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低碳农业
7196300000005

第5章 农业正面临哪些危害?(4)

畜禽养殖废弃物主要包括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两种。据统计,中国一年畜禽养殖的废水排放量超过100多亿吨,远远超过全国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总和。畜禽粪便则限于技术与经济的可行性,在农业生产中受冷落,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据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直接排放不仅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也造成大气和水体的严重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源头。

养猪场排放的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后,可使水中SS、CODCr、BOD5和微生物含量升高。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每年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中BOD5含量为30万吨,为该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中BOD5含量的3倍。北京的集约化畜禽养殖中仅有不足3%的粪尿等废弃物在排放前经过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汇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地下100米的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2~3倍。

畜禽粪便直接或间接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严重恶化,致使公共供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及其他各项指标严重超标。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死亡。另外,喂过饲料添加剂的鱼类粪便中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铜、钾、锌、硫等微量矿物质,使水中矿物质含量升高,水质发生改变,对人体和其他饮水动物造成一定的生理影响。

畜禽粪便的排放会严重污染空气。据报道,一个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天向大气排放菌体360亿个、氨气381.6kg、硫化氢348kg、粉尘621.6kg,污染半径达4.5~5km。畜禽粪便堆放期间,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质被分解而产生一些诸如甲烷、硫化氢、氨气、甲硫醇等恶臭气体,这些气体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人和动物产生有害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存栏3万只的蛋鸡场,每天向空气中排放的氨气达1.8kg以上。在氨气浓度为50mg/m<sup>3</sup>猪舍内饲喂小猪4周,采食量下降15.6%,饲料利用率下降18%。

一般情况下,少量的畜禽粪便进入土壤后,可以较快地被分解而得到净化。但是,如果排放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的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破坏其原来的基本功能。由此还会导致种植作物的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

十、“白色革命”带来“白色污染”

农用薄膜的推广和大面积使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曾被称为“白色革命”。我国农膜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2007年农膜产量达96.06万吨,居世界首位,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1.6倍。我国地膜消费量近60万吨,覆盖面积达2.2亿亩。然而,农膜回收的情况却并不乐观,近年来回收率有所提高,却仍不足30%。据农业部组织的地膜残留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地膜残留污染较重的地区,其残留量在90~135千克/公顷,高者达270千克/公顷。废弃的农膜未经收集或收集不完全,残留在土壤中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目前多数农用薄膜为聚乙烯成分组成,这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性能稳定,残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如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在土壤中300~400年才能完全降解。当土壤中含废旧农膜过多时,影响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抑制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据黑龙江农垦局环保部门测定,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每亩3.9kg时,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0%~16.0%,蔬菜减产14.6%~59.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测定,连续覆膜3~5年的土壤,种小麦产量下降2%~3%,种玉米产量下降10%,种棉花下降10%~23%。连续覆膜的时间越长,残留量越大,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越大,连续使用15年以后,耕地将颗粒无收。

在农膜的使用过程中还会造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为了使农膜在日光照射下保持稳定性,生产农膜时会增添一些稳定剂和增塑剂等,其中大部分都含重金属盐类和有机化合物,这些重金属在农膜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溶出,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部分用于农膜的抗氧化剂、稳定剂属于国家优先控制污染物,进入土壤后还会对作物有毒害作用,被植物吸收后还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十一、低碳农业与全球变暖应对

低碳农业可定义为较少或更少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CO<sub>2</sub>)等温室气体的农事活动或农业生产。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过程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农业开垦和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减少以及自然物种和天故的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造成了环境污染,进而也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等。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这种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由于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某种意义上正属于低碳农业。在这样的条件下,可减少化肥生产量,从而每年可节省1%的石油能源,而且还能降低30%的CO<sub>2</sub>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要想抵消其他的农业排放——如牧畜肠道发酵,稻田、生物质燃烧和粪肥处理等,从而可使耕地的固碳率每年达到0.4t/公顷,牧场每年则可达到0.2t/公顷,农业系统能够达到这一水平时,即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按照专家的说法,低碳农业是一种比广义的生态农业概念更广泛的概念,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

温室气体因能使全球变暖和造成气候变化,所以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受到了全球各界的极大关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CO<sub>2</sub>)、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sub>2</sub>O)因能透过辐射短波和吸收辐射长波,从而增加了全球的温度。研究表明,农业和土壤因能通过这些气体的排放而产生明显的温室效应。在过去的几十年,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就土壤与温室效应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根据科学家的测定,地球最暖的10年是20世纪90年代(以平均值计算)。因此,在过去的1000年中,20世纪也是最暖的一个世纪。在这一时期,除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外,还出现了难以预料的一些因子,如干旱、洪水以及降雨和降雪无常等状况。

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会造成环境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各种威胁,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时,科学家们在防止全球变暖的道路上不断探寻新的战略。全球变化将大大影响到粮食生和供应,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作物生产、土壤肥力、畜牧业和渔业以及病虫害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