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悌:兄友弟恭
7194800000020

第20章 兄弟赤诚,肝胆相照(3)

“哥,你别哭了,咱们是男人,是顶天立地的男人,我们要坚强,我们哭,爸妈看了就更受不了了。你长大要多替我孝顺咱爸咱妈,下辈子我还给你当弟弟……”胡帅毕竟也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说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哽咽了。死的恐惧一波又一波地涌上他的心头,怎么说都感觉像是生死离别,自己在交代遗言似的。很快,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还挂着泪花的脸上挤出了真诚的微笑:“哥,咱们不说这些,咱们还抓阄吧,我手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治’,一张什么也没写,抓到有字的,就去治病。这是咱古碑镇的老规矩,不能耍赖。”已经束手无策的胡述章只好无奈地点点头。

胡帅把两只小手张开了。胡述章看了弟弟一眼,看见他非常镇定,脸上还带着自信的笑容。胡述章确定弟弟的行为没有可疑之处之后,这才抓了弟弟右手上的那个纸团。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治”,胡帅在一旁拍手笑道:“我赢了,我赢了,哥你去治病吧。”说着把手中的另一个纸团扔到了地上。胡述章看见放弃了治病机会的弟弟这样开心,一把抱住弟弟号啕大哭……

整件事情,他们的父母还被蒙在鼓里。第二天,当筹不到钱的胡继清夫妇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他们兄弟俩时,胡帅抢先说:“爸,我们俩商量好了,先让哥哥去北京治病。”胡述章低下了头,默认了弟弟的决定。在母亲的带领下,胡述章将去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治疗,而父亲则带胡帅去了合肥的省立医院检查。小哥俩分别时半还互相鼓励要战胜病魔,早日回来上学,给父母省点钱。弟弟先坐父亲的车走了,胡述章不忍心再看弟弟频频回望他的泪眼。他下意识地低下了头,这时,他发现地上有一个纸团,他好奇地打开来一看,只见上面也写了一个“治”字,胡述章一下子全都明白了。他哭着对母亲说:“妈,弟弟骗了我……”他流着眼泪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母亲一听,顿时泪流满面。她半晌才说:“走吧,咱们去北京。”

到了北京,胡述章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弟弟。母亲来的时候,有好心人借给他们家一部手机,用来应急。可是他不敢打,怕费用高。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跑到医院的楼下,偷偷给家里打了一个长途,接电话的是父亲胡继清。他听出父亲的语气里好像有许多话要说,却没有说出来。他就不断地追问,并且说:“爸爸,你再不说实话,我这就回安徽,我不治了。”胡继清听了大儿子的话,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述章呀,你小弟不让我告诉你,他的病,我们治不起呀,我们回家了。现在,我们全家保你一个人,这是我和你妈的决定,也是你小弟的意思。”

这时胡帅抢过来电话:“哥,你好好地治病,我什么事也没有。我在家等你,等你回来我们一起上学。”胡述章哭着问:“你为什么骗我?抓阄你做了手脚的,你不守信用。”“哥,我没有骗你,你将来是咱家的顶梁柱,我要保你,保你就是保咱家。”“小弟,我不承认这次抓阄的结果,我要回去,咱们重来。”胡帅急了,使出了最后的撒手锏,他威胁道:“哥,你听好了,如果你敢回来,我就和你断绝兄弟关系。我会离家出走,这辈子都不认你。你那样做不但对不起我,也对不起咱爸咱妈。”胡述章听到这里,哭着放下了电话。

胡述章回到病房后,捂着被子放声大哭:“我好后悔呀,怎么这么粗心?那天我怎么就不检查一下那个纸团呢。是我害了弟弟,我算什么哥哥?我无耻呀,我夺了弟弟的命……”无论母亲怎么劝他,他也不肯原谅自己。

这时,母亲的手机响了,正是胡帅打来的。母亲未语泪先流:“妈的好宝贝,你怎么样了?妈惦着你呀。”“妈,我没事,让我哥听电话……喂,哥,是你吗?你别哭呀,我是向你道歉的,刚才我不该那么对你说话。可是,你千万要听话,一定要治好再回来。你不用担心我,现在全安徽都知道了咱们的事,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捐款,我很快就会回到医院。”胡述章自责地说:“小弟,哥以前为了学习的事打过你,你还记得吗?哥现在好后悔呀,我那时给你多讲道理就好了,告诉哥,那时我打得疼吗?”胡帅在那边笑了:“你说的什么呀,我早忘了。再说,你是我哥,你管教我是对的,我一点也不怨你。你看,我现在的成绩不是上来了吗?我还得谢你呢。哥,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安心治病就好。”

