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关键篇)
7206200000003

第3章 观人之微:找到最有效的人脉(2)

人都是渴望保持一致性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逛超市时,你没有认真看价签就买了一样东西。到结账的时候,你发现这件货物的价格远远超出了你预期的消费计划,你是马上说不要了,还是想一想,说服自己买下来?很多人一定是在价格还能承受的范围内,宁愿说服自己买下来,也不轻易说“我不要了”。

就这样,你的购物车上多了一样计划外的东西。

可见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是渴望保持一致性的,也正如上文所举的例子中那样,人们惧怕对自己的否定。

但是,在选择交往的人的时候,却不能太包容,朋友是要与你分享生命的人,你不能因为可以忍受,而把这个人留在自己身边。

如果你说,今天看的电影真棒,他说,有什么好看的;你说你看了本好书,写得很有道理,他说一切都是假的;你说这家餐厅很不错,他说可是价格太不划算……

这样的人无形中会给你添加很多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不要以为你不需要任何力量来消耗这些负能量。有时候,本来一件很顺利的事情,你突然就感觉有些心烦不想做了,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上午的时候本来像一簇小火苗一样有生命力,但是中午被人浇灭了,而产生了不好的情绪。

远离负面的人,对于一段关系来说,既然你敢“拿起”,就要敢于“放下”。

一句话回味

想赢,就别怕输。把认输的事情当作日后的谈资,一个有成就的人,不会因为吹嘘自己过去如何了得而赢得人心。相反,他说的“哥也被骗过”、“哥也干过傻事”会被人们深深地记住。

你永远无法感动一个自恋的人

他的资源你用得上吗

谁都有机会在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名气或者有一定资源的人。

遇到这样的人,如果不能保持冷静,迫切地表现出对他们有所求,就容易错失这样的人。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小王是个业务员,虽然平时谈成了很多小业务,但是他相信“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结交一位赵小姐。

赵小姐小有名气,住在高档小区。她也经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小王看到她家满满一面墙都是她与一些社交名流的亲密照片。

小王分析过照片的亲密程度,暗想赵小姐与某位名人的关系一定不一般,拍照的时候她的头都要靠在对方的肩膀上了。赵小姐还结识有名的金融家、著名的地产商,还有演艺圈的名人。再看到赵小姐的日常消费很高、很讲究,小王心里对赵小姐非常崇拜。

为了与赵小姐保持联系,小王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经济实力,但是他认为自己有一颗诚心。于是,每当赵小姐需要人帮忙,像收取个快递文件等事情的时候,小王就非常兴奋地帮助赵小姐把这些事情做到一百分。

赵小姐也非常感谢小王,慢慢地也很信任小王,常在小王面前讲她和名人的一些趣事,并“暗示”小王,会在“合适”的时间给小王介绍几个名人认识一下。

小王暗暗高兴。

可是有一天,当小王再次去拜访赵小姐的时候,发现赵小姐已经搬离了这个小区。

他非常错愕,按理说,赵小姐做的并没有什么错,她与小王没有任何商业合作,也没有义务一定要为小王做什么。然而,赵小姐搬家的时候,甚至没有与小王打招呼,让小王有了一种受骗的感觉。

小王想到曾经在雨夜里帮赵小姐去取一份重要的文件,想到请假不上班去帮赵小姐做一些生活上的琐事……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赵小姐难道就一点感动都没有?

其实,小王想要结交赵小姐没有错,想让赵小姐帮忙介绍业务也无可厚非,他对赵小姐有所付出也证明小王是个具备行动力的人。

当然,他唯独不该做的是,对赵小姐太“无微不至”,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利人利己,利益是要有双向的流动才正常,比如,小王做了很多事情之后,其实也可以进一步试探地问一下赵小姐,是否可以留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方便小王联系业务的事情。

这些基础的工作小王没有做,因为小王不懂得,有的人看似光鲜靓丽,但是他的资源实际上你是用不上的,因为他自己可能也用不到。

“花花轿子人抬人”的情况很多,小王根本不知道赵小姐与名人的合照,是以朋友的身份还是以粉丝的身份靠近这位名人的,也不知道这位名人是如何看待赵小姐的,也不清楚他们是否相信赵小姐。

