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麦肯锡思维
7206400000018

第18章 筛选资料,应对信息干扰(2)

在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通信技术以及交通的发达,已经使信息的传递更为便捷,而互联网的诞生和迅速普及,使信息的采集和传递速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互联网上的主页目前已达到两亿页,并正在以每天12万页、近2500万单词的速度递增。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增速很快,每5年就能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所刊发的信息量,几乎就是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人类在过去5000年所产生的信息,竟无法匹敌近30年所产生的信息。滚滚而来的信息如滔滔不绝的江水,一方面是信息过剩,一方面是信息上瘾,许多人穷于应付,还有些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就曾呼吁,开展一项“信息节食”运动,就像节制午餐一样。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机会的同时,如不加节制地应对,就会陷入问题之中,所以,加强信息管理,开发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研究有效的信息管理策略,已成当务之急。在这方面,据闻美国政府准备拨款7500万美元,对信息过剩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升,同时,在信息为人类服务与人类成为信息的奴隶之间,如何消除信息过剩引发的问题也显得更为紧迫。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信息,信息的闭塞不是文明的标志,但物极必反。我们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处理是有限的,一旦超出我们承受的水平,我们的思维就会陷于混乱,特别是有很多信息是消极的,他们会扰乱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决策。现代社会千变万化,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传来,如果你事事都要把握,那么生活和工作将充满压力。

在信息持续狂轰滥炸下,穷于接收的结果,不仅不会对工作产生有益影响,相反,往往会让生活和工作陷于瘫痪,不知所措,所有的精力都被次要的事情所占据,工作的重点反而会削弱。在大量信息滚滚而来之时,要想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让工作高效运转,正确地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就要对信息做必要的取舍,那些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干扰的信息要敢于拒之门外。你一旦这样做了,会惊喜地发现,头脑清醒了,精神爽快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业绩突出了,长此以往,就会因此出现良性循环的局面。

当然,我们也要避免矫枉过正,一说不做信息的奴隶,就拒绝一切信息,科学的态度是有所选择,区分哪些是必须认真读取的,哪些是用来休闲娱乐的,哪些需要留存,哪些要随手丢弃。不要被大量消极的信息所干扰,不被它们左右,当周围的人们都在忙于各种非重要的事情时,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同化。我们常说信息就是财富,掌握了信息就是掌握了财富,好像信息畅通,就是财源滚滚。但现在的问题是信息多得数不胜数,它们不仅没有变成财富,反而成了某种负担,成了我们工作进程中的障碍,它让我们头脑发涨、紧张焦虑,抑或神情沮丧、恍惚忧虑。这样喜怒无常的结果,无疑会妨碍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妨碍我们正常的思维活动。

头脑内的战争

前面讲到的来自信息过剩的不良影响,不仅对我们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对我们个人的身体也不利,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我们都有必要避免这样的干扰。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不良影响的发生呢?首先我们从持续干扰对我们脑神经造成的伤害说起。

有一种注意模式叫“自上而下”式,它的特点是你的大脑可以专注于很多事情,但注意力却集中在阅读中,也就是说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所要关注的事物和关注的方式,从而达到集中和控制注意力。如果需要屏蔽其他事物的干扰,就需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注意模式,但这时主控者不是我们个人,而是我们之外的人和物,这也是我们人体求生机制的一部分,就像听到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的汽笛声,我们的注意力会立刻被吸引过去,某种潜在的威胁会立刻提示我们关注。另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噪声等,都属于自下而上的干扰,都会触发我们的防御机制,操控我们的注意力。

要想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就要和这些干扰作斗争。这些干扰虽然强大,但我们依然有能力战胜它们。我们自己要做大脑的主人,注意力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我们自己完全可以操控它。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时机进入自上而下的模式,同时压制住自下而上模式的干扰。如果不能这样做,就会被这种干扰所控制。

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一旦干扰来袭,就会给工作增加难度,同时还要延长工作时间。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信息学教授格里亚·马克认为,干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干扰影响下,人们的注意力会从当前的工作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一般说来,人们需要完成两件干扰的事务才有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比如,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当你正专心于一项市场营销工作时,也许会突然停下手头的工作回复客户的邮件,接着又要对LinkedIn网页做一下浏览。这无疑对正常的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马克对35位企业职业经理人、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员做了三天的追踪,她发现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曾被干扰或在事务之间进行切换,在单一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仅为3分钟,而在切换回工作之前,却要在电子设备上花费2分11秒。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类的大脑犹如一口取之不尽的井,能容纳无限量的信息,还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能在无输出耗损的情况下做自由切换。但事实却远非如此,人类大脑灰质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工作记忆、数据容量还是神经回路,都只允许我们在同一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一项工作。

