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情:夫妻情笃
7195700000021

第21章 感动几千年的爱情传说(2)

暮色很快笼罩了帐篷,昏黄的灯光摇曳在案几,项羽与虞姬并饮数觥,灯红酒绿,眉黛鬟青,平时对此情景,不知何等惬意,偏这夜心中有无限悲愁,越饮越愁,越愁越倦,顿时睡眼模糊。虞姬请项羽安卧榻中,休养精神。她坐守榻旁,心中忐忑,甚觉不宁。耳近又听得凄风飒飒,觱栗呜呜,忽而似车驰马骤,忽而似鬼哭神号。当这一切沉寂下来时,隐约传来一片楚歌,传递进来。这歌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时高时低,时长时短。虞姬是个敏感的人,此时禁不住悲从心来,泪水止不住滑落。这么多年随项羽南北争战,她不觉得苦,反而分享着他的胜利,他的英雄气概,从他看她时无限柔情的眼光里得到回味与满足。项羽在历次战役中所向披靡的光荣经历,深深赢得了虞姬的爱慕,项羽成了她心目中最了不起的理想英雄;而项羽的这些胜利的取得,又怎能没有虞姬的一分爱情力量?然而在项羽称霸天下时他却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一个男人的厌倦也许只有他最心爱的女人才会深深体会。

此时项羽鼻息如雷,对外边的声响不闻不知。虞姬在一边柔肠百结,痛楚欲绝。外边歌声越来越响,仿佛从天际铺天盖地而来。虞姬听得多时,暗暗生出许多恐惧。究竟这歌声从何而来?原来是汉营中的韩信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至楚营外面四面唱和,以乱其军心。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楚兵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便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钟离昧、季布等跟随项羽多年的大将,也没了踪影。项羽季父项伯,悄悄地往投张良寻求庇护。单剩项羽亲兵八百骑,守住营门,未曾离叛。

项羽酒意已消,猛然醒悟。听到四面的楚歌,不禁惊疑,出帐细听,那歌声是从汉营传出,越加诧异:“难道汉已尽得楚地么?为何汉营中有楚人如此之多呢?”再一看,将士皆已逃散,只有八百人尚存。项羽脸色煞白,大骇道:“怎有这等急变?”当即返身入帐,见虞姬站立一旁,泪水已湿透了衣衫,也不由地泣泪数行。项羽在四面楚歌中知道军心涣散,大势已去。项羽提起壶中酒,拉着虞姬的手,再与共饮。饮尽数觥,便站起来做作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生平的爱幸,一是乌骓马,一是虞美人。此番被围垓下,已知大势已去,许多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因此悲歌慷慨,呜咽难过。虞姬在旁听着,已知项羽彻底丧失了斗志,也作歌应和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未吟罢,虞姬已是潸潸泪下。项羽听虞姬歌声,声情凄咽,不觉心伤,亦流下许多眼泪。左右侍臣,统皆情不自禁,悲泣失声而不忍抬头。忽然听到营中更鼓已击五下,项羽回头对虞姬道:“天快亮了,我当冒死出围,你怎么办?”

虞姬道:“妾蒙大王厚恩,追随至今,今亦当随去,生死相依;倘得归葬故土,死也甘心!”

项羽道:“你这样的弱质女子,怎能出围?你可自寻生路,我大概要当与你长别了。”

虞姬突然拭泪起立,执项羽手道:“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说至此,就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中一横,顿时血溅珠喉,一道香魂归于渺渺的天际。项羽相救已是来不及,只有抚尸痛哭,命左右掘地为墓,将虞姬尸体埋葬。

项羽乘上乌骓马,趁着天色尚黑的时候带了800骑,衔枚疾走,放弃楚营,悄悄地向南方遁去。天亮以后,刘邦闻讯,立即派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只剩不足百人。在阴陵迷失了道路,陷进沼泽地带,被汉军追上。一番恶战,项羽只剩几个残兵了。