虽然,胡帅的嘴上说得很轻松,其实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12月15日那天晚上,他输完液后,一度说话非常困难。可是,他依旧满脸堆笑地对前来看望的人们说:“我心里很高兴,我用抓阄的方法让哥哥去了北京,只要他能治好,我怎么样都无所谓。哥哥命苦呀,他不应该再受什么难了。”在场的人听了,无不为之动容。

胡帅拖着病重的身子,背着小手在自家小院里走来走去,沉浸在自己计策成功的喜悦之中。一旁的父亲看着他可爱的样子,越看越伤心,胡帅见了,反倒含笑劝慰父亲:“爸,不要着急,我哥这回到了北京,就有救了。”

小哥俩抓阄定生死的奇闻,很快从小山村传了出去,村民们感动着、唏嘘着。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金寨县古碑镇那个半山腰上的胡家,短短几天里,大家送来了数千元捐款。12月22日,安徽省立人民医院决定接胡帅重新回来治疗。胡继清背着胡帅刚走到山下,村里的一位老大娘追了上来,她拿出皱巴巴的一叠小票塞给胡继清:“我知道信儿晚了,大娘就这么多。”胡继清把胡帅放在地上,父子俩给老人家深深磕了个头。老大娘说:“快走吧,别耽误了治病,可怜的孩子啊。”

山民们的救助精神感动了山外的人们。就在小胡帅入院的第二天,一位来自深圳的郑姓老板走进胡帅病房,他向主治医生了解了胡帅的病情后,当即表示:“为了保证费用是用在胡帅的治疗上,我要将五万元钱直接存到医院预缴治疗费中。”很快,五万元的救命钱迅速地打入了医院里胡帅的账户,郑老板还将预缴治疗费的清单交给了胡继清。胡继清哭了起来:“恩人哪,我儿子这回有救了。”这位郑老板安慰道:“兄弟,你别着急,我马上去北京,给你的大儿子再捐五万,我要全力救他们,两个小兄弟互让生命的事迹真是太感人了,让我们这些成年人自愧不如呀。”12月24日,郑老板又飞到了北京,他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看望了胡述章之后,又慷慨地捐出了五万元人民币。他希望院方能够尽全力挽救胡述章。郑老板前脚才走,北京市一位企业家和一位老人就走进了胡述章的病房,他们分别捐出了2000元人民币。

当天,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安徽省民政部门尽全力救助“抓阄兄弟”,并且要照顾他们的家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启动“小天使基金”救助患白血病的弟弟胡帅,一旦手续办理好,就要把胡帅接到北京救治。白血病治疗“中国第一”的胡亚美院士,将亲自为胡帅定夺治疗方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部的一位负责人说,他深深被小哥俩的真情所感动,患白血病的弟弟胡帅能够把医救的机会让给哥哥,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据其介绍,中国红基会的“小天使基金”是通过所募善款,专项用于救助家庭贫困的白血病儿童,胡帅符合他们“小天使基金”的条件。弟弟胡帅的病历已传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他们将把病历转交给胡亚美院士,由他来定夺治疗的全部方案。另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已派人分别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安徽省立人民医院,特别看望两位患病兄弟,鼓励他们战胜疾病,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故事感悟

胡帅小小年纪就不惧死亡,把生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哥哥,他的行为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我们在为他们俩兄弟间情谊感动的同时,也祈祷他们兄弟俩能早日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王祥与王览兄友弟恭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老子》

王祥(185—269年),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公。“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王祥小时,性情温厚,孝敬父母。母亲死后,继母朱氏对他很不好,多次向他父亲说他的坏话,因此他父亲也不喜欢他,让他干又脏又累的活,但他毫无怨言,更加小心,不惹父亲生气。

王览,是王祥继母生的弟弟,性情爽直,很懂事儿。四五岁时,看见王祥挨打挨骂,他就抱着母亲流泪。到了童年,他经常劝阻母亲不要虐待王祥。他和王祥很友爱,经常在一起,王祥也很喜欢他。

有时他母亲无理地支使王祥干力所不及的重活,他就和哥哥一起去干,这样使母亲停止对王祥的无理支使。

父亲死后,王祥在乡里稍稍有点名气了。这又遭到继母的忌妒。她暗自把毒药放到酒里,想毒死王祥。王览在暗中看出毛病,赶紧到哥哥房中夺回毒酒。这时王祥也看出酒有问题,怕弟弟抢去喝了中毒,于是弟兄俩抢起酒来。继母听到争吵声,赶紧跑来把酒夺回去倒掉。从此以后,每逢吃饭,王览就和哥哥一起吃,朱氏再也不敢在食物中放毒了。

