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问我:
“为什么生活在同样的环境,受同样的教育,有同样的父母,教出来的两兄弟性格不一样?性格是不是跟天生有关系?”
这段话有问题吗?我估计你会回答:没有。这个人的困惑,应该也是很多人的困惑。
然而真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
为什么?因为它出现了一个逻辑的断裂。
看到没有?从“为什么生活在同样的环境,受同样的教育,有同样的父母,教出来的两兄弟性格不一样?”到“性格是不是跟天生有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非常快就得出结论了。就相当于,他要从这里到那里,中间有一座逻辑断裂的峡谷,并没有吊桥什么的,但他违反人类的生理规律,搞得自己像是神仙一样,一步跨过。
他的推理是这样的:如果说性格是后天的,那么,生活在同样的环境,受同样的教育,有同样父母的两兄弟,性格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是,他们不一样。所以,性格应该有先天因素。
这个推理是不成立的,因为,两兄弟生活在同样的环境,受同样的教育,有同样的父母,这些“同样”,从概念上说,最多只能说是“大致相同”,而不是在逻辑上等值的“同样”,比如,在他们所生活的那个环境里,两兄弟不可能一天24小时接触到的都是同样的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对某件事做出同样的反应,而只要有差异和不同,就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形成不同的性格。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什么人呢?很清楚:一个比较自我的人,只要看上去有什么支持他的看法,他就会迫不及待地认为自己是对的。
我想提请注意这一点:当我们认真地想说一件东西的时候,是有这样一个抱负的,即想把它说清楚、说深刻,因为这样才能在心理上把握它。
如果在我们用语言表达时,无法说清楚、说深刻这个东西,以至于它在我们眼中是混沌的、模糊的,那结果一定是:我们有焦虑,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陌生和不确定的东西!
为什么当一个人表达不清楚某件事情,他会很着急呢?合理的解释是:他被焦虑攫住了。
好,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的一系列判断了。
如果一个人说话很幼稚、浅薄:请相信,他骨子里期待有人能够帮自己搞定很多事情,如果是女的,那就更明显;如果一个人说话含混不清:下这个结论吧!——他在心理上并不自信;如果一个人说话没有逻辑,但言之凿凿不要妄想去说服他了,因为这是一个对自己装已经非常成功的人;如果一个人说话非常有条理:不用犹豫,这是一个具有某种控制欲的人
7、当一个人对你说话时,要么有利益上的期待,要么有评价上的期待,要么有态度上的期待
你可能要问:一个人和对话者互动的方式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们先记住这一点:当A对B说话时,要么有利益上的期待,要么有评价上的期待,要么有态度上的期待。
另外,从情境的要求上看,A和B不能是自言自语。
也就是说,A、B两位所说的每一句话,应该和别人的话具有逻辑关系,应该是别人的话逻辑地引发的,或和别人的话有某种交集。
如果不符合这两点呢?那就非常抱歉,它把一个人给暴露了。
因为那些话不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只能是从一个人的心理结构里蹦出来,那么,它就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在心理上是什么态度,他的心理背景如何。
想一想,如果你在晚饭后散步,看到一个熟人,你问他“吃饭了吗”,他的回答是“散步啊”,你心里面一定有不被尊重的感觉。
如果他不是一个神经病或智障,那一定说明,他在心理上根本不拿你当回事。因为他在心理上,根本不屑于“听”到你在对他说什么,自然谈不上和你的话有逻辑关系。
一个人和别人说话的方式,完全可以透露出这些信息:他对别人是应付、不屑于理睬、装作重视,还是真的很重视?一个对语言敏感的人,马上可以判断出这一点。
还可以看出更多东西。
比如,一个人如果在和别人说话时,无论是讨论某个问题,还是闲聊,只是一个劲地在那儿说,滔滔不绝,不理会别人所提出的问题,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那就很遗憾,他等于告诉别人:“我是一个被不如意甚至失败感折磨的人。你看,你的出现,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补偿自己、证明我懂得很多东西的机会,所以,我怎么可能错过呢?你就成全我吧!”
8、一个人说话时的姿势很夸张,说明他非常在意别人的反应
最后一个问题:一个人说话时,借助辅助表达手段达到什么程度也有心理上的玄机吗?
