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良:推重良心
7195200000002

第2章 导 言

良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法官,认真负责地检验着人们的是非功过,督促着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审视着人们的一言一行。

良心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意为仁义之心,包含恻隐、羞耻、恭敬等情感。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范畴,是一定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没有所谓抽象的良心。良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判断、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作为人心中最内在的法则,良心给人以内在的权威和标准来裁决自身的对错,促使人们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反省、从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或悔过要求。毫不夸张地说,良心乃是道德秩序的保证。良心,并且只有良心,才能救道德于堕落。

良心是善念之心。善良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跌倒在地时,走过去扶一把;当别人内心失落时,走过去安慰一下;当别人步入黑暗时,为他点一盏明灯。这些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是善良的行为,但却是他们重新站立起来、振作起来的精神支柱,使他们看到光明、充满希望。在别人陷于困境的时候,不论是举手之劳还是巨大付出,都要怀着一颗善良之心,果断地伸出双手,尽力助他打破不幸的局面。正所谓“善良者,天自善待之”。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活得快乐,而要活得快乐,就绝对少不得一颗善良之心的。

良心是正直之心。正直之心是良心之主干,没有正直之心,其他一切难以为存。古人管绿荫曾说过:“正直为吾人最良之品性,且为处世之最良法,与人交接,一以正直为本旨。正直二字,实为信用之基。”他还说:“是谓是,非谓非,曰直。”《孟子·滕文公下》中指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政治信仰,是非分明的人生态度,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精神追求等等,都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应有的品质。

良心是诚信之心。诚信之心是良心之魂,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世人常骂他“没良心”。有哲人说:诚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一言九鼎”、“言而有信”、“金口玉言”等等,都说的是诚信。

良心是支撑着人的道德大厦的支柱。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假如完全失去良心,这个民族在社会上将难以维持。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了道德良心的存在,那么我们在困难时,就能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才会感到社会的温暖、世界的美好,从而对生命更会倍加热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道德良心,社会才会运转得秩序井然,人类文明才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