继母死后,徐州刺史吕虔聘请王祥去当别驾。王祥不愿意离开弟弟,想不去就职,王览极力劝哥哥去,并亲自为哥哥打点行装,亲自赶着牛车送哥哥去徐州上任。

后来,王祥政绩清明,得到百姓的赞扬。王览也得到皇帝的嘉奖,并起用为宗正卿官。弟兄俩始终亲密友爱,为当时人所称颂。

◎故事感悟

从以上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祥兄弟情谊笃深,这不但表现在童年、青年时代,而且在长大为官后,也能体会得到他们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实属历史上兄友弟恭的典范。令人羡慕。

◎史海撷英

高洋杀弟

在所有的兄弟中,北齐文宣帝高洋最恨的是永安王高浚和上党王高涣。高浚排行第三,小时候他和高洋一块儿去见父亲,高洋有时流出了鼻涕,他就责备高洋身边的人:“你们为什么不给二哥擦鼻涕?”高洋认为高浚是有意让他出丑,因此一直怀恨在心。加上他做皇帝以后,高浚不断地向他进谏,高洋更加恼怒,就派人把高浚抓起来。和高浚相比,高涣更冤枉了。有个术士曾给高洋占卜,说灭亡高氏政权的人身穿黑衣服。高洋问身边的人:“天下什么东西最黑?”有人说:“漆最黑。”高涣排行第七,“七”和“漆”同音,高洋就开始憎恶高涣,并把他抓到邺城。高浚和高涣都被关进铁笼,放在城北的地牢里,饮食便溺全在一个屋子里。

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年底,高洋来到北城,顺便到地牢看看两个弟弟。跟他一起去的还有老九、长广王高湛。高洋站在地牢里放声唱歌,让两个弟弟也跟着唱。两个弟弟又恐怖又悲伤,声音不由得颤抖起来。高洋也流下了眼泪,他心一软,打算赦免两个弟弟。谁知高湛和高浚一向不和,他在旁边说:“陛下,猛虎放出牢笼,是要伤人的。”

高洋听了默不作声。

高浚气得大骂:“步落稽(“步落稽”是高湛的小名)!皇天有眼,饶不了你这伤天害理的东西!”

高洋知道这两个弟弟都有雄才大略,留下的确是祸害,就抽剑来刺高涣,又让都督刘桃枝用槊扎他们。弟兄俩拼命反抗,他们抓住刘桃枝的槊,把它折断。高洋的侍从马上把点燃的柴火往里扔。可怜弟兄俩就这样被活活烧死在地牢里。

◎文苑拾萃

高演谏兄

常山王高演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弟弟,排行第六。他见高洋天天酗酒,不禁忧愤交加。高洋见他脸色不好,知道他的意思,就说:“老六,只要你在,我为什么不纵情欢乐呢?”

高演“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一言不发地跪倒在地。高洋忍不住也流下了眼泪。他把酒杯往地下一扔,说:“你好像是嫌我酗酒。好吧,今后谁敢向我进酒,我就杀了他!”

说着,他把酒杯全拿出来摔坏了。

没过多久,他的酒不仅没戒掉,反而喝得更凶了。他经常跑到贵戚家里,一边喝酒,一边角斗,没有什么贵贱之分。但只要高演一来,立刻鸦雀无声。高演很生气,回家写了奏章,准备进谏。他的幕友王晞认为不行,劝他不要进谏,他不听,找了个机会当面痛快淋漓地指责高洋酗酒误事。高洋气得眼睛发红,嘴唇发紫。他让高演站在他面前,用刀环比划高演的两肋,威胁说要杀了高演。他还把高演手下受过高演处罚的人找来,把雪亮的刀刃搁在他们的脖子上,让他们揭发高演的罪行,但一无所获。高洋怀疑是王晞在背后挑唆高演进谏的,准备杀了他。为了保护王晞,高演回到自己的府邸,让人打了王晞20棍。高洋听说王晞挨了打,就不杀他了,只是把他发配兵器坊服苦役。

过了三年,高演又忍不住向高洋进谏,并和高洋吵了起来。高洋气急败坏地用鞭子抽了他一顿。高演心灰意冷,决定绝食。娄太后见儿子被折磨成这个样子,日夜哭泣。高洋也慌了手脚,只好把王晞放出来,让他去劝高演。

高演一见王晞,就抱住他说:“我觉得气短乏力,恐怕我们不能再相见了。”

王晞哭成了泪人。他劝慰道:“天道神明,不会让大王死在这里的。大王不进食,太后也不进食,大王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难道也不顾太后的身体吗?”

高演这才起身,勉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