项羽冲出重围,跑到乌江边上,前面茫茫乌江,流水澌澌,后面滚滚追兵扬起的尘土。眼见走投无路,却正好乌江亭长,泊船在岸旁,乌江亭长见项羽踌躇,便敦促道:“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尚足自王,现惟臣有一船,愿大王急渡!”项羽听了,笑对亭长说:“天已亡我,我何必再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行,今无一生还,纵使江东父老,见我生怜,再肯王我,我有何面目相见呢?”始终不肯过江。亭长不忍,屡次催促项羽上船,项羽叹道:“我知公为忠厚长者,我无以为报,惟坐下的乌骓马,随我五年,日行千里,临阵无敌,今我不忍此马染血沙场,特地赠公,以为留念。”说毕跳下马来,将马牵付亭长。片刻之后追兵大至,项羽步行迎上,持短兵器杀死了几百汉兵,他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最后项羽力渐不支,用剑自刎,终年31岁。

◎故事感悟

项羽是一个英雄,盖世无双的英雄。中国的历史历来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来评论历史人物的,但项羽例外,他败得那么惨烈,但依然是世代传颂的英雄。而他和虞姬的爱,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极天绝地。

◎史海撷英

彭城之战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乘楚攻齐之际,由洛阳率诸侯兵56万东向攻占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获大捷,军中举行盛大宴会,饮酒贺功,收取财宝美人,疏于防范。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立即率领精锐3万,由鲁出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到肖县(今江苏肖县西北),乘其不备,大破汉军,将汉军压迫于谷、泗、睢水地区,歼灭20余万人,收复彭城,掳去刘邦的父亲和夫人吕雉。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围出奔下邑(今安徽砀山),收集残部,退守荥阳。

◎文苑拾萃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由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所著。全书共13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富于哲理,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著作,对世界军事思想及对后来将帅统兵作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孔雀东南飞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

这里讲述的是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的爱情故事。他们结婚后,夫妻十分恩爱,感情很好,但焦母却专横暴戾,不喜欢这位儿媳妇,对刘兰芝百般刁难,要赶刘兰芝回娘家。

晚上,焦仲卿回来后,刘兰芝便已经泪流满面了。仲卿不知为何,便悉心询问。

刘兰芝将泪水拭去,缓缓说道:“仲卿,我从17岁嫁到你家,一心一意要服侍你,把你母亲当做是我母亲侍奉,把你妹妹当做是我妹妹疼爱。满以为我能与你白头偕老,谁知道总是不得母亲喜欢。我鸡鸣即起,入夜才休息,三天织五匹布,母亲还嫌我手脚笨。我总让母亲烦恼,实在不贤不孝。请你请示母亲,让我回娘家去吧!”

焦仲卿吃了一惊,不明白妻子何出此言。见她双目红肿,知道问题严重,便说:“兰芝,我明日就去和母亲说,让母亲留下你,让她好好待你。”

次日一早,焦仲卿匆匆上堂拜见母亲,深施一礼,说道:“我是一副薄命相,但还娶了这样的好妻子。结发夫妻很不容易,到死也要作伴。我和她一起生活才只两三年,事件并不长,她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喜欢她呢?”

焦母一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怎么没有见识。这个女人没有礼貌,什么事都自作主张,眼里根本就没有我这个婆婆。我早就满肚子气愤了,你还来替她说话。我们邻居有一个非常好的女孩子,就像古代秦罗敷一样,相貌出众,惹人怜爱。我打算替你向她求亲。你要把刘兰芝赶走,千万不能留。”

焦仲卿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说道:“我与兰芝恩恩爱爱,共同在母亲膝前尽孝,她犯了什么错?若要休她,孩儿终身不娶!”

焦母拍着凳子喝道:“你胆敢帮她说话,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娘了!马上就把她送出门去,让她回娘家,快去!”

焦仲卿苦苦哀求,焦母勃然大怒。焦仲卿是个孝子,不敢违背母亲,只得回房去。他的心都要碎了。

刘兰芝见焦仲卿一脸痛苦的表情,便什么都明白了。她轻轻地走了过去,微微笑道:“仲卿,我都知道了。我问心无愧,却遭休弃,这是我没福。只是这一走,我就回不来了。”

焦仲卿心如刀割,哽咽道:“兰芝,不是我赶你,是母亲逼的。你先回去,记着,我一定会再接你回来的。现在你就先委屈一下,千万不要不听我的话啊!”

焦仲卿送刘兰芝回到娘家,临别时,焦仲卿说:“兰芝,我决不负你。你等着,我一定会去接你!我对天起誓,绝不辜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