表面看起来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其一,我们人类,几乎没有人说话时不玩一下表情、手势的;其二,西方人说话时,玩表情和手势都很夸张,但这好像更多的是与文化传统、社会习惯有关,而非与一个人的性格、人格、心理背景有关。
但假如我们仅仅在一个文化—社会共同体里来说事,就是只考察中国人,那么,还是有用的。
一个人说话时,使劲地挥舞手势、表情夸张,意味着他不仅以语言、而且以全部身心投入,即自己暴露在了他人和世界面前。最典型的就是一个演讲者。
那么,如果真是这样,至少可以说明两个意思:一、城府不那么深,在心理上,不会刻意阻止自己暴露在这个世界面前,因此比较投入;与之相反,城府较深的人,说话时只是用语言去和别人交流,不会慷慨激昂,不会玩弄过多夸张的手势、表情,在和他人、世界打交道时,基于心理保护,他不会让自己暴露,而是要隐藏自己,以在心理上随时控制局势。
第二个意思,是否借助夸张的手势、表情来表达,还反映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这种焦虑:“我能够把一件事情说得准确、形象生动,让别人同意、佩服我吗?”如果玩得夸张,说明他在说话时,非常在意别人的反应。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在和别人说话时,没有利益上的期待,但有一个评价上的期待。与之相反,那些不这样玩的人,和你说话如果不是基于人际关系上的应付,往往有利益上的盘算!
9、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总是想朝别人吐口水,但情况往往是,他吐出去的口水,弹回了自己的嘴巴上
对语言和心理的关系有一些理论上的了解后,我们来考察一些现象。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位知名人士这样评价微博:
“有一位‘脖友’说过,微博140字很难说清楚事儿。微博是一个适合发布谣言,不适合辟谣的地方;是一个适合插科打诨,不适合理性分析的地方;是一个适合发表结论,不适合展示论证的地方;是一个适合发表感悟,不适合展示思辨的地方;是一个适合冲动骂战,不适合深入探讨的地方。现在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这段微博发表之后,下面立马有一位网民提出“建议”:
“那您可以撤退了。”
啧啧,多么有礼貌的义正词严啊,这是在捍卫微博的伟大意义有没有?
但实在不好意思,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过是一块被人忽悠的材料。 搞清楚了,当那位知名人士说微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时,并不是说他就不想玩了。因为,逻辑上有几条道路可以选择,比如发发牢骚但忍受它、尽力改善它、离开它。怎么就只从别人的牢骚中,咬住“离开它”的可能性,叫别人撤退呢?
如果这位网民可以这样玩,那么,他根本就不能对和自己有关的东西有任何批评——比如,他绝对不能说这个社会一句坏话,如果说了,那就滚吧,滚得越远越好。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总是想朝别人吐口水,但情况往往是,他吐出去的口水,弹回了自己的嘴巴上。
事实是,“那您可以撤退了”这句看起来是要打击别人的话,只不过是这位网民对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心理的一种主动招供。我把他的供词照录如下:
“我是一个自以为有正义感、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我和很多人一样,在这个社会中有被迫害感。然而我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动物,缺乏理解他人的意愿和能力。骨子里,我有攻击别人的欲望。
“所以真相是,我的所谓正义感,只是在攻击别人时能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一个借口;我的自我感觉良好,也只是为了在攻击别人时预先在心理上保护自己,确认自己站在真理一边。
“我这种人实际上一直在找机会攻击别人。很多不正义事情的出现,比如哪儿的城管又打人了,对于我来说,其意义只是为了满足我的攻击欲望,能让我有机会骂一下。摊贩也只是我能够骂人的道具,从骨子里,我才不管他们到底是什么命运呢。你信不信我如果是城管,下手会更狠?
“因为我只是想发泄,以心理欲望来回应这个世界,所以我才不管一个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要这个话看上去有把柄就可以。那么,你说,当大家玩微博玩得很兴奋,而那位名人偏要说微博的坏话,我还等什么呢?当然啦,我不会让自己体验到自己就是一个骂人的网络混混,对自己装了一下,包装了一下语言,而不是直接问候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