我们控制情绪的能力会因干扰而削弱,随着干扰的增多,人的自我调控机制就会被更大地破坏。比如,有时我们就像患了强迫症一样,刚刚看过电子邮件,没过几分钟,就下意识地又去打开查看。这说明我们对冲动的控制力和注意力,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干扰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反复地查看电子邮件,还有其他很多方面。

科技的发展带来许多便利,也很容易让人着迷上瘾,沉溺其中难以自拔。人们不停地浏览各种信息,甚至无关紧要的信息,频繁地查看邮件,注意力分散,很难再集中到一点,集中关注某件事的时间更短。这种现象又产生更多的干扰,形成恶性循环,我们的工作将更难顺利完成。注意力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病症,汉龙威尔医生在20世纪90年代就发现了这种病症。

仔细分析会发现真正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人都是天生的,在汉龙威尔医生那里接受治疗的注意力缺失患者,仅仅是这种病症的另一种副产品,它的发生是信息量过量造成的。这种症状因为给大脑注入了大量精神噪声,使大脑对事物失去了专注的能力。汉龙威尔医生称之为“注意力缺失症状”。

有些人在工作中曾经是高效率的工作者,如果不幸染上了这种症状,就会在不同的事务之间做频繁的切换,表面上看他仍在高效率地工作,而实际上因为不能集中精神和精力,工作效率反而会降下来。当他们发现自己落后了时,又会急于赶上别人的进度,因此产生焦虑甚至恐惧。可见,干扰对人产生了恐慌,人们在焦虑中疲于应对。

10年前,科伦在密歇根州创建了一家公关公司,对于电子信息,她过去可以轻松应对,但现在却感到没那么轻松了。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中,信息量越来越大,她感到自己都招架不住了。她很想停下来,让自己充分放松一下。

设置无干扰区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大量的信息会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会给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那么,我们就该设法限制和抵制这样的干扰。

面对干扰,我们并非一筹莫展,排除干扰的办法还是有的,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完成这项工作。比如,企业有必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限制电子邮件的使用,这样就能减少私聊的时间。这样的尝试已经在U.S. Cellular、英特尔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展开,叫作“无电子邮件日”。当然,这样做也并非就要杜绝电子邮件,而是提倡面对面的交流,还有语言沟通,在企业内部施行后,对减少干扰还是很有成效的。

Yesware公司CEO贝劳斯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也是深有体会的。无法倾听,写不好程序,不能认真思考,这都是干扰带来的后果,而这些本来都需要集中精力去做的。为了排除干扰,贝劳斯在佛教圣地住了一年,每天冥想几个小时。如何减少干扰,在他的公司也采取了措施,比如要求员工在工作时不能向同事提问,有问题可以在内网界面上发帖求助,同事会在空闲时间登录浏览。贝劳斯还为自己安排了一段时间用于静心思考,在这段时间拒绝干扰。他还要求所有的人在开会时都要把笔记本关闭,而且不许查看短信。而查看电子邮件被安排在几个特定的时间,其他时间则被禁止。

减少干扰的办法有很多,在时间上做一些限制是个好办法。如果我们的邮箱每隔5分钟就有邮件自动提醒,以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你将被干扰近百次。为了减少干扰,我们可以用人工方式对干扰加以限制,比如把人工查收限制在45分钟一次,这样就会避免很多次干扰。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对电子邮件的查收限制在每天4次,是最有效的方法。而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的Mark教授则建议,可以在每天三个固定时间查收电子邮件,至于其他时间嘛,干脆将你的电子邮箱关闭好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设置无干扰区。哈佛商学院的领导力学教授佩劳开发出了一个“安静时间段”项目,就是在每天特定的时间里对所有的干扰进行屏蔽。一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应用。在此之前,工程师们总要加夜班或在周末频繁加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产品。经过调查发现,因为日常工作经常被干扰,要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是很难的事,大家都很焦虑,甚至有一种处于危机中的感觉,所以都在紧张地加紧工作。而对于那些无休止的干扰,大家似乎也早已习惯。

佩劳为他们制订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在每天设置一定的无干扰工作时间段,其他时间段可以接受正常的干扰。方案实施的结果,工程师们发现在无干扰工作时间段里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中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还有不少人感到这种状态甚至影响到了正常干扰的时间段,在接受干扰时,工作效率也能得到保证。

哈曼·西恩作为WizIQ教学平台创始人兼CEO,每天也要收到200条信息,在这些干扰下,他感到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特别是移动即时通信应用WhatsApp。他曾考虑卸载这款应用,但又担心一旦这样做了,将影响到投资人和他的联系。他也在考虑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限制干扰。他对设置免干扰时间段的方式非常赞赏,但也担忧投资人是否能够接受这种方式。但最终他坚信,集中精力于思考和运营,而不是沉溺于社交媒体和无休止的联络中,对此,投资人会欣然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