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谨:功成于谨
7194400000019

第19章 严谨成大家之风(7)

“在材料和力学领域我比较熟悉,但在其他许多领域就是外行,所以我坚决拒绝参加任何我不熟悉领域的成果鉴定会。科研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否则后患无穷。任何细小的差错和漏洞都可能给国家造成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几百亿元的损失。”杜善义对自己、对学生都是这样要求的。

在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从院士到普通教师,历来注重言传身教,敬业奉献已经成为习惯。如今杜院士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受“杜先生”的影响,他们依然在从事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中继续保持着“三严”的工作作风。

对新世纪的大学生,尤其是有从事科研工作意愿的年轻人,杜善义总是充满了希望。他认为,教学相长真正是教学的规律,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科研工作、科研创新的主力军,新世纪要求大学生必须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社会进步的力量,必须具备迎接挑战的素质,同时要有扎实的基础、“三严”的作风、开放的思路,要能组织其他人共同合作。杜善义在多次谈话中均表示,希望青年一代适应新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勇敢地迎接新技术的挑战。

作为国际知名的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专家,杜善义院士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如此,他还肩负着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重任。人大代表的这份责任与担子,让杜善义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他曾在两会上呼吁,要纠正办大学贪求“大而全”的发展倾向,警惕高等教育界的“政绩工程”;我国资源浪费较严重,建议在经济建设成果评价体系中突出考核能源消耗。

杜善义一直喜欢接触青年学生,尤其关心本科生的成长与发展,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走进他们中间,跟大家交流,为大家作报告。即便没时间,他也要挤出时间走到学生中去。几乎每年,杜院士都为学生作几场报告。他经常勉励同学们要学好“221”,即两种语言(数学和物理)、两种工具(英语和计算机)、一个融合。杜善义用自己在美国求学期间的经历和自己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告诉大家,做学问就要做好这个“221工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面对高负荷的工作,杜善义始终精神矍铄、劲头十足。良好的心态和对事业的热爱,让他总保持着那股“精气神”。如今中国航天事业方兴未艾,先进复合材料在我国航天航空领域已经得到了全面应用,其中也凝聚着杜善义和他的研究队伍的成果。作为开拓者,作为哈工大航天学院首任院长,杜善义深感欣慰。他表示,今后将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推进复合材料事业向前发展。

◎故事感悟

做人脚踏实地,做事严谨认真,这就是杜善义。在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浮夸现象的今天,杜善义依然在坚持他的理念,“不坠青云之志”,以一种严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继续他的科学工作,续写他辉煌的科学人生。

◎史海撷英

杜善义铭记母教

杜善义祖籍山东省牟平县,幼年时虽然家境贫寒,但因家庭重视教育的缘故,杜善义仍然坚持读书识字。年幼的杜善义也是聪明好学,渴求知识,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高中以后,杜善义便下定决心要考名牌大学,因此,在白天辛苦劳动之后,杜善义晚上总要熬夜苦读。在这期间,善良淳朴的母亲说了一句话,让杜善义铭记一生。母亲说:“我就是讨饭吃,也要让你念大学。”

听了这句话,杜善义深受震动,从此他更加一丝不苟,发愤图强,终成科学大家。而在多年之后,杜善义回忆说,正是母亲这句话,激励了自己一生追求进步。

◎文苑拾萃

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认真、不虚浮。 出自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也有相传在宋英宗时期,司马光负责主编《资治通鉴》,他研究了很多历史书籍,广泛地收集材料,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认真编排,终于完成294卷《资治通鉴》,后来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来到洛阳定居,洛阳的邵雍也评价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严谨大家傅璇琮

◎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佚名

傅璇琮(1933—),浙江宁波人,著名中国古典文献和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笔名湛之,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1951年,傅璇琮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奠定学术基础,后因全国院系调整,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58年,被先后调至商务印书馆,走上了学术道路。傅璇琮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等。

傅璇琮是我国当代久负盛名的学者,他学识精深博达,专攻唐宋文学,但涉及的学术领域却十分开阔,多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且,他治学十分勤奋严谨,著作颇丰,每逢他的专著问世出版,即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傅璇琮是怀着不可摇撼的民族自豪感来“深入透彻了解我们代代先人积累遗留下来的文化学术瑰宝”的。他说:“中国学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扬光大我们自身的学术传统,向世界展示中国学术的优势,为世界学术作出贡献。”

这句话虽然是写在《周易与中国文学》(陈良运著)的序中的,但傅璇琮高远的治学目标却体现在整个学术研究的实践当中,显示在他的每一部著作中,也贯穿在他所参与的各种学术活动当中。傅璇琮高深的学术成就,本于他高远的治学目标。

