东归,可以此刀还汝叔也。”平又将超母子奔于吕光。及吕隆降于姚兴,超又随凉州人徙于长安。超母谓超曰:“吾母子全济呼延氏之力。平今虽死,吾欲为汝纳其女以答厚惠。”于是娶之。

古书中最早记载饺子的是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其中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了。

传说,牛羊肉泡馍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 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然封他为太官令,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

黄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酿成的甜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黄桂而得名。此酒据说其历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经考证,在蒸馏酒发明以前,古人喝的一直就是这种米酒。1992年在长安县南里王村出土的韦氏家族墓中,有一幅主人庭院宴客图,图上有两个女童从两侧端酒上席。这画上的酒是从旁边现压现端,其关键是一个“压”字,即用人力使酒汁与酒糟分离开。这情景,在今日西安一些“老字号”饭店中仍然可以看到。

空竹:相传,三国时期曹植就曾作过一首《空竹赋》,如果这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么它的历史至少也有一千七百年了。在《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中,宋江在受命征讨方腊的路上看到有人玩“胡敲”,有感于宿太尉保举之恩而作诗云:“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漫徒劳。”当然,小说是后人所写,但也表明,写书人的时代,抖空竹已经很常见了。

九连环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据古代文献资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距今已有两千两百余年。《战国策·齐策》上说:“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文中所说的玉连环,就是现在的九连环。

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如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

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中记载:“初沙门慧叡,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叡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制。

《晋书·慕容超传》:超自以诸父在东,恐为姚氏所录,乃阳狂行乞。秦人贱之,唯姚绍见而异焉,劝兴拘以爵位。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由是得去来无禁。德遣使迎之,超不告母妻乃归。及至广固,呈以金刀,具宣祖母临终之言,德抚之号恸……

刘裕率师将讨之,超引见群臣于节阳殿,议距王师。公孙五楼曰:“吴兵轻果,所利在战,初锋勇锐,不可争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运,别敕段晖率兖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下策也。”超曰:“京都殷盛,户口众多,非可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卒芟。设使芟苗城守,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践之,此成擒也。”贺赖卢苦谏,不从,退谓五楼曰:“上不用吾计,亡无日矣。”

慧皎《高僧传·道恒》:释道恒,蓝田人……罗什入关即往修造,什大嘉之。及译出众经,并助详定。时恒有同学道标,亦雅有才力,当时擅名,与恒相次。秦主姚兴以恒、标二人神气俊朗有经国之量,逼恒、标罢道,助振王业。……兴后频复下书:阖境救之,殆而得勉。恒乃叹曰:“古人有言,‘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于是窜影岩壑,毕命幽薮,蔬食味禅,缅迹人外。

慧皎《高僧传·佛驮跋陀罗》: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闻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从之,什大欣悦。共论法相,振发玄微,多所悟益。因谓什曰:“君所释,不出人意,而致高名,何耶?什曰:“吾年老故尔,何必能称美谈。”

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什末终日,少觉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方复后世,恻怆可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以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后外国沙门来云:“罗什所谙,十不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