更为关键的是,赵小姐显然以接触到这些名人为自己的骄傲,所以才会贴满一整个墙面,她的自恋显而易见。

按照正常的心理来说,她不可能不知道小王对她的“好”是有一定条件的,她更应该知道这种“好”不是因为小王“宅心仁厚”,而是因为她在人情上有回报的必要。

但她内心里没有尊重过小王,甚至离开的时候没有给小王留下任何信息。

也许,越是像赵小姐这样有一定资源的人,越能够摸清别人的心理,越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例如,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他周围的人对他的能量一定是敏感的,他身处其中,关乎自身,有可能更敏感。

说回小王,一心想找赵小姐借力,最终却白白出力。

因为赵小姐敢于“忽悠”他。名人的“忽悠”有时候比普通人要理直气壮许多,因为他们有更多胆量、心胸、人缘。他的某些成绩决定了总是别人理解他、包容他。

有时候,我们会对名人失去原则,试问如果他是普通人,你会用现在的态度对待他吗?

无论你多渴望他的帮助,都请记住:珍惜自己的付出!

靠真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真诚在人与人的接触中,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靠真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例如,当你遇到了“不真诚”的人,你的真诚很难得到同等的回应,只能“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小吴诚心诚意地谈了一次合作,已经交了全款,对方总是迟迟不肯发货,甚至过了合同期。小吴催促对方,但是对方以各种借口为由不肯发货。

因为促成合作的时候,对方与小吴有所接触,小吴的忠厚善良被对方看在眼里,所以对方没有把小吴的话当回事儿。

几次沟通没有效果,小吴被逼急了,来了一句负气的话:“这批货如果本周发不到,我们已经没有库房存放了,我办事不力,接受公司调岗。至于你们,违约了,按合同处理的事情将由其他人接洽你们。”

没想到,一周之内,货物准时送到。

有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不是对方不公正,而是你不该给对方不公正的借口。

在这个案例中,可能会有人觉得小吴这一招的成功是个偶然,小吴的做法不够冷静、理性、职业化。

不可否认有以上的原因,然而事情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歪打正着,切中了对方的要害。

之前的小吴好言好语、真心诚意地请求对方履行合同,但是在对方看来,小吴的好态度是因为小吴有求于自己。

而后期小吴成功的原因在于,小吴看到了对方的压力。毕竟在一个合作的关系中,双方都有压力,只是我们总是惦记着自己的压力,忽视了对方的弱点。

当你把自己“安置”好时,对方的压力就随之而来!反而容易协助你把事情做成功。

轻诺寡信是诱惑而非帮助

自恋的人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他们不是故意要欺骗别人,有可能是为了让别人崇拜自己,还有可能是完全不懂自己的能力究竟怎样。

有时候,有些人总会轻易地夸下海口,给别人一些他们给不了的承诺。

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要学会在与人的交际中,去分辨别人给我们的是诱惑还是帮助。

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你和一个认识不久的人聊天,随意间,他问到你现在从事的工作。

如果你说,现在没有工作,你正在找工作。

他说,这不是什么问题,放心吧,我帮你,我认识不少人。

也许他的这个回应,是你内心最需要的,你会感觉这个人好仗义,也会相信他,因为他的话符合你内心的需求。

但是稍微用理性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一个说话随意、不负责任的人,不会赢得负责任的企业和他人的信任,所以即使介绍某个公司,也多半不靠谱。

什么样的回答才是真正能帮到你的人呢,他会说:“你想找什么工作,你期待什么样的工资待遇呢?”

也许当你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他还会了解一些你相关的知识储备或是经历经验之类的问题。

即使他最终愿意帮你介绍一份工作,他也会以一种保守和中肯的态度与你商量,而不是轻易承诺你。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人。

一句话回味

逢酒必喝是酒鬼,爱拍胸脯者必寡信!

不战而胜:不追求的反而能得到

骂是骂不倒对手的

谁都有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对手”,我们总说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对手,也很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但是做到太难了。

如果做不到欣赏你的对手,至少要做到不要骂你的对手。

两人对垒,谁先骂,谁就一定输了。先不说格调如何,只是暴露了自己的愤怒这一点,就不可取。

有时,姿态是件重要的事。中国已故的著名学者梁实秋曾经写过《骂人的艺术》,其中的一条就是要态度镇定。其实他也在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智慧与风度:“骂人最忌浮躁。一语不合,面红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骂座,泼妇骂街之术,不足以骂人。善骂者必须态度镇静,行若无事。普通一般骂人,谁的声音高便算谁占理,谁来得势猛便算谁骂赢,唯真善骂人者,乃能避其而击其懈。你等他骂得疲倦的时候,你只消轻轻地回敬他一句,让他再狂吼一阵。在他暴躁不堪的时候,你不妨对他冷笑几声,包管你不费力气,把他气得死去活来,骂得他针针见血。”

你可以从中看到如何“骂人”,还可以学到如何避免一场“骂战”。

你的对手,仅仅是你的对手;你的愤怒,仅仅是你的愤怒,和全世界都没有关系。除了偶尔看热闹的人可能暂时性地叫声好,没有其他的意义。

骂是骂不倒对手的。

你还是应该找准自己的核心优势,正如有个小故事讲的:师傅问徒弟,两条线,如何将其中一条变短?徒弟想了很久。只见师傅拿起一支笔,将另一条延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自己长了,对方就变短了。

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的成功就在哪里。

别刻意追求别人的认可

当我们有了一些生活阅历后,有时候会好奇这样一个现象:为什么一个人总在辛辛苦苦地追求别人的认可,却总是得不到,还有一些人特立独行,坚持自己的观点,反而得到了他人的认可?

当然,这里要补充的一点是,特立独行的意思并不是指一个人“自私,不把别人看在眼里”,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年轻人和很多竞争对手一起研究并展示一个产品。大部分人的PPT(一种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是Power Point的简称)都“科学”地展示了这个产品的价值,PPT当然做得都很有技巧,考虑到了大家的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动画效果和顺序设计也都非常好。

年轻人的PPT增加了一个展示,大获好评。他增加的展示,就是很多人看到这个产品时的表情,这些表情把兴奋感与喜悦传达了出来,感染了每一个人。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出,随大流的方法未必好,特立独行未必不行。这个年轻人在细节上比别人多走了一步,就超越了其他人。

有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一个画家很希望自己能画一幅被所有人喜爱的画,他先很认真地画好一幅画,然后把这幅画放到了大街上,并在画的旁边放上一支笔,一张纸,纸上写着:请你在认为不完美的地方做个记号。

等到画家去取画的时候,他惊呆了,自己的画被标满了记号。可是,他又想了想,觉得再不好的画也不至于如此一无是处。于是,他又重新临摹了同样的一幅画,放到大街上,在画的旁边依旧放上一支笔,一张纸,纸上写着:请你在认为最满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画家再次取画的时候,他再次惊呆了,因为画上也标满了记号。原来,有些人不满意的地方,正是一些人满意的地方。

这个小故事提醒我们,想要所有人都认同同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与其总想迎合别人,不如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该做的事。

正如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不认可你,你要做的并不是想他们喜欢什么,努力迎合他们来赢得他们的认可,而是想应该如何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到最好。当你做好了,他们的欣赏自然就来了。

我有个朋友为人太高调,很多人不认可他,也不欣赏他,但他从来不把这些不认可放在心上。他继续高调地联系媒体,给自己作宣传,为自己做的事作宣传,后来他做的事业越来越成功。

这样的结果,令那些原本不欣赏他的人开始反思了。很多人都与我讨论,请教那个朋友是如何作宣传的,是如何和媒体搞好关系的。朋友俨然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

也就是说,本来别人不认可他的张扬,如果他为了迎合别人,突然变得低调,别人会觉得假,但如果他用张扬赢了这个世界,就赢了所有人。

说“我能行”无须他人批准

两个演员同时进入一个剧组,其中一个人想的是:我要让所有人,从导演到灯光师都知道我会演,震住他们。

另一个人没想这么多,他只是投入表演。

你猜大家会被谁震住?一定是更专注的那一位,专注的态度就是高手的态度。

我们做事的时候,如果拥有这种专注就拥有了一种气场。这种气场会让别人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因为你尊重你所做的事,别人才会敬重你。

人有时候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杂念,这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