傅璇琮在《李德裕年谱新版题记》中道出了他的治学心得——“一心为学,静观自得”。很多学者都认为,“一心为学,静观自得”是傅璇琮治学的精神支柱。人的一生大都是在顺境和逆境中交叉行进的,人人都希望生活过得顺顺利利,但谁都难免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甚至会经受各种挫折、磨难和痛苦。如何看待顺境和逆境,理顺两者的关系,是人生哲学一个重要的课题。傅璇琮在精神舒畅时常常好学不倦,而在精神受挫时也依然能够凝神一志,“衣带渐宽终不悔”,在学术研究上下苦工夫。他脚踏实地做学问,严谨求实,在“静观自得”中开创出一片光灿灿的学术天地,其治学精神是坚韧的。

傅璇琮读了很多书,既熟读常人熟知的书,更精读常人罕见和难知的书。“精深”,可谓傅璇琮治学的功夫所在。他的精深也是建立在“博通”的基础之上的,由博通而精深,又由精深而博达。

傅璇琮做学术研究有一个独特的思路,就是“舍易就难,舍热求冷”。他攀登学术高峰,走的是一条不平坦的山路;他不做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而自甘冷落,深入到人所未及的深处去研究探索。

傅璇琮做学问相当严谨,他重史料、重考据、重实证,经常有理有据地改正前人的错断和旧史的误植,从而给人以新的启示。比如在《李白任翰林学士辨》中,他便以切实可靠的实证说明了李白于天宝初应诏入宫时只为翰林供奉,而非翰林学士,从而修正了一些关于李白的讹传,指出,从天宝初几年李白在长安的生活和心情来看,不能把“李白的高傲看得太重,实际上李白难免于世俗,他是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的”。这样精辟的辨析使后人对李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不会有损于李白这个大诗人的形象,反而还让大家对李白的性格和诗篇了解得更加真切、透彻。

又比如在《从白居易研究中的一个误点谈起》中“史诗互证”,阐明了白居易“五年间的翰林生活,是白居易一生从政的最高层次,也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但同时又给他带来思想、情绪上的最大冲击,在这之后他就逐渐疏远政治,趋向闲适”,这也让后人明白了白居易的诗何以会有前后两种迥然不同风格的缘由。

正是因为傅璇琮有着“舍易就难,舍热求冷”的良苦用心和“史诗互证、情理兼容”的严谨研究方法,才使得他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时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信服的创见。钱钟书先生在所赠的《管锥编》题签中写道:“璇琮先生,精思劬学,能发千古之覆,吾之畏友。”这也是对傅璇琮的学术贡献所作出的最有分量的评价。

傅璇琮为人朴实无华,待人亲切平和,对治学要求却十分严谨严格,“力求务实创新,切忌急功近利”,反对浮夸不实的作风。他探讨问题求真务实,坚持弄清事例的本末真伪,坚持实证,为解决一个问题要翻阅很多资料,从别人未发现的问题中找出真实可信的依据来修正前人的错误。读傅璇琮的书常常会有如在读浙东学派前贤著作的感觉。读杨简的《慈湖遗书》,读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读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读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读全祖望的《鲒埼亭集》部分文章,虽然他们处在不同的朝代,文章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读时总觉得有股脉络是前后贯通的——他们有严谨治学重考证、情理兼容重实学、经世致用重实践、言行一致重德性的共性。

浙东学派前辈学术重心在哲学、史学、伦理学方面,傅璇琮的学术重心在古典文学方面,他们研究的范畴不同,但严谨笃实的学风、纯正明达的文风却十分接近。浙东学术文脉源远流长,傅璇琮的学术是这条文脉中的一环。宁波学者也公认傅璇琮是当代浙东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浙东学派严谨笃实、经世致用的学风,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空间,为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故事感悟

作为浙东学术文脉中的一环,傅璇琮重史料,重考据,重实证,十几年如一日地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并且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这一切也教育我们青年一代,只要像他一样,始终坚持严谨严格的态度和精神,就能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史海撷英

傅璇琮的成就及荣誉

傅璇琮先生曾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导夫先路的著作,以及在古籍整理领域的重要成果,并扶持和培养了一大批古代文学研究的生力军,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和崇高的学术声誉。

傅璇琮曾参加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和编辑,担任《唐才子传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以及《全宋诗》、《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提要》等大型古籍整理类总集与丛书的主编。他的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李德裕年谱》、《唐人选唐诗新编》,与人合著的有《河岳英灵集研究》等。

◎文苑拾萃

致璇琮先生

潘衍习

璇枢执柄耀星辰,琮璧华章可等身。

文化传承研学术,献能翰